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丨青岛的坚持



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段树军



制造业立市的青岛,正在积聚强劲的制造新动力。

日前召开的2023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集中签约项目达55个,总规模587.32亿元,签约项目中规模20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此前,2月14日举行的青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总投资2770亿元的25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青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青岛围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布局24条重点产业链等领域,总投资1.38万亿元打造重点项目520个。

随着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全面推进,青岛回归制造业的步伐在加快。之所以说回归,是因为从2007年开始,青岛第二产业GDP占比连年下跌,从51.6%一路下跌到2020年的35.2%。

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以制造业起家,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青岛制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着青岛的发展跃迁。

强市之基成为城市实力比拼的短板,重塑制造业优势是青岛的必然选择和坚持。

2022年,青岛全面打响制造业进阶战。4月召开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青岛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打造“六个城市”,其中,“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居首。把“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十项重点工作的首位。

在顶层设计上,青岛将“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这一重要指标,列入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在规划部署上,青岛出台《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大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产业链。

在执行层面上,青岛成立实体经济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制定链长、专班、部门、区市“四张责任清单”,梳理24条产业链重点项目库,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围绕十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在全市谋划布局15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目前,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4个产业园已挂牌。

创新驱动下的青岛制造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回升路径。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5.0%。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5%。本次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签约的项目,投资方向均集中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疗、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卡脖子”技术领域,与青岛24条产业链发展高度契合。

今年一季度,青岛36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在建327个,开工在建率超90%;累计完成投资739.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40%,超时序进度15个百分点。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希望在历经阵痛后,曾经有过“上青天”辉煌和“五朵金花”高光时刻的青岛制造,在复兴路上久久为功。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向好因素累积增多 提振需求仍是关键

●时报时评 | 有朋自中亚来,不亦乐乎!

●关注 | “非洲国家智库与国情研究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京举行

●观点 | 白春礼:未来5至10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


总 监 制王辉 王继承

监 制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青岛   中国经济时报   青岛市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重点项目   产业链   实体   制造业   新兴产业   区域   重点   产业   项目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