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动画电影真人改编,这样电影会符合大众喜爱吗?

好莱坞动画电影基于欧美经典童话故事改编,完成了从文学文本向影像文本的转变,为好莱坞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奠定了基础。而电影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

则为好莱坞动画电影的真人改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电影产业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力量的注入使得这类电影发展迅速,并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掀起了一股改编热潮。那么这股浪潮会让大众接受吗?

一、动画电影真人的改编

好莱坞动画电影真人改编所掀起的改编热潮发展至今不过数年时间,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持续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电影现象。

该现象的产生是电影的商业性和工业性所决定的,电影既是商业工业系统、又是大众文化,同时又是不断被精英文化、严肃文化所渗透,所感召的文化领域,也是现代史文化史上一个异常活跃、激烈的政治斗争舞台。

也正是如此,所以其发展变化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协同促进的,与时代息息相关。2010年迪士尼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举获得全球十亿美元票房,使好莱坞各个电影制片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入到了动画电影真人改编这片蓝海之中,并迅速推出了《白雪公主与猎人》、《沉睡魔咒》等电影。

这些影片同样在全球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大部分影片在票房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好莱坞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在获得商业上的繁荣发展时,也带动了其在创作上的繁荣,其主要体现在类型的多元化上。

在好莱坞众多电影公司的竞争下,动画电影真人改编的创作摆脱了题材和类型单一的桎梏,虽然该类作品的数量不多,但其对不同类型的风格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极大扩展了该类电影的表现空间、丰富了电影类型样式,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二、真人改编的特征

动画电影真人改编相较于动画电影,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内容上也有着较大的颠覆性。它从单一的表现方式向多元化转变,体现出一种后现代主义色彩。

这样的改编符合了现代观众对电影的审美需求,迎合不同时代的受

众审美差异,满足了当代新老观众的解读方式和欣赏趣味,虽然这种颠覆性的改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却为好莱坞赚得盆满钵满。

这正是源于好莱坞在后工业社会中对大众文化的准确把握,使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坚定了好莱坞在翻拍该类型电影时所采取的策略和定位。

动画改编的真人电影和经典动画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相比,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人物随着时代发展而得到了成长。好莱坞经典动画电影取材于传统童话故事,其人物形象继承了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功能。

它以充满正义、善良、勇敢等正面积极品质的人物形象作为主角,以充满阴险、狡诈、恶毒等负面元素的人物形象作为反派等等,用极具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来实现对儿童伦理的教育意义。

但随着社会语境发生变化,创作者和观众的解读方式也有了不一样的

意义。动画电影随着去二维化,进入三维化影像世界,其主角形象也随之变得多维化和立体化。正面人物善良正义的性格不再是作为符号、公式而存在,反派角色也不再邪恶可憎,它们的性格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

英雄是电影中亘古不变的话题,而对英雄的崇拜是人类社会共同存在的情结,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

在动画电影中,英雄往往是父权社会中的“古典英雄”形象,即有着贵族血统并且有着非凡能力的人。如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灰姑娘》中“王子”即是英雄的化身,他们通常外貌英俊且品格正直,是集圣、德、贤为一体的完美形象。

但在动画电影真人改编中,英雄形象在继承了正义、勇敢、善良等基

本正面人物维度后,其性格的缺陷和弱点也相应地得到了扩展,如迷茫、愤怒、妒忌等等。

因此在英雄形象的创作上,呈现出了以核心形象为导向,向其他层面

扩散发展的趋势,从而将其从神性中剥离出来,将其还原成拥有真正完整人格的人物“善”与“恶”构成了戏剧中最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反派作为英雄的对立面,其戏剧功能是为了挑战英雄,通常他们实力强大且行为作恶多端,损害他人利益而不被主流价值观所接受。

但它是戏剧冲突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是促使英雄成长和前进的动力,也对影片的英雄人物或是正面形象起着陪衬作用。反派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但却能激起观众心中的对于善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动画电影时期,由于“善”“恶”二元对立分明,反派形象往往单薄且流于脸谱化,作为一个纯粹的“恶”展现出来,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继母的形象则是单一扁平化的邪恶,她杀死白雪公主的目的仅仅源于对她美貌的妒忌。

《睡美人》中玛琳菲森诅咒公主仅仅是因为自己没有受到宴会的邀请等等。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对反派的行为动机、成长经历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他们的行为不再以绝对的错一概而论,从而使该形象变得更加立体。

三、主题模式的多元化

如果说经典动画电影的主题是充满美好希望,带着糖果般甜蜜的美好的话,那么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则是透过这些美好,将其背后充满绝望晦暗的现实世界赤裸裸展现出来。

它是对于童话世界的质疑,对残酷现实生活的还原,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将深藏在动画电影美丽表象下的人性及社会的阴暗面展露给观众,世界不再是充满美好,命运不再对人物充满侥幸和怜爱。

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寻求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曾经美好的主题在此被解构重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益交换平等的原则上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变得脆弱,关系被生产并被消费。

人们对真诚的怀念只能令人们伤心地想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多么地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残酷的现实世界映射在电影世界中,体现着人类对于后工业社会物质对于人性的异化、自然环境改变的反思。

经典动画电影受现代主义唯理性主义至上的影响,在主题模式的表达下较为单一,正如理性要求社会法制化,法制是使社会理性化的表现,然而这种法制化的高度发展却愈来愈造成了“法制化”与人的“生活世界”之间的对立。

经典动画电影主要集中表在“英雄救美”和“邪不胜正”的两个主题上,在《白雪公主与七个矮人》、《睡美人》、《仙履奇缘》等影片中主要是以构成“王子”和“公主”为核心的“英雄救美”主题模式。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动画电影真人改编的主题对传统审美和接受主题之间关系模式的解构,是对善恶,美丑之间的关系重新换位编排,从而形成了向后现代主题风格转型的趋向,因此传统的主题模式在动画电影真人改编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真人改编带来的隐患

近年来动画电影真人改编的改编大量用成人化、晦暗等好莱坞熟稔的商业元素去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然而这股翻拍热潮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一种固定的类型模式,难以把握观众对该类型改编电影的审美倾向,致使该类改编的质量良莠不齐,所以每当有该类型电影上映之时,总能引起观众的热议。

前有童话和动画电影作为参照对比,观众对于真人改编的期待值也相应提高,然而过度消费观众的期望值,将对该类型电影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正是其发展的危机症结所在。

另外一方面,好莱坞电影市场科幻题材已经成为强弩之末,而过度依赖漫画改编而来的超级英雄电影,却又导致市场题材单一,增大了制片风险,好莱坞急需扩充产品线。

而适合进行商业开发的奇幻题材随着《魔戒》、《哈利波特》等系列的终结,奇幻电影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由于上乘质量奇幻题材的稀少,童话成为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加之动画电影早已奠定了其改编基础,因此改编于动画电影的真人电影也成了好莱坞各制片厂的不二选择。

动画电影真人改编作为好莱坞在市场上奇幻题材的继承者,在票房大获成功的表象下,还需认知自身发展的困境,建构类型样式,遵循市场规律,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动画电影真人改编自《爱丽丝梦游仙境》起,其对原著改编所带来

叙事和视听上的颠覆性,在电影市场上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也正是这种颠覆性使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在发展的路上遭遇到了高票房低口碑的危机。

由于该类电影并未形成固定的电影类型,也使得其在改编中难以把握观众的审美期待。因此在动画电影真人改编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表象下,却实际蕴涵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如若不及时认清楚现实困境,该类电影未来的发展将难以形成规模和气候。

结语:

改编于经典动画电影的真人版电影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好莱坞形成了一股改编热潮。这个现象一方面是好莱坞商业操作上的保守策略,是其对经过多年发展所积累起的“IP”资源的内部转换过程的结果。

加之这种保守性的商业策略使得好莱坞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促使着它坚定了对动画电影改编真人版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动画电影真人改编作为跨越时代和跨越形式的文本转换,它不同于文学、漫画、小说等改编行为,它是对以将既有的动画电影基础上的再度改编创作。

这种改编不仅是视觉形象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更是传统元叙事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瓦解,电影文本、符号及表征不再呈现单一逻辑话语的二元对立,转而强调多元化的话语异质,使得这类文本更具有当下时代的特质,也使动画电影真人改编与经典动画电影相比,有着不同程度上的颠覆性。

这种颠覆性是社会、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进的作用,是在新时代和新技术下,创作者对于文本的重新解读,也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好莱坞   真人   动画电影   电影   反派   大众   喜爱   观众   形象   类型   英雄   主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