一场大战的斗争与和解-从荷鲁斯与塞特的争斗看埃及神话

在位于都柏林的彻斯特比提图书馆的珍宝中,有一部名为《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的纸草卷,上面记载有大量诗歌和散文体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一个名为《荷鲁斯与塞特的争斗》(以下简称《争斗》)的神话故事。

这个纸草卷曾经是一个私人图书馆的收藏,这个私人图书馆所属的家族在新王国后期西底比斯的王室墓地生活和工作。《争斗》是用僧侣体文字书写而成,这和《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中的另一篇文本相同,那是一篇庆祝拉美西斯五世国王(King Ramesses V,约公元前1156—前1151) 继位的赞美诗,书写这两篇文本的书吏可能也是是它们的编创者。

《争斗》中的许多事件都可以在更早的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但这些事件的组合方式在其他的神话版本中是找不到的。

电影中的荷鲁斯与塞特

《争斗》是古埃及留存下来的篇幅最长的叙述故事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这个文本曾被视为篇纯粹的娱乐作品或一篇睿智的讽刺作品或一篇情节复杂的小说或一个改编过的神话故事。《争斗》还曾被用于阐释埃及国王的登基大典、埃及的统一过程、中王国时期王室力量的兴起、新王国晚期王室权威的衰落、两性问题以及埃及法律体系的运作方式等研究主题。

弗洛伊德学派、结构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都曾分析过这个故事,并得出多种结论。对于《争斗》的多样化的解读表明,任何一个埃及神话都没有种标准化的解读方式。

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

宗教文本一般都用经典的中埃及语写成,但《争斗》的大部分却是以新王国晚期的通俗语言写成的。故事中的神常常以口语化的方式讲话,而不是用神庙铭文中的词藻华丽的语言,故事主人公的行事方式也不像神庙浮雕上的神那般得体、端庄。在埃及国家神话的这个版本里,太阳神无法下定决心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且在遭到反对时还怒气冲天;荷鲁斯,这位所有埃及国王的典范,竟然为赢得一场竞赛而采取了欺骗行径,而且在一气之下还砍了他母亲的头;塞特,些新王国时期统治者的保护神,被描写成了一个暴虐而好色的小丑。

荷鲁斯

塞特

在《争斗》译本的导言中,EF.温特(E. F. Wente)认为“一些伟大的神的行为在各方面都如此令人震惊,以至于很难想象其中没有调侃的意味。 ”一些学者相信调侃的元素使得《争斗》不能被视为神话,而只能是纯粹的娱乐作品;但另一些学者则指出,在许多文化中,提供有意义的娱乐元素也是神话的一项重要功能。

《争斗》的现代读者可能认为居于西底比斯的受过教育的埃及人已不再相信他们的神,但大量的考古证据都驳斥了这种观点。在大墓地工作的书吏们建造了他们的家族祭坛,修建并维护他们村落共同体的神殿,参加宗教节庆活动,并且还用神的图像装饰他们自己的坟墓。实际上,这篇文本中的批评之语针对的似乎更像是国王及其代表,他们把自己等同于太阳神及其顾问团的神祗们。

荷鲁斯抱怨说他为获取正义而斗争了80年,这一定触动了当时的听众们的心弦,因为我们知道底比斯的一些法律案件也会拖上很多年。有关遗产继承的纠纷也很常见,从现存的法律卷宗可以看出,寡妇与遗孤(比如伊西丝与荷鲁斯)要想获得他们的权利是多么地艰难,即使法律是站在他们这边。

伊西丝

《争斗》 的创作者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包括后来记载于《尤米尔哈克纸草》中的地方性神话在内的埃及神话知识。

斗争的起源

在19世纪,对于神话起源的解释有几个主要的思想学派。神话被视为对于自然界的力量或者天体运动的描述,或被视为被曲解或理想化了的历史,抑或被视为是对古老宗教仪式的解读。到了20世纪,神话被认为是思维层面以及人类认识世界和形成语言的能力的反映。所有这些理论都曾被用于阐释荷鲁斯与塞特之间的敌对关系。

在埃及宗教的早期阶段,荷鲁斯似乎被尊奉为天神, 塞特作为沙子神和暴风雨之神的证据出现得稍晚,但这还是使一些学者把荷鲁斯和塞特视为自然界的对立力量。塞特窃取荷鲁斯之眼的神话素经常被认为是埃及人对于月蚀现象的解读。埃及人一定是把荷鲁斯或者他的眼睛等同于各种天体,比如正午的太阳、满月或是晨星。天文观测对于埃及神话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论现今非常流行。

神话将历史人物转变成为神祗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例如柏拉图就设想图特神曾经是远古的一个真实人物。这种理论在当代只有少数支持者,埃及学家们也认为除了荷鲁斯和塞特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神符合这个理论。

最近的考古学证据已被拿来说明荷鲁斯与塞特神话起源于一场战争,也就是公元前4千纪晚期涅伽达(地方神是塞特)和希拉康波里斯(地方神是荷鲁斯)的统治者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并不是说荷鲁斯与塞特都以某个历史人物为原型,只是说一场以他们的名义开战的战争可能塑造了有关这两位神衹的神话。神话与历史为应对不同的政治形势,荷鲁斯与塞特之间的斗争不断地被重新想象。

涅伽达

希拉康波里斯古城遗址

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大部分时间,这个神话的大多数版本都在强调通过调解来结束斗争。当“双王”中的每一位都拥有了统治的王国(荷鲁斯占有黑土地、塞特占有红土地)的时候,和平就得以实现,然后这两位神将联合他们的力量支持神界的秩序。这似乎反映了解决内部纷争的一个实用而有效的途径。然而,当埃及在公元前1千纪经历了一系列毁灭性的被入侵和强占的命运之后,神话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理想的斗争结局通常都变成了塞特被残忍地处决,他的追随者也被歼灭。《争斗》所记载的这一特殊版本可能是受到了公元前12世纪麻烦不断的王位继承事件的影响,这个版本甚至可能就是对这些继承事件的评注。

就在这个故事被记载下来的几年之前,一位王子躲过了他的一个兄弟的设计谋害,最终赢得了王位,这位王子的母亲就叫伊西丝。《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的《赞美辞》称赞拉美西斯五世就是继承了他父亲奥西里斯王位的荷鲁斯,但却有证据表明他的继位引发了一场与他兄弟,也可能是侄子——拉美西斯六世(Ramesses VI)之间的内战。

奥西里斯

王室陵墓建造者们的生活可能被这些斗争严重扰乱,因此他们都希望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种继承危机,比如《争斗》最后分割权力的方法。一位埃及学家指出,创作《赞美辞》和《争斗》都是为了在底比斯庆祝拉美西斯五世登基的节庆活动上诵读。

《拉美修姆戏剧纸草》的存在显示了王权合法化是荷鲁斯与塞特神话的明确目标。那么王室的宗教仪式也是这个神话的起源吗?还是说这个神话被王室篡改以适应他们的目的?当我们问及神话和宗教仪式孰先孰后的问题时,每种情况都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判断。通常来说,已有的宗教仪式,比如说葬礼,似乎是通过与神话之间的关联地位逐渐得到提高的。

许多学者认为神话与宗教仪式在本质上是可以互换的,他们把神话视为“被口述的事件”,而把宗教仪式看作“被实践的事件”。然而结构主义创始人克劳德列维·施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则对此持不同观点,所谓结构主义就是解读和分析文化与人类经验的各个层面的一种方法。列维·施特劳斯认为,当神话面对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普遍问题与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时候,就要由宗教仪式来掩盖这些问题,好像它们根本不存在一样。具体表现荷鲁斯与塞特神话要素的王室仪式及丧葬仪式似乎都否认了存在于现实中的死亡与不和谐因素。在宗教仪式上,新国王总是荷鲁斯,这个可爱的儿子,继承了他父亲奥西里斯的王位。

荷鲁斯

塞特

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在《争斗》故事中,要在荷鲁斯与塞特之间作出选择被证明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似乎代表了一对相对立的概念,比如文化与自然。结构主义者罗伯特奥登(Robert Oden)指出,《争斗》 中“存在着复仇的二元对立”。他认为这个神话的结构清楚地说明了这些对立,而且也并不打算调和这些矛盾。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结构主义的分析就与对荷鲁斯与塞特神话的许多宗教分析恰恰相反。

弗洛伊德学派的学者把神话与塑造孩童心智的早期性幻想联系在一起,他们可以在《争斗》中找到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荷鲁斯不得不同时面对几个形象,一个是遥远而被动的父亲形象(奥西里斯),一个是残暴而且使用性暴力的父亲形象(塞特),还有一个是美貌但却盛气凌人的母亲形象(伊西丝)。在一些版本中,荷鲁斯是通过强暴伊西丝而非砍掉她的头来确立统治地位的,荷鲁斯的登基可以被解读成青年荷鲁斯终于长大成人。卡尔荣格(Carl Jung)把奥西里斯视为为了个性化的实现而牺牲掉的或不得不改变的自我的一部分。在荣格有关埃及神话的著述中,荷鲁斯分别被说成是代表了光、人类、意识的觉醒以及完美的自我。

这些心理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古代神话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有意义,但对于公元前12世纪的埃及人来说,这些方法还是正确的吗?如同结构主义一样, 这些分析忽视了特定文本已知的作用,比如使王权合法化的功能,同时也忽视了正在被解读的神话与讨论中的文化的“神话历史”之间的联系。

如果单单从家族变迁的角度来解读《争斗》,那么就会使事件脱离它们发生的背景环境,例如,如果伊西丝与荷鲁斯关系中的性爱成分被视作一连串重复的神话事件的一部分,那么这种关系看上去就会有所不同了最基本的神话素是“女神挑逗男神以创造生命”。

在被害的奥西里斯已经失去知觉后,伊西丝使用巫术唤起他的性欲,并最终孕育出荷鲁斯。在一些创世神话中,手女神使原初形态的太阳神阴茎勃起,由此孕育出第一批神,创世也得以开始。创世的方式还包括造物主用他的“种子”使植物受精,比如原初的莲花或芦苇。在《争斗》中,一棵莴苣在伊西丝挑逗荷鲁斯之后受精,这次受精诞生出了一个太阳圆盘,有如产生了创世的第一次日出。

莴苣在伊西丝挑逗荷鲁斯之后受精

荷鲁斯身体里的每一样器官,包括他的眼睛,都可以创造出生命,这标志着他是造物主太阳神的真正继承人。上述说法并没有 否认荷鲁斯与塞特神话可能是由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所创造。埃及人的确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解释事件,甚至有一些证据表明他们使用自己的神话来说明人类的行为活动。

与《彻斯特比提蒲纸本一号》一样来自同一个私人图书馆的一篇新王国文本把人分成了“塞特的追随者”和“荷鲁斯的追随者”两大派。“塞特派”被描述成脾气暴躁、淫荡好色、过于情绪化;而“荷鲁斯派”则相反,他们可能早就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从而有效地行事。这篇文本后面还有一些梦的解析,而这些解析都以做梦者的“人物类型”为基础。

荷鲁斯的胜利

埃及学家米切尔布洛兹(Michèle Broze)认为埃及人运用神话的方式异常复杂,她把《争斗》视为一部精致的文学作品。她指出,这篇文本并没有无意义的赘述,而是以逐渐确立荷鲁斯的继承权的双元事件为线索。其中有两个加冕礼场景,一个失败而另一个成功;像征求神谕一样征求两位神(奈特和奥西里斯)的意见;伊西丝经历了两次变身;女神哈托尔复活了两位神衹(太阳神和荷鲁斯);两次涉及化身河马的战斗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包含了带有正反两方面价值的双元事件。

哈托尔

第一个事件是一种神裁法,两位神都化身成河马跳人海中。当荷鲁斯变成一个与毁灭相关的生物进入混沌之水的时候,他就变得狂躁起来。他勃然大怒,砍下了他母亲的头,这可是违背事物自然秩序的罪行,最后他还没能证明自己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在第二次战斗中,只有塞特化身成河马,而荷鲁斯从船上用鱼又刺他,这会使我们想起国王作为秩序一方击败混沌势力的传统景象,就像图坦卡蒙的持鱼叉小雕像一样。从故事的这一点来看,荷鲁斯要求当国王的主张显然是正当的。

图坦卡蒙持鱼叉小雕像

这一篇文本引人关注的兴趣点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几乎所有的神话书都会以该文为内容。《争斗》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但如果把它看作埃及神话整体中的一部分的话,其意义就更加丰富了。而且,埃及神话的一个特点就是各个事件环环相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埃及   争斗   太阳神   西里   神话   王国   王室   仪式   宗教   大战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