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讲:百病皆由痰作祟,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一文教会你如何治

分享:孙郎中

说到“痰”啊,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痰这个东西可以说是它到哪,哪就生病,咳嗽、肥胖、结节、囊肿甚至是心脑血管病,都跟痰湿不无关系。

估计很多人也都学会了判断自己是不是痰湿体质,总感觉嗓子里有痰,腹胀、大便黏,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苔很腻,那你多半是痰湿体质了!

而且,痰不是固定的,它善于游走,且因所处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也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

中医里有一个专门针对痰湿的经典方子,叫做“二陈汤”,现在也有相应的中成药“二陈丸”,方中半夏、陈皮选用较陈久者以减其燥散之性,故方以“二陈”为名。

此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方虽只有六味药【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但是其中的半夏和陈皮相搭配不仅燥湿化痰能力强,还能行气降逆,把痰堵塞的道路打通。

茯苓和炙甘草健脾祛湿,脾为生痰之源,脾强壮了能够防止痰湿再次生。

生姜降逆化饮,可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并可制半夏之毒。

方中加一点乌梅效果会更好,一者因乌梅有酸涩收敛作用,能把身体的精华牢牢的收住,不让它们流失掉,而且乌梅还可以对体内痰湿起到挤压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但能使粘稠的痰湿活动开来,不再粘在原处不动,而且同时还能配合半夏、陈皮将其快速清除、搬运出体外。

总之,诸药合用,燥湿化痰为主,又兼健脾理气,为治痰的基本方剂,可谓是我们身体的“清道夫”、“清洁剂”,是一个能“清理身体淤堵脏东西”的八百年名方!

如果你是痰湿体质的话呢,就可以选用“二陈丸”来调理了。

当然,二陈丸作为治疗湿痰的基本方,可因症而加减应用于多种痰证:

热痰,可加黄芩、胆南星以清热化痰

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

风痰,可加天南星、竹沥以息风化痰

食痰,可加炒莱菔子、神曲以消食化痰。​​

我们平时说的痰,通常是指咳嗽吐出来的痰,这是有形之痰,而中医说的痰,既包括有形之痰,也包括无形之痰,指的是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病理产物。

中医认为痰湿性黏腻,病情缠绵难愈,其性属阴,所以痰湿致病特点也多,病程长,病位广,涉及脏腑、筋骨、皮毛及上下左右,无所不至,且造成淤堵及气血不畅通。

所以说,要想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痰湿是不能忽视的大问题。

中医有句话叫“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由脾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日久产生,停留在肺里,这个时候呢,痰是白色或者无色的。

但是如果肺的火很旺,一直给这个痰加热,痰就会越来越黄,这就像是我们平时做饭一样,火太大了东西是不是就会变黄烧焦啊,除了痰黄以外,肺火旺的人往往还伴有咳嗽、嗓子红肿疼痛,口干鼻干等症状。

我观察到,春夏季节,小孩子呈现肺火痰黄者为数不少!

对于此种情况,我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个价廉但效果不差的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

鲜竹沥口服液为竹子加热后沥出的淡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具焦香气,可通利上下,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可配伍使用。

北宋药论性本草《本草衍义》中有言:“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癎狂乱,风热发庢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此话甚是,中医人当高度重视,不能因为鲜竹沥价格便宜就舍弃不用!

实践证明:鲜竹沥是一种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用量需大,轻者枉效!

一般来讲,轻量一次30~60ml,大量一次100~200ml。

如果服用后感觉胃部寒凉,可用生姜煮水,兑入鲜竹沥即可!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有“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之说。

也就是在提醒我们:竹沥大寒而滑利,只宜热痰,恐伤胃滑肠;生姜汁温中益胃之功,可减消竹沥寒胃滑肠之弊!

需要提示的是:鲜竹沥性寒,主要用来清痰热。白痰、鼻流清涕及脾虚便溏者慎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乌梅   本草   燥湿   中医   半夏   陈皮   茯苓   生姜   体质   教会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