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临了临了不得终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言娱

编辑|思问录

从1990年春晚一直到现在。

他好像一直都没变。

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有人说:“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

这是曾经他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的传说。

也有人说:“赵家班、赵家班,大风一吹就飞散!”

这是对他一生的总结。

前几天赵本山现身CBA比赛现场。

和徒弟宋小宝一起为球队加油。

从赵本山的神态不难看出。

他已垂垂老矣!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

但垂暮之年回头再看。

有知足、有遗憾、更有放不下的种种恩怨!

那赵本山,他的想法该是如何呢?

01.喝“百家奶”长大的“孤儿”

1957年10月2日。

铁岭市莲花乡的赵家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啼。

这个婴儿的父亲赵德荣望向院外。

一座大山横亘眼前。

他抽了口烟。

想起儿子这一代该是“本”字辈。

于是转头对守在房门外的爹妈说道。

就叫“本山”吧。

本来赵家也是望族。

不过到了赵德荣这一辈。

家道中落,平日食能果腹便已不易。

所以说赵本山的到来,并没有让赵德荣产生喜悦之情。

反而让他树皮般的脸上。

又多了几道沟壑。

不过既然孩子出世了,那当务之急是养活他。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来张淑琴在怀孕之前便有了肺结核。

但她还是硬撑着把赵本山生了下来。

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

她的奶水根本就不够赵本山喝的。

没办法,爷爷赵忠福只能拉下老脸。

抱着赵本山一家一家讨奶喝。

命运就像一座大山。

压得赵本山一家喘不过气来。

靠着“百家奶”,赵本山勉强活了过来。

可老话说得好:“麻生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

五岁那年,张淑琴还是没撑过去。

丢下面黄肌瘦的赵本山撒手人寰。

彼时,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每一个人。

赵德荣在巨大的压力面前选择了当一个懦夫。

他丢下父母子女逃进了北大荒。

这下,赵本山仿佛被整个世界所抛弃。

所幸,二叔赵德明收留了他。

虽然二叔是个盲人。

但他早年间学过一些杂技。

平日里走街串巷勉强能维持生计。

年幼的赵本山便跟着二叔打打下手。

耳濡目染之下。

拉个二胡演个小品倒也得心应手。

这为他日后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每当赵本山回忆童年那段时光的时候。

都感慨万分。

想必这段苦涩的时光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快乐吧。

02.学业未成事业成

本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心理。

二叔将赵本山送进了学校。

想着让他读书识字。

长大以后有出息。

不承想赵本山对学习压根就没什么兴趣。

反而对吹拉弹唱倒是兴致勃勃。

可能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干这个。

初中毕业后赵本山实在是不想上学了。

成天游荡在大街小巷。

活脱脱一个“街溜子”。

照这么发展下去,他以后算是废了。

结果有一天他看到乡里宣传队门口贴的公告。

原来是队里要面向社会招收文艺工作者。

这让赵本山来了兴致。

扭头就进去报了名。

跟着二叔学的那些手艺可算是派上了用场。

因为赵本山底子打得扎实。

队里的领导很喜欢这个小伙子。

有什么演出的机会都紧着他来。

这让赵本山积攒了不少舞台经验。

赵本山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县里的注意。

剧团领导点名让他过去。

就这样,赵本山来到了西丰县剧团。

他也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二人转演员。

教员讲:“理论从实践中来,又要到实践中去。”

这在赵本山身上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早年间随二叔走街串巷。

是赵本山对于演艺的初步实践。

而在剧团的日子里。

赵本山将实践的经验总结起来。

融入到剧场的表演中去,这让他受益匪浅。

也让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声“炸响”!

1982年,春风吹过大江南北。

祖国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

辽宁省顺势举办了第一届农村小戏调演。

赵本山抓住了这次机会。

一场《摔三弦》为赵本山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

凭借它赵本山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随后,慧眼识珠的领导直接把他调到了铁岭县剧团。

出身微末的赵本山凭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爬了上来。

不过这时他的名气只是囿于东北。

在这片黑土地上他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地掌声。

各种省级国级的大奖也拿了不少。

这时,一双眼睛从背后盯住了他。

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姜昆。

当时的姜昆是春晚主持人。

发掘优秀文艺节目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而赵本山的节目,姜昆很认可。

1989年时姜昆便推荐他上春晚。

但由于时间不够,赵本山的小品被迫删除。

于是只能延后一年再上。

就这样,1990年赵本山正式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03.赵家班名扬四海

“一夜成名”便是赵本山当时的状态。

小品《相亲》让他走进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此后赵本山成为了春晚的常客。

他的小品连续多年稳拿“小品类一等奖”。

靠着小品成名的赵本山并不满足于现状。

一天夜里他突然灵光乍现。

想要开自己的公司干事业。

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发扬光大。

这个想法出现在脑海里。

他便彻夜难眠。

第二天早上的时候。

他就拉着老婆开始写策划书。

经过十几个小时地修修改改。

“本山传媒公司”的第一版策划书放在了他的桌上。

赵本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有了策划书他便立刻开始执行。

第一步当然是收徒。

往后推几年来看,他的徒弟基本都是“草根”。

小沈阳、王小利、宋小宝……

这些人起初都是为生活所迫才学的“二人转”。

他们就如同早期的赵本山一般。

选择这些人可能也是因为赵本山自己淋过雨。

想给别人撑把伞。

但不得不说“赵家班”的成长很迅速。

在赵本山的带领下。

第一个崭露头角的是“小沈阳”。

2009年春晚赵本山甘当绿叶。

陪着小沈阳演了小品《不差钱》。

其实小沈阳的成名和赵本山是一个路子。

只不过赵本山是自己打拼出来的。

而小沈阳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实罢了。

那晚过后小沈阳也一夜成名。

从籍籍无名的二人转演员。

到家喻户晓的著名小品演员。

不止小沈阳走的是这个路子。

宋小宝、范伟等人都是靠着赵本山的“衬托”才得以火遍全国。

当然除了春晚小品外。

《刘老根》《乡村爱情》等电视剧。

也让赵家班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刘能”王小利、“赵四”刘小光等人成了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不得不承认,赵家班最辉煌的时刻影响力确实很大。

甚至将二人转“转”进了人民大会堂!

当然那时的赵家班在文艺传承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东北二人转”即将没落之时。

是赵本山让它又一次活在了人们心中。

这跟郭德纲传承发扬相声艺术一般。

都是在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

这点值得我们敬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赵家班逐渐变得没落。

究其原因,不过一个“利”字罢了!

04.有利则聚,无利则散

古人云:“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在当下这个社会。

“赵家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小沈阳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红,他是第一个红的。

散,他是第一个散的。

并不是说他做的事情是错的。

只是老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爆火之后的小沈阳站在舞台中央。

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着。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是主角。

他似乎忘了,脚下踩的是谁的肩膀。

《不差钱》之后,小沈阳便频繁在电影圈刷脸。

凭借着自身的流量。

他倒是也接到了一些戏。

但口碑和票房都称得上是“战况惨烈”。

当自带光环逐渐黯淡。

娱乐圈的规则无情的将他抛弃。

这时候他才想起师父的话:“你要双脚踩在地上,脚踏实地地走。”

当然小沈阳只是第一个。

后面还有第二个、第三个……

甚至有些人选择了“摔碗砸锅”!

前段时间,赵本山的徒孙娇娇公然“开撕”赵家班。

不仅骂赵本山“吃人不吐骨头”。

还称自己长期受到公司的压榨,赚的钱都要上缴!

但回过头看看便知道,没有赵本山就没有她的成名。

进入公司之前她只是艺术团的二人转演员。

如果没有转折的话可能便是庸庸碌碌一辈子。

但赵本山给了她机会。

自从娇娇加入公司后赵本山便力捧她。

不仅把她捧上了春晚。

更是将她捧成了全民皆知的“女丑星”。

但成名之后的她。

似乎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没有知恩图报不说。

倒是反咬一口。

将“本山传媒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得不让人骂她一句“忘恩负义”!

随着时间地推移。

赵家班再难现往日辉煌。

昔日“收徒仪式”的盛典难再。

红极一时的赵本山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结语:纵观赵本山的一生,他不但自己登顶,还捧红了自己的一众徒弟,但结局却落得并不如愿。

大家对赵家班的结局怎么看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铁岭县   铁岭市   走街串巷   剧团   家喻户晓   老话   路子   徒弟   小品   演员   舞台   领导   机会   时间   公司   赵本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