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地方财政,永远也裁不掉的闲人!

此时此刻,对于地方财政紧张、政府负债过多这件事,已经人所共知了。

相信,不需要我在这里列数据、举例子,大家也都能知道,反正每年财政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为什么会如此?

按理说,地方财政应该有很多钱、富得流油才对。毕竟,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每年巨额贸易顺差,还有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卖地收入,地方财政应该很有钱,他们是怎么把这么多的钱花掉,还欠下那么多钱的?

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每个人对此看法不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观念认为,是因为体制内机构数量过多,人员队伍臃肿,养了太多闲人导致的。

比如,近日某位朋友在网上分享他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一共是17个人,其中,领导5个,平时是不太干活的;临近退休人员4个,基本上是不干活的;长期休病假人员2个,从来不干活的;被上级单位借调2个,单位的活是指望不上他们的。

大家算一算,17人单位里面,实际干活的能有几人?

事实上也就3、4个吧,这些人要么因为年轻,不好意思直接抗拒工作安排,要么是被天天画大饼,用职务或者晋级希望吊着,亦或者是被各种职场PUA。

无论如何,一个17人编制的单位,真正在工作的不会超过5个人。

你以为这是个别现象?

不不不,这才是体制内的普遍情况,大面积存在。凡是在体制内工作过的人或者有所了解的,相信都深有体会。

而且不夸张地说,这位朋友所在单位的情况,可能还算是好的,比这个还要过分的地方也有,一个科室,只有一个半人在真正干活,那半个是科室领导。

现在体制内养一个公职人员需要花多少钱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在不同地区,公职人员薪酬水平有很大差异,但基本上全都能够保证在当地中上水平。放眼全国,根据主流媒体的调查报道,目前财政供养人群数量超8000万,整体薪酬占全国税收40%以上。

这8000万人如果全都努力工作,主动担当作为,那中国经济发展早就世界第一了,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也早就世界第一了,共同富裕甚至社会主义的目标也早就实现了,但现实并没有,因为8000万公职人员中实际只有少数人在真正干活。

不客观的说,三分之一可能都算是多的。

就这,已经足够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了。

对了,除了正式编制的公职人员外,其中还有很多编外人员,这些人整体成分构成和实际情况较为复杂,但有相当一部分干了最多的工作,却拿着最微薄的薪水。

现在因为地方财政紧张的原因,不少地区准备将这部分人清理掉。

编外人员走了,留下来的工作怎么办?

可能要招募更多的公职人员来承担这些工作,其中,又会有很多不干活、务虚功的人,给本就紧张的地方财政和人民生活,增加了极大的负担。

从节省费用角度而言,无异于舍本逐末。

所以,正常应该怎么办?

参照企业管理,打破公职人员的铁饭碗,让能进能出不再是一句口号,通过严格的考核和管理机制,让公职人员们都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或者干脆离开。

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把不干活的三分之二那部分给清理掉,那政府每年可以省下来多少钱?相对于25%全国财政收入的费用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无论用来做什么,都能产生巨大的效能。

现在不是都在提建立经济内循环嘛,哪怕不用来建设民生保障项目,这些钱给全国人民发下去,让老百姓去消费,那国内消费也能起来,经济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甚至,我们会因此解决目前的所有困难和矛盾,一举超越美国。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地方财政紧张,消费起不来,主要是我们养了太多的闲人。

他们成本太高,拿着与自身不相符的工资收入,不仅仅是影响了地方财政,也拖慢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闲人   地方财政   紧张   编外   科室   薪酬   体制   公职人员   很大   数量   费用   水平   单位   人员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