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旅行,意义何在?

□ 王臻儒

“五一”假期,江西滕王阁前,有位六岁小女孩成功背出《滕王阁序》,获得了免门票的待遇。然而,此举却引发诸多观点的碰撞。有人认为,景区这样的形式能让更多孩子爱上古文;也有观点认为,让年岁尚小的孩子背书,属于死记硬背,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事实上,江西滕王阁早在前年就已推出“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的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试。有中年人苦练两个月成功背诵,也有百岁老人宝刀未老。这样的免票活动,老少皆宜,最重要的是让古文重新“活”了起来。

滕王阁前背《滕王阁序》,景情融合,晦涩的古文不再难懂,从中更能感受到超出文字的磅礴气势。童年是记忆力的巅峰期,长大之后,很多人会发现,曾经死记硬背的诗文,随着视野的开阔和心智的成熟而获得了切身的感受,得以轻松地用“景语”诉说“情语”。从这个角度来说,死记硬背并非不可取的方法。培养孩子对古诗文的兴趣,既背诵,也游览,能让孩子更快领会古诗文的思想精髓。

但对儿童背诵《滕王阁序》免门票的行为,我们仍该泼一盆善意的冷水,不应让支持和鼓励成为主流观点。儿童本就因年龄小而拥有免票资格,做此背诵行为,属于“多此一举”,将背诵之后的优惠让与家长,也难免让人质疑景区的规则“站不住脚”。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只能加重儿童教育的内卷。

有网友称,目前景区参与背诵《滕王阁序》的最小年龄纪录为两岁半,随着教育“双减”的深入推进,减负观念更应深入人心,这类报道中涉及的提前教育、超前教育等苗头,值得引起社会的重视。在类似视频的影响下,不乏网友“鼓励”小朋友们从滕王阁背完书后,“转战岳阳楼”。诸如此类的话语和短视频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家长的认知。或许,一些孩子真心热爱古诗词,乐意在人前展示自己的学识;但当此类行为变成家长争相追逐的“标杆”时,只会让这些世俗眼中优秀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小孩”,给更多小孩施加学习的压力。最终,背诵会变成孩子应付了事的行为,加重孩子对古文的抵触心理。

不少网友由此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旅行记忆——在父母看来,出去旅游是为了学习历史、掌握知识,而不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旅行结束,还要写游记、观后感……出门旅游,追求意义和教育性价比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是,旅行的本意是休闲解压,让童年的旅行更纯粹,尊重儿童成长的教育规律,才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感知这个世界,获得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旅行   死记硬背   江西   景区   古文   门票   童年   观点   家长   意义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