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新四军巨头,负伤后为不拖累战士举枪自尽,独子今成国家栋梁

曹植有一句名言说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孙中山也说过“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中国的胜利离不开那些为国捐躯,大义泯然的革命英雄,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所爱之人,但在苍生面前,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难道保家卫国的战士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和妻儿吗?难道那些年轻力壮,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士兵们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吗?

他们太爱了,正是因为太爱了,所以才不想让自己国家的更多人遭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把英勇的热血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希望重新播种到自己倒下的地方。

他们愧疚于父母,愧疚于妻儿,唯独不曾亏欠过祖国,他们已经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的人民。

正是他们无私无悔无疑地付出,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功绩人民将永不能忘。

新四军政治巨头

他叫袁国平,出生于1906年湖南一个贫寒之家。

湖南出了许多伟大的英雄,袁国平就是其中一个,照片上的他带着眼镜,一看就感觉很憨厚踏实,绝非自私之辈。

1922年袁国平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在这里受到了著名革命家徐特立以及他学生田汉等人的影响,也许是他在革命道路上的一点启蒙和指导。

在他们的影响下,袁国平积极参加了许多爱国进步的学生活动。

1924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他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政治科,为他未来发展政治方向做积累和准备。加入军校后,他也加入了共产党,正式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土地革命期间,袁国平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来他先后参加了1926年的北伐战争,还有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跟随军队行进过程中袁国平担任了大大小小的政治官职,几乎大部分工作都在负责宣传红军和扩大抗日影响。

1937年,他担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任驻陇办事处主任,他在陇东地区任职期间,极力宣传着关于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甚至亲自前往国民党的军营地,不怕危险,只为了宣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把陇东地区的抗日统战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且有成效。

他还带领军团政治部在长沙城内采取了各种形式来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把红军的方针政策都传递给广大群众,让大家对于红军的了解更加深刻,为军队赢得民心做出不少贡献。

1935年他到达陕北后,又接着担任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等职,通过政治教育,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具有政治素养的优秀干部。

1938年,袁国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协助项英和叶挺等同志负责部队政治工作,是新四军政治工作当之无愧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人,受到了许多大领导的赞赏。

交完党费举枪自尽

但是作为新四军的政治巨头,他不光要负责政治宣传工作,还要带兵打仗。

1941年,9000多人的新四军和皖南部队在奉命北移时,突然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堵。军队被突然包围打得有些措手不及,面对国共冲突,军长叶挺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请命,却被国民党将领顾祝同扣押了下来。

重重包围下,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成功突围后却被叛徒杀害。在千钧一发之际,袁国平来不及做过多的思考,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指挥剩下部队突围。

被扣押和杀害的军长们紧紧牵着他的心,但他现在不能有任何情绪波动,必须要冷静下来带好队伍突围出去。

在枪林弹雨的战斗中,袁国平受了好几处枪伤,倒在山沟底部浓密的草地中,如果不是后来有战士发现了他,可能他当时就命不久矣。

被救起来后,他却劝战士们不要救他,让他们自己快突围出去,但战士们说什么也不肯放弃自己的首长,就把袁国平带着一起走。

到了要过章家渡的时候,因为水深齐胸,大家只好用几个人把袁国平举过头顶,艰难地准备渡江。

但是渡河过程中,他们不幸地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对准他们就是一通扫射,河中的战士成了活靶,伤亡十分惨重。

举着袁国平的士兵被打死后,袁国平几次掉进水里,但战士们还是没有放弃他,坚持把袁国平带着渡过了河,二三百米的河,他们渡了40多分钟,渡之前是100余人,渡完只剩30几人,大家眼圈都有些发红。

昏迷的袁国平被唤醒后,看到大家的狼狈模样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在章家渡下游一个破庙休息时,袁国平虚弱地叮嘱部下,让他们不要管自己了,快去突围,向组织汇报。

随后他又从口袋拿出七块银元,说这是自己的党费,麻烦部下转交。弥留之际,袁国平还是没有忘记党和国家的任务和职责。

他说完后,大家既感动又难过,但大家还是非常坚定地不肯放弃他,结果谁都没想到的是,在大家睡着的时候,袁国平拿出自己的配枪对准了自己的脑袋…大家被枪声惊醒后,发现他们敬爱的首长已经去了。

少将儿子

袁国平死的时候才35岁,那时他不仅是战士们拼死保护地尊敬首长,还是一个2岁孩子的爸爸。

为了不拖累战士们,让他们成功突围,袁国平选择了自杀。

他是个称职的首长,他爱护自己的士兵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袁国平和夫人邱一涵有一个儿子叫袁振威,袁国平离开的时候,袁振威才2岁,父亲从2岁开始就永远离开了他的生命。

好在袁振威也继承了父亲的奉献精神,袁振威现任海军指挥学院专家组成员、海军作战指挥学博士生导师,当上了少将,并主持过10多项总部和海军作战指挥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因为工作需要保密,所以无法公开评奖,被称为是一位没有获过奖的功臣。

他日夜工作,甚至操劳过度累垮身体,甘为人梯,为祖国培养和挖掘更多优秀工作者,真正地和他父亲一样把无私奉献做到了极致。

小结:

抗战时期,袁国平始终带领着部下在百姓面前活跃地宣传工农红军,广泛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积累了许多宣传经验和鼓动方法,以自己出色的政治鼓动能力,积极发动团结各阶层爱国力量共同抗日。

最后在危难之际,袁国平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但是我们多么希望这样残忍的诺言再也不会被许下,让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继续留在祖国和人民的身边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向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其实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毕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有多少呢?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国家栋梁   军长   独子   军政   湖南   首长   部下   红军   巨头   祖国   战士   政治   生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