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里有一个“明朝部落”,辉煌600年,现只有50人在此生活

在贵州安顺的一片大山山谷之中,有一个600多年的古村落,村中人们穿着明代的服饰,自称是朱元璋皇帝的后代,曾经最辉煌的时候有6000多人,现如今不足50人生活在这里,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大山之中的屯堡看看吧!

这里就是位于贵州安顺平坝的天龙屯堡景区,距省城贵阳市约60公里,距安顺市30公里,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具有600年的悠久历史,被人类学家称之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600年以来,生活在天龙古镇的屯堡人,到现在依然固守着明代先祖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甚至是荣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穿着明代的服饰,唱着那时候流传下来的地方戏曲,重要的是在屯堡里的建筑风格,也几乎是沿袭了那个时候的风格。

正式走进屯堡之前,咱们先来普及一下啥叫屯堡吧,还有当年的那一段历史,这样更有助于咱们认识现在的这个景点,相传当年朱元璋取得天下一统中原建立大明王朝以后,为了“解放”大西南,就派遣傅友德将军率领30万大军挺进大西南,平定西南边陲!

功成之后并没有让大军撤回内地,而是采取了屯田戍边的政策,让这些军士留住贵州,屯戍于此,为了让他们能够安心屯戍,又从后方把他们的家眷也送到这边,长久以往,这些当年屯戍在这里的军事和家属们,在贵州这边繁衍生息,流传至今,他们的后人就被称为屯堡人,至今仍传承着明朝时期江淮一带的汉族文明,延续着明朝的军旅屯戌文化,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皇帝是安徽凤阳人,很多将军士兵也都是安徽凤阳这边的,因而在屯堡这里人们,在语言上,服饰上,建筑风格,生活风俗,甚至是饮食文化上,都还能明显感受到安徽凤阳那边的特色,比如这里的凤阳汉装,恰好我也是安徽人,而且距离凤阳不远,倒是有一种回到老家的感觉,分外亲切一些呢!

走进这个古镇,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高耸的雄伟的城门,过去的话,这就是进入屯堡的咽喉之地,两边则是厚厚的城墙,起到御敌于外的作用,因而城门建的非常坚固,厚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屯堡里面的建筑,基本上全部都是以石头为主材,辅助以木头,古镇上有一首儿歌,听过之后就能感受到这里几乎是把石头建筑应用到了极致,“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走入屯堡古镇,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宛如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说这是一个石头城,也不为过!

走在石板铺设的老街上,看到两旁的建筑,也几乎都是用石头建成,看上去非常粗犷,但是在门窗方面,又蕴含着江淮文明和建筑技艺,比如木雕,石雕,就特别的醒目,这就是粗中有细,特色鲜明吧!

这里毕竟曾经是一个屯戍之地,军事防御的主体功能明显,除了城门和城墙之外,整个古村中石巷纵横密布,将整个古镇连为一个整体,在错综复杂中却又井然有序,若是进入巷战阶段,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古镇上逛着,看着两旁的街道上很多房子都已经有些荒废了,人很少,偶尔碰上一两个本地人匆匆而过,他们都是背着背篓,因为这里面不通汽车,所有的物资都需要人工搬运。恰好碰上一个坐在路边休息的大叔,便和他聊了起来!

大叔告诉我,这里最多的时候生活了1000多户人家,6000多人,热闹非凡,但是现在,辉煌已过,只有不到50人还在这里生活了!而且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自然是走出大山去打工去了,条件好的就留在了外面的县城不再回来,真担心以后这里会彻底的荒废下去啊!

不过呢,现在这里已经开始被打造成景区了,等到这里重新兴旺起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后会再回到这里的,在外打工固然好,可是如果家乡的条件好了,回乡创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是吗?像这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真的不能让它这样荒废下去,您说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带着瓶盖儿去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明朝   贵州   凤阳   大西南   安徽   城门   明代   古镇   石头   辉煌   建筑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