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国军总部宣传部在东宁战斗的往事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一些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军官兵,自发地举起了抗日义旗。

与日寇作战的东北军官兵

当时驻扎在明月沟(现属安图县)的原东北军第十三混成旅第七团三营营长王德林,在全营官兵的抗日要求和敦促下,拒绝伪吉林省主席(伪长官公署长官)熙洽要把他们调往吉林驻防的命令,把部队拉到汪清县小城子兵营,开始酝酿抗日。

这时,中共东满特委根据党中央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发出的"抗日救国"的号召,和一九三一年十月中共满州省委关于"共产党要发动劳苦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各地党组织要选派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做争取、改造救国军工作"的指示,作出了发动抗日武装斗争的决议。

为了迅速组建抗日武装队伍,跟王德林有老交情的李延禄同志,被派到王德林部队工作,并把该部队整编为抗日救国军,以便巩固他们的抗日决心。王德林的老三营整编为抗日救国军后,又把从延边各地投奔来的矿工、农民、小学教员组建为补充团。

准备与日寇战斗的东北军官兵及装甲列车

这支抗日救国军在敦化、蛟河等地进行数次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在战斗过程中,还收编了其他救国军残部和跟王德林有结义关系的其他武装,扩充了王德林抗日救国军队伍,而后转移到宁安县南湖头一带。这时的抗日救国军由于人数增多,一时声势大振,但其成份比较复杂,内部意见也很不统一。

为了加强对王德林抗日救国军的改造工作,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中共东满特委决定,由李延禄介绍(当时李任王德林抗日救国军参谋长),将孟泾清、金大伦、贺俭平等人派到王德林部队工作,任务是在救国军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加强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与影响。

抗日官兵,前排中间者为李延禄同志

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转移到宁安县南湖头一带,孟泾清、金大伦、贺剑平等同志也随总部到了那里。由于金大伦在中山大学读过书,熟知国内外形势,又做过地下工作,因而在总部工作不久,便很快取得了王德林的赏识,被任命为总部宣传部长。同时,贺剑平被任命为总部宣传部副部长。

一九三二年初,日本侵略军将要侵占宁安时,王德林抗日救国军转移到穆棱、东宁县一带,把东宁作为后方根据地,准备长期抗战。总部先设在穆棱县兴源镇,在兴源镇期间,抗日救国军宣传部在金大伦、贺剑平的主持下创办了《在战线上》刊物,用以宣传抗日救国。由于抗日救国军宣传部广泛深入地进行了抗日救国宣传,穆棱县数百名青年参加了抗日队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阶层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

一九三二年夏,抗日救国军总部和宣传部转移到东宁县城三岔口镇(现三岔口朝鲜族镇所在地)。这时,把宁安面粉厂拆卸的机械设备和没收穆棱煤矿矿主谢杰斯(白俄:亲日反共反苏分子)兵工厂的设备运到东宁县城建立了兵工厂。

借此机会,在金大伦的倡议之下,救国军总部建了一座简易的小印刷厂(地址在东宁县第八小学,现三岔口村原第三生产队仓库)。厂子建成了,但没有印刷用的纸张,这时又由金大伦出主意,把宁安高岗号(日本资本家经营的商店)物资库贮备的尚未打封的原装纸捆运到了东宁,于是纸张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与日寇作战的抗日志士

抗日救国军宣传部利用自己的这个小印刷厂,办起了《救国日报》,每天发行二千份左右,发行到抗日救国军官兵和抗日救国军活动地区的城乡群众之中。《救国日报》主要报导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前线消息等内容。《救国日报》对激发抗日救国军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扩大抗日救国军的政治影响,宣传动员群众抗日救国,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九三二年八月,王德林接到李杜(当时与南京国民党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的东北自卫军司令)签转的"蒋介石八月剿共密电"。

接到密电后,由孔宪荣(救国军副司令)策划扣留了金大伦和贺俭平、荆匙良、杨辰豪等六人,撤消了宣传部,解散了有二百多人的宣传队,开始迫害共产党员。

这个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穆棱县兴源镇补充团,李延禄得知后,急忙从兴源镇赶到东宁总部,找王德林反复说明了利害关系。在他的说服下,王德林乘孔宪荣出差不在总部之机,释放了全部被扣留人员。但宣传部被撤销,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抗日救国军宣传部从此被解散。

铭记历史,不忘先烈,感恩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东宁   宣传部   东宁县   宁安   南湖   总部   穆棱   东北军   日寇   官兵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