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时期,荷兰与英法的百年战争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荷兰与法国关系变得紧张的另一个原因是两国在商业的和殖民地利益上的冲突。在1662年以前,法国把重点放在与荷兰结盟共同反对西班牙,它避免采取积极的步骤阻止荷兰在商业上向法国市场的渗透。荷兰则乘机从法国运输出口大量的法国商品,包括葡萄酒、白兰地,荷兰还向法国倾销本国的纺织品、东印度的货物、鱼类、鲸鱼、烟草、陶瓷器皿以及精加工的糖。

但是,法国的王室终究要建立法国的商业、航海以及殖民地帝国,这就会与荷兰的商业扩张发生矛盾。17世纪60年代以后,荷兰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法国的商人、加工业主心生羡慕与嫉妒,同时,路易十四极力要扩张法国的海洋势力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利益,与荷兰与英国抗衡,他的野心在重商主义的刺激之下势必要与荷兰发生冲突

荷法争霸的历史背景

1664年,法国财政大臣库尔贝对从荷兰进口的精加工的糖征收很高的税收,此举对阿姆斯特丹的糖业打击很大。同年,路易十四建立新的国家政策,支持法国东印度以及西印度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发展。从那时起,法国的海外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了。也就在这一年,法国占领了原先由荷兰西印度公司占据的卡宴,这个地方后来成为法属圭亚那的首府。由于当时荷兰正忙于对付英国,所以维特政府只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1667年4月,法国的军队再度进入尼德兰南部,库尔贝同时加重了对荷兰共和国多种进口商品如精加工的布、羽纱、鲱鱼、鲸鱼制品、代尔夫特瓷器、烟草以及东印度货物的税收,这对荷兰各个口岸的出口业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时,德·维特政府判断,西班牙面对法国的压力可能会寻求荷兰的帮助。果然,马德里当局训令它在尼德兰南部的代表与荷兰谈判,答应可以割让奥斯坦德、布鲁日以及达墨给荷兰,条件是荷兰提供100万荷兰盾以及军事援助。德·维特与西班牙谈判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公开反对法国,而是要给法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使得它不敢对荷兰控制的地区造成实质上的威胁。德·维特在获得联省议会的同意以后向奥斯坦德、布鲁日、布兰肯堡等地派驻了卫戍部队,并答应给西班牙提供借款。

商业战争打响

虽然德·维特和阿姆斯特丹的本意不是要介入法国与西班牙在尼德兰南方的冲突,但是,在路易十四看来,荷兰的举动很可能是对法国不利的。特别是在1668年,联省共和国、英国以及瑞典达成了三国同盟,介入了法国与西班牙的对峙。三国同盟呼吁西班牙割让卢森堡或者法兰西-孔泰给法国,也承认法国已经占领的尼德兰南方的一些地方。法国则要求三国对西班牙施压,让它做出更大的让步,但是三国没有响应。这一年,路易十四与西班牙王室订立《亚琛条约》,西班牙承认里尔与图尔内归入法国的版图,而法兰西-孔泰则归属西班牙

德·维特认为,从荷兰国家利益考虑,应该极力避免与法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得维持与法国表面上的友谊。路易十四迫于形势,也没有进一步向尼德兰南部进攻。但是,他从内心痛恨维特与荷兰共和国在阻止他向南部尼德兰扩张中所发挥的作用。从那时起,法国的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在王室命令之下加紧在加勒比海域的巡逻,阻止荷兰的舰队和船队靠近法国的殖民地。

1670年,法国政府下令要在印度建立永久的基地,与锡兰以及印度的南部发展贸易关系。这些地区以前都是荷兰的势力范围。1669年,库尔贝建立了由王室支持的“北方公司”,试图发展法国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贸易,将荷兰从这一地区排挤出去。同时,法国还发展与荷兰东部邻国的关系以遏制荷兰,勃兰登堡的选帝侯一直对荷兰长期占据威塞尔等地心怀不满,明斯特的天主教“采邑主教”(亲王主教)对信奉加尔文派的荷兰恨之入骨,这些地区和人物都是路易十四要利用反对荷兰的力量。

1672年是联省共和国的“灾难之年”,荷兰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法国军队大举入侵,英国政府、明斯特的“采邑主教”以及科隆的选帝侯也向荷兰宣战,落井下石,结果导致荷兰在军事上的失利以及国内政局的剧变,德·维特遇害,他领导的政府也由此垮台

这一年,路易十四在宣称“荷兰人为傲慢无礼之徒”后,发动了对尼德兰地区的大规模战争。路易十四首先使用外交手段,促使英国与瑞典退出与荷兰的联盟关系。英国为了确立其海上霸权地位,决定与法国站在一起对付荷兰。3月20日,英国海军在威特岛海域向从地中海东岸巡航回程途中的荷兰舰队发起攻击。路易十四则向荷兰正式宣战

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4月6日,英国也接着宣战(这是第三次英荷战争)。5月,路易十四亲自统帅了当时欧洲最大规模的陆军约11.8万人以及1.25万名骑兵大举入侵,这支大军的人数远远超过当时荷兰常规军队的人数。法军穿过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南部地区向马斯特里赫特进军。5月22日,法军越过马斯特里赫特以北的马斯河。5月18日,明斯特的采邑主教也出于征服新教徒国家的宗教信仰的原因向荷兰宣战,科隆的选帝侯也接着向荷兰宣战

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之下,荷兰举国积极动员,在荷兰省以及乌特勒支召集了几千名民兵,驻守南北各个要塞。海尔德兰省也召集了3000名武装士民驻守边境上的要塞。但是,这些武装力量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行动也太迟了。

法国的海军也加入英国对付荷兰的行动中来了。法国装备了37艘战舰,约1.1万名战斗人员以及1926门大炮,加入英国的海军中向荷兰进攻。这两个国家的海军舰队加起来在船只以及炮火上已经超过了荷兰的海军。联省议会的议员以及维特的兄弟科内利斯认为除了英勇地拼死抵抗以外别无他法。6月6日,在英国东部沿海索勒贝的海战中,荷兰海军取得了胜利,从海上保卫了共和国。

但是陆地上荷兰军队的抵抗节节败退,许多以前在南北尼德兰地区边界上的要塞,过去曾经在抵抗西班牙人的攻击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现在都落入法军手中。这些地方包括克雷夫斯-莱茵伯格、埃墨里希、威塞尔等地,这些城镇后来都没有划归荷兰,而是被并入勃兰登堡。法军在阿纳姆以南的罗比特越过了莱茵河。荷兰省以及联省议会决定放弃埃瑟尔河一线,撤回军队保卫荷兰省、泽兰省以及乌特勒支,因为东部边界上的要塞比较巩固,军力也比较充裕。但是,荷兰人的士气低落,6月15日,阿纳姆没有抵抗就被法军占领

6月21日,莱茵河下游的最坚固的要塞申肯桑斯没有抵抗就向法军投降,这座要塞的卫戍司令是一个沉湎于酗酒的没有作战经验的年轻军官,他的父亲是奈梅亨的市长,也是德·维特的支持者。这激起了人们对德·维特的政治派别的很大不满

那时,越是靠近前线的城市,就越是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情绪。无论是亲德·维特派或是亲奥伦治派控制的城市都是如此。亲奥伦治派占优势的莱顿市政厅准备与路易十四议和荷兰省的议会,也不顾德·维特的劝告,准备与法国谈判。德·维特的亲信德·格罗特在乌特勒支陷落以后回到海牙,声称除了向法国投降以外别无选择。一些人主张只要保住荷兰共和国七个省以及加尔文派教会就已经算是幸运了,“公地”等其他地方都可以割让给法国

海上霸主的确立

在这种情况之下,公众的舆论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民众对于德·维特派的政治家们的消极表现极为不满。不久,从多德雷赫特开始就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民众要求德·维特领导的政府将权力转交给奥伦治亲王,让奥伦治家族的人出任执政官以挽救危局。首先发难的是手工艺行会的领袖、加尔文派的牧师以及地方民兵,骚乱很快就蔓延到了鹿特丹以及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的市民坚决反对德·格罗特、该市的市长以及亲德·维特派,他们要求以更加坚决的态度保卫共和国。民众的态度与该城市的议员们的态度完全不同,议员们已经派人去路易十四的军营谈判割让公地的事宜,但是民兵组织则坚决要保卫城市。阿姆斯特丹的民众也认为亲德·维特的市长是失败主义者,他们要求奥伦治亲王出山挽救国家的危难。整个6月至7月,到处充满着民众暴动的场面。在多德雷赫特以及鹿特丹,民众特别要求废止禁止奥伦治家族干预政治的决定,选举奥伦治亲王为执政官。甚至一些妇女也冲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

在豪达,愤怒农民因为他们的田地被军队开掘堤坝阻止法军前进而淹没了,他们与手工艺工人和妇女们联合起来控制了街道,以至于奥伦治亲王不得不亲自出面劝他们离开。一些政治宣传小册子也出现在街头巷尾,它们都向人们宣传奥伦治亲王是“真正的爱国者”,这些小册子大部分都是亲奥伦治派散发的。

经过审讯以后,被法庭于8月20日宣告无罪。德·维特要把兄弟护送出监狱到附近的亲戚家里,但是他们步出庭院的时候,被一群暴徒围困,不得不退回楼内。暴民(其中大部分是民兵)闯入监狱,据说他们看到科奈利斯躺在床上阅读一本法国的戏剧,德·维特则手持《圣经》坐在床脚一边,他们被暴民抓住,拖到联省议会议事堂对面的广场上,他们受到殴打、被刀剑所刺,最后被开枪打死

他们的尸体被悬吊在附近的绞架上示众。德·维特兄弟的悲剧如同1619年的莫里斯亲王与大法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冲突的再次重演。这些暴民,其实是被奥伦治家族利用的,因为杀死德·维特兄弟的凶手,后来不仅没有被判罪,而且受到威廉三世的奖赏。在德·维特兄弟遇害以后,暴乱进一步蔓延,整个荷兰各地都在清除所谓的亲德·维特派,在鹿特丹,民兵组织的领袖不遗余力,清除所谓的“叛国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荷兰   加尔文   鹿特丹   英法   阿姆斯特丹   路易   西班牙   法国   共和国   欧洲   英国   亲王   中世纪   时期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