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北朝五国》

汉族在历史上有一个接近亡族灭种的至暗时刻,在网络却曾流传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身处强汉与盛唐之间整整乱了400多年,荒唐是挺荒唐,美好却不见得,大汉王朝一过,历史上就开始了一长段的乱世,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权利更替最频繁的一段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人如草芥,而南北朝就是这段乱世的尾声。

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并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共二十四帝,历一百六十九年。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这五个朝代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386 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

拓跋珪,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为献明皇后贺氏。

建国三十四年七月甲戌日,生于参合陂北。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在代国灭亡后,宣昭帝苻坚将年幼的拓跋珪安置在家乡,后随母献明皇后贺氏寄居匈奴独孤部首领刘库仁部落。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位于牛川,后改称魏王,此时的拓跋珪年仅十五岁。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动拓跋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对外击败贺兰部、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于参合陂之战大败慕容宝,又在柴壁之战击溃姚兴,为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坚实的基础。皇始三年(398年),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皇帝位。执政晚期沉湎酒色,刚愎自用,猜忌臣下,不睦兄弟。

天赐六年十月戊辰日,在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年仅三十九岁,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年),改谥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后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性王朝。元宝炬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与诸臣支持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皇太子元钦嗣位。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恭帝元年,宇文泰命于谨又夺得江陵。554年元钦被害。元宝炬四子元廓被宇文泰扶上皇位,实为傀儡。在宇文泰胡化运动下复姓拓跋。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掌权。557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即孝闵帝,建立北周,西魏覆灭。

东魏

东魏(534年-550年),南北朝时期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历时十七年,历一帝。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暂时拥立元亶主持朝政,但回京后以辈分错乱为由废除元亶的权力,改拥立元亶的世子,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东魏开始。

东魏依鲜汉兵力立国,与西魏两次大战,一负一胜。邙山之战后三年,高欢病死。长子高澄继续都督中外诸军,总揽朝政。两年后被一个汉人俘奴暗杀。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武定八年(550)高欢次子高洋继任其职,进封齐王。魏孝静帝以禅让名义退位。高洋称皇帝,立齐国。

北齐

(有名的精神病家族禽兽王朝)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陈(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领土)等。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武成帝昏庸好色,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也是昏庸好色,国政混乱,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南陈攻下淮南,并在577年亡于北周。

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又称后周、宇文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感谢您的查阅和关注,新人求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南北朝   东魏   西魏   王朝   北周   北齐   北朝   国号   北魏   政权   宇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