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贺正旦使研究

一、正旦使的职责与选派

使者是不同政权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以宋辽之间互相派遣正旦使为切入口,进一步了解两个政权之间的交流与往来。

  1. 贺正旦使的职责

“正旦者,岁事之始”。正旦使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为了庆贺正旦而派遣的使者。但是,很多时候,正旦使的派遣并不是在岁末年初,而是每年的八九月之间就要出发。只有这样,使者才能够在正旦之时完成自己的使命。

正旦使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有正、副之分。作为双方友好交流往来的代表,贺正旦使需要在年底前完成自己的使命,向对方朝廷进献贺表和礼物。

需要注意的是,贺正旦使不仅可以由皇帝派遣,在一些时期,也可以由皇太后派遣。例如宋真宗时期,辽国皇太后就曾派遣贺正旦使到北宋。“十一月戊申,上遣太保和卓颁给使韩简,太后遣太师博诺、政事舍人髙正使宋贺正旦”。

递交国书是贺正旦使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国书是两个政权交往沟通非常重要的桥梁。“正月一日,伯大宋皇帝致书于侄大契丹圣文神武睿孝皇帝阙下……”就是北宋皇帝派遣贺正旦使到辽国,所递交的国书。

“遗以金花银器、白银器各二十件,杂色罗纱绫縠绢二千匹,杂彩二千匹……”每次接受派遣的贺正旦使,都会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前往。可见,献礼也是贺正旦使的职责之一。

除上述所提及的贺正旦使的职责之外,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任务。虽然在“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两个政权的关系一直处于和平的状态,但是仍然互有防备。贺正旦使能够每年都去对方的都城,并且盘桓数月,这就是一次非常好的刺探情报的机会。

如果在此期间,宋辽之间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或者摩擦,贺正旦使也可以作为一个沟通的桥梁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2.贺正旦使的选派

上文中提到了贺正旦使的许多职责,这充分体现了这一职位的重要性。那么,是什么样的官员能够担任这一职务呢?在朝廷的选拔中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呢?

“宋遣国信使副,例由中书枢密会同审择,进名请旨西”。由此可见,北宋方面对于派遣使者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根据前辈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北宋所选取担任贺正旦使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政府在职的官员,二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三是外戚。虽然人员的来源有所不同,但是能够担任贺正旦使的人员多为当世名士,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

根据史料统计,贺正旦使的正使一般由文官担任,而副使一般由武将担任。这虽然是文臣武将共同出使,但一正一副地位早已分明。

北宋王朝立国后,为了不再重蹈地方割据的覆辙,统治阶层绞尽脑汁的通过多重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在这一过程中,手握兵权的武将自然成为了君主最为忌惮,但是又不得不存在的群体。因此,终两宋三百年的历史,朝廷对于武将的压制一直都没有停止。

辽国这边所派遣的贺正旦使也有自己的选取方式,正使一般是萧姓或者耶律姓的契丹人,副使则是有一定汉文化底蕴的官员,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辽国当时的政治形势。

辽国立国后,领土面积逐渐扩大,这就导致其统治范围内出现了许多契丹以外的民族,尤其是其治下汉族人口的迅速增长,这使得契丹统治者必须改变自己的统治方式。由此,南北面官制度被推行开来。

所谓南北面官制度,就是契丹官员按照契方式管理契丹人,汉人官员按照旧例管理汉族人。这既能缓解民族矛盾,又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制度。

但是,在这一制度下,往往是契丹官员掌权担任要职,汉族官员很难掌握实质性的权力。且契丹族以武立国,武将要职一般都以契丹人充任。上述几点体现在贺正旦使的选拔上,就呈现出,契丹武将为主,汉族文臣为副的状态。

选取贺正旦使的人选,在众多军国大事面前来看,只能算是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情。但是,通过上文对宋辽双方选取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使者选取的背后,是政权内部政治形势的写照与缩影。

二、贺正旦使的影响

根据前辈学者的统计,宋辽两个政权在共存的一百余年里,共互相派遣贺正旦使将近二百余次,尤其以“澶渊之盟”之后的一百年间,所派遣的次数占到了派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北宋初年,王朝统治者们既要消灭割据,又要进行制度建设,向辽国派遣贺正旦使,是一种试探行为,属于一种外交手段,用于加强两个政权之间的联系。这一时期,宋辽之间贺正旦使的派遣尚未形成一定的规律。

直到“澶渊之盟”后,派遣贺正旦使成为两政权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固定的派遣,都是在帮助双方维持着来之不易的和平。毕竟在“澶渊之盟”之前,两个政权在二十余年中数次交战。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宋辽之间有规律的互相派遣贺正旦使,也是互相交流学习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贺正旦使在对方都城盘桓的时候,都是这些官员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习俗文化的时候。

游牧民族起家的辽国,在军事能力上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在文化发展上还是稍逊于北宋的。因此,古人有言:“辽人外窥中国礼文”。贺正旦使的派遣,也是成为了辽国学习中原文化的重要途径。

结语

宋辽两个政权,从北宋立国开始,到辽国被金国所灭,前前后后共存了一百六十余年。在这期间,可以以“澶渊之盟”与“海上之盟”为界限,大抵分出几个不同的时期。

“澶渊之盟”以前,宋辽之间只有试探性的交流和长达二十余年的战争,互派使节非常的不规律。“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双方每年有规律的派遣贺正旦使,以加强双方的交流。

贺正旦使不仅需要在每年的八九月间提前出发,携带国书和大量的金银进行献礼,还肩负着打探消息、解决突发事件等重要的职责。因此,朝廷选拔贺正旦使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在北宋,贺正旦使一般以文臣为正、以武将为副,充分体现了宋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

在辽国,贺正旦使一般以武将为正,以通晓汉文化的文臣为副。两个政权的不同之处,也正好体现了各自的特点。

无论是哪一个时期,贺正旦使的派遣,都是两个政权沟通的桥梁。同时,在交往沟通的过程中,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交流,有利于民族大融合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宋辽交聘考附正旦国信使附表》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遣往辽国的贺岁使节述论》

《宋史》

《辽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正旦   契丹   澶渊   国书   武将   北宋   政权   官员   时期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