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伦序当立?明朝有没有像英国王室、日本皇室那样的继承顺位

前言:在去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其长子查尔斯王储即位成为英国国王之后,王室的继承顺序也同时发生了变化。第一顺位:威尔士亲王威廉(查尔斯国王长子),第二顺位:乔治王子(威廉长子),第三顺位:夏洛特公主(威廉长女),而威廉的弟弟哈里则降到了第五顺位。

至于隔壁的日本,随着明仁天皇退位改称上皇,原皇太子德仁继位后,继承顺序也为之一变。第一顺位:文仁亲王(德仁天皇之弟),第二顺位:悠仁亲王(文仁亲王之子),第三顺位:正仁亲王(德仁天皇叔父)。和英国王室不同,德仁天皇的女儿爱子公主没有继承权。

英王加冕照

话题转回到明朝,作为最讲究嫡庶分明,长幼有序的大一统王朝,大明王朝有没有类似的继承顺序呢?换句话说,除了法定的皇太子以外,剩余的皇子皇孙之间有没有先后排名呢?如果有,又该怎么排呢?

伦序当立和嗣皇帝位的矛盾

作为嫡庶教最狂热的支持者,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时候,就通过“一字不可改易”的《皇明祖训》对此做出了最高解释: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皇明祖训·法律》

老朱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一旦皇帝绝嗣(朝廷无皇子),必须要用“兄终弟及”的方式选立新皇帝。这段话中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要按照先嫡后庶的顺序立皇帝,庶子的年龄即使比嫡子大也不可以立。其二是杜绝了为皇帝选一个过继子的可能性,毕竟要是可以过继,还要兄终弟及干嘛?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继位顺序清楚,先分嫡庶,再论长幼。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权臣操弄朝政。道理很简单,如果可以过继,那下一任皇帝是谁,岂不是权臣说了算?

但是《皇明祖训》毕竟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实际操作时候遇到的问题,总是会超出设计者的想象。比如当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大明王朝就遇到了皇位继承危机。

武宗无嗣,先帝孝宗朱祐樘也就这么一个成年儿子,换句话说,兄终弟及的前提条件没有了。没有弟弟,该怎么办?武宗生母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经过一番紧急磋商,决定迎立武宗堂弟兴世子朱厚熜入继大统,我们来看下遗诏上都写了什么: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 ‘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内阁首辅杨廷和剧照

我们不知道杨廷和在写的时候想了些什么,因为这份遗诏和他日后逼朱厚熜过继给孝宗的行为之间,本身就有矛盾。在遗诏之中,朱厚熜的身份是“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朕,自然是指武宗朱厚照。武宗的皇考即孝宗,为其祖父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因宪宗长子、次子均已夭折且无嗣,孝宗就是事实上的长子。而朱厚熜之父兴献王朱祐杬,是宪宗第四子,即所谓的“皇考亲弟”。

换句话说,朱厚熜能够入继大统,靠的就是“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这个身份,所以才称为“伦序当立”。因为老三孝宗这一房绝嗣,就要轮到老四兴王这一房。

就在距离武宗驾崩不过五日的三月初九日,皇帝已经下旨朱厚熜不必等到“释服”就可以预袭封为兴王。朱祐杬去世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故而此时的朱厚熜还在服孝期间,按理还不能袭封。而武宗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恩”,暗示其本人已经选定朱厚熜作为大明王朝的下一任皇帝。换句话说,武宗遗诏前半段的内容,应该是皇帝本人的意思。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但是杨廷和一直主张大宗不可绝嗣,他的意见就是要过继。在他看来,朱厚熜只有过继给孝宗,才能以武宗弟弟的身份“兄终弟及”入继大统,所以他在遗诏最后用的是“嗣皇帝位”。七十二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后,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出于国赖长君的考虑,皇太后孙氏将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立为新皇帝。为了体现郕王即位的合法性,朝廷还在诏书之中加了一段英宗口谕: “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和继嗣不同,这里用的是继统。

那么明朝皇帝大宗可以绝嗣吗?建文帝朱允炆被推翻之后,朝廷为他立嗣了吗?如果说孝宗是大宗,所以不可以绝嗣。那么刚刚驾崩的武宗更是大宗,为什么不给他过继一个儿子呢?杨廷和先天就不占理,后来被更加腹黑的朱厚熜打了落花流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大明皇帝的继承顺位

其实文武百官们心里清楚,不论是皇位也好,王位也罢,无非按照“父死子替,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十六个字的原则。换句话说,长房之中父亲死了儿子接班,有嫡子立嫡子,无嫡子立庶子,然后按照年龄排序。如果没有儿子,就传给弟弟那一房。也就是说,长房没有死绝,就轮不到二房。按照这个原则,皇位或者王位的继承顺序其实很清楚,我们来看看历代大明皇帝驾崩之时,前三顺位继承人都是谁。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太祖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孙朱允炆(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郡王朱允熥(朱标第三子)、朱允熞(朱标第四子)。

这里做个解释,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早夭。而朱允熥是太子正妃常氏所生,在他出生时,二哥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还是太子侧妃。但是日后吕氏被扶正为太子继妃,所以朱允炆力压弟弟一头成为了皇太孙。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朱允炆在奉天殿自焚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文奎(朱允炆长子)、皇子朱文圭(朱允炆次子)、吴王朱允熥。所以当燕王朱棣杀入京师之后,方孝孺和他之间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成祖降榻,劳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 “成王安在?”成祖曰: “彼自焚死。”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 “国赖长君。”孝孺曰: “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 “此朕家事。”—《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这段对话的真实性咱们先不去考证,至少说明了明代人对于皇位继承之间的主流看法,那就是先成王之子(朱文圭,因朱文奎已“失踪”),再成王之弟(朱允熥)。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高炽(朱棣长子)、皇太孙朱瞻基(皇太子嫡长子)、皇孙朱瞻墉(皇太子嫡次子)。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有些专家很搞笑,认为皇帝嫡次子的继承顺位,排在嫡长子和嫡长孙之后,要高于嫡长子的其他儿子。换句话说,以永乐朝为例,第三顺位应该就是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那汉王这么多年真是白混,直接暗中干掉大哥和大侄子不就得了。哪怕大哥还有两个嫡子、七个庶子,皇位不就是自己的了么?荒谬吗?很荒谬。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朱高炽嫡第三子)。

事实上越王和襄王,在仁宗诸子中分别伦序第三和第五,除了早逝的老四朱瞻垠,二人上面还有庶出的二哥郑王朱瞻埈。但只要越王和襄王还活着,皇位就和郑王没有任何关系。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朱瞻基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祁镇(朱瞻基长子)、皇子朱祁钰(朱瞻基次子)、越王朱瞻墉。

越王是大明王朝的老牌备胎,直到他以三十五岁的年龄在京师去世,始终就没有就藩。毕竟当时无论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都年龄尚幼,万一夭折,还得要越王顶上。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镇长子)、德王朱见潾(朱祁镇次子)、秀王朱见澍(朱祁镇第五子)。此时英宗第三子和第四子均已夭折。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句,当英宗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发动政变之时,紫禁城内的皇帝是他的弟弟朱祁钰,皇位继承顺位应该是:沂王朱见深、荣王朱见潾和皇子朱见澍。朱祁镇本人是太上皇帝,身份高于皇帝,所以他并不是顺位继承人。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祐樘(朱见深第三子)、兴王朱祐杬(朱见深第四子)、岐王朱祐棆(朱见深第五子)。

其实宪宗当年就有废黜朱祐樘,改立兴王为太子的想法,只是恰好碰上泰山地震,才让孝宗逃过一劫。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四十多年之后,兴王的儿子朱厚熜会上演一出王者归来的戏码。

明孝宗朱祐樘剧照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厚照(朱祐樘长子)、兴王朱祐杬、益王朱祐槟(宪宗第六子)。

孝宗虽有二子,但次子朱厚炜三岁夭折,同时岐王朱祐棆也已过世,所以这里出现了一位新人物:益王朱祐槟。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兴王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益王朱祐槟、益世子朱厚烨(益王嫡长子)。

除了益世子之外,此时的益王还有三子:崇仁王朱厚炫、金溪王朱厚煌和玉山王朱厚㷷。甚至于崇仁王还有一子朱载增,完全可以过继给武宗作为嗣子。现在各位看官可以理解杨廷和为什么让朱厚照绝嗣了吧?过继了朱载增,还要对付势力庞大的益王家族,哪有孤儿寡母的朱厚熜好欺负。

明世宗朱厚熜剧照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裕王朱载坖(朱厚熜第三子)、皇孙朱翊钧(裕王第三子)、益王朱厚炫。

世宗共八子,可等到他驾崩之时依然在世的只有第三子裕王朱载坖,此时的裕王膝下也只有朱翊钧一子,恐怕谁也想不到隔壁的益王家族居然还能成为第三顺位继承人。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翊钧、潞王朱翊镠(朱载坖第四子)、益王朱厚炫。

时年七十三岁的益王居然还能出现在继承人名单之中,说明大明皇帝的生育能力以及皇子皇孙的存活能力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明神宗朱翊钧画像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常洛、皇长孙朱由校(皇太子庶长子)、皇孙朱由检(皇太子庶第五子)。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朱常洛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长子朱由校、皇第五子朱由检、福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

当年为了所谓的“国本之争”,皇太子和福王之间的明争暗斗极其激烈。不过福王可能做梦也想不到,在大哥驾崩之后,他居然可以成为第三顺位继承人。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前,前三顺位分别为:信王朱由检、福王朱常洵、福世子朱由崧(福王嫡长子)。

熹宗无嗣,皇弟信王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因为哥俩是亲兄弟,总算不用像当年的世宗那样再来闹一出大礼议。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朱由检煤山自缢前,前三顺位分别为:皇太子朱慈烺(朱由检嫡长子)、定王朱慈炯(朱由检嫡第三子)、永王朱慈炤(朱由检庶第四子)。

结语:崇祯帝共七子,但除太子、定王和永王外,其余四人全都夭折。而福王朱常洵在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被李自成所杀,世子朱由崧袭封福王。也就是说,在崇祯帝殉国,太子、定王和永王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福王朱由崧就和当年的世宗朱厚熜一样,是名正言顺的“伦序当立”。

可惜此时的东林党人,就和彼时的杨廷和一样怀有私心,生怕朱由崧即位后对他们当年支持光宗的行为进行清算,非要用立贤的借口立潞简王朱翊镠之子朱常淓,结果引发了无端的内耗。

而在所有的第一顺位中,没能即位的只有两人:建文帝之子朱文奎和崇祯帝之子朱慈烺。崇祯帝是亡国,而建文帝失国于四叔朱棣,其实也算是亡国。朱元璋建立的前明,应该算是二世而亡。后来的明朝,只能算是朱棣建立的后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顺位   崇祯   大明   之子   明朝   皇位   次子   皇太子   英国   王室   日本   长子   皇室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