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一等功但没牺牲,晋升情况会如何?他从正连级提到副大军区级

军队中的“一等功”意义非凡,军迷和历史爱好者都清楚。指战员荣立个人一等功,往往意味着在战斗中功绩卓著,有重大贡献。而能符合这一条标准的受奖人员,很可能也在战斗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奖章是被“追记”的。

当然,不是所有立下个人一等功的官兵,都会牺牲。有的同志在战斗中贡献极为显著,同时还活了下来: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我军主要指挥员孙玉国站长就没有牺牲,也基本没负伤,但他指挥若定战功战绩非常突出。孙玉国是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维护了新中国领土和主权,被记一等功是毫无争议的。那么这位英雄模范人物,后来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孙玉国在珍宝岛冲突时,担任虎饶边防站长,这个岗位是正连级干部。1941年出生的孙玉国,此时刚刚28岁。中苏矛盾已存在多年,毛主席曾指示沈阳军区:对于苏联在边境的挑衅和入侵,第一时间给予回击。1969年3月,孙玉国和战友们一起,在珍宝岛之战中共计毙伤俘敌230余人,震惊中外。他作为战斗的主要指挥员,被沈阳军区记了一等功。而不久之后,中央更是将孙玉国评为“战斗英雄”,进京向毛主席等国家领导汇报光荣事迹。

“活着的一等功”,对于个人军事生涯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孙玉国就是很好的例子:珍宝岛战后3个月,他就被提为副团级干部;1973年12月孙玉国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官至副军级;两个月后,他再次获得提拔,直接成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辅佐刚刚调来的李德生将军。

5年之内,孙玉国连升数级,一跃成为副大军区级首长,时年33岁。他的晋升过程在人民军队中罕有先例,但却令人信服:作为抗战期间才出生的新一代军人,能够在建国后的对苏作战中取得重大战绩,确实不是同龄人能够相比的,大部分人也没有这个发展机遇。所以孙玉国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到军民尊重和羡慕的。

当年和孙玉国同级别的军队干部,都比他年长不少,经历过的战争和事件也远比他更多。孙玉国年轻有为的同时,却也隐藏着一个不利因素,就是缺少当高级干部的经验和沉淀。有朋友读到这里可能会不以为然,但事实证明孙玉国在这方面还是吃了亏:1976年9月孙玉国奉大军区政委毛远新的命令,调动一个装甲师离开沈阳军区。这是违反军队调动流程的,并且时间点极为敏感,遭到了叶帅等中央领导的批评。后来孙玉国被停职审查,最终免去大军区副司令职务,降为正团级干部。

当时孙玉国还太年轻,简单执行指令而没有进行甄别,这种问题往往是很严重的。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孙玉国,心智上变得更加成熟。1982年离开军队后,孙玉国投入改革开放的大潮,转业经商。他善于学习和管理组织,先后在沈阳的多个单位做出成绩,当过厂长和总经理,向国家上缴大量利税,在新的战线上又取得了成功,可见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如今孙玉国仍然在世,且身体硬朗,他每年都会带上子孙后人到珍宝岛祭奠69年逝去的战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珍宝岛   装甲师   沈阳军区   指挥若定   牺牲   苏联   追记   都会   指挥员   司令员   军区   战绩   大军   军队   干部   情况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