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任性放弃两座堡垒,一次赔上皇帝,另一次搭上江山

作者:我方团队明清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部下攻入北京,崇祯帝在孤苦伶仃中自缢身亡,身边除了一个太监,再没有所谓的“忠贤”陪同,场面凄惨。

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其实,明朝之所以会灭亡,和它放弃的两座城池有着很大关系。

一、放弃大宁,坑怀英宗

大宁,都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是明朝在东北地区西部设立的重要军事机构和防区,大宁北部就是辽河上游,南面靠燕山长城,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压制蒙古和女真两部,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朝在大宁设立大宁卫,次年更名大宁都司。朱元璋在位时,对大宁极为重视,设立众多驿站,将整个北部疆域连接成一个整体,完全可以把它视为北边疆域长治久安的布局一部分。

建文初年,朱棣起兵夺取政权,他认为大宁所处位置极为重要,想要保证后方的安全,就必须拿下大宁。于是,大宁归附朱棣,朱棣大笔一挥,大宁都司连同军民一起内迁,直到靖难之役胜利,朱棣坐上皇帝宝座,大宁都没有恢复原址,反而是改定大宁都司于保定。可以说,朱元璋苦心经营十数年的大宁彻底失去了其战略意义,并带来了巨大影响。

大宁移至保定后,北方边境再也没法保持一个整体,开平卫、东胜卫被迫不得不随大宁内迁,各个卫所的后撤让大明疆域在长城以北形成了数百里的势力空缺,只能守着长城过日子。大明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部江山,到了最后却让永乐爷还回去了。

要说起朱棣放弃大宁的原因,最受认同的说法就是永乐皇帝为了“酬劳三卫”。三卫是指朵颜三卫,这三卫本是宁王麾下骁勇善战的骑兵,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朱棣决定将大宁赏赐给三卫。

而且这么一酬谢,也直接叫之前明太祖朱元璋的心血成了无用功:大宁卫初建时,粮食补给十分困难,为了大宁卫的军粮问题,朱元璋也十分烧脑,诸如奖励运输减税之类的政策都用过。到朱元璋晚年时,这番苦心正立竿见影,至1398年,大宁就储备了62万石粮食,屯驻精兵猛将,国防态势正一片大好,却被朱棣大手一挥,统统“酬谢”掉。

更严重的是, 大宁的后撤给各大游牧民族巨大生存空间,明朝的北部,等于是被开了天窗。辽东与宣府之间的支援通道,也被完完全全切断。也正因意识到这“开天窗”的严重性,后来朱棣才毅然力排众议,付出巨大的建设代价,将明朝都城搬到北京,才算补上了“天窗”,开创了“永乐盛世”。

在朱棣时代,大明王朝兵强马壮的局面下,朱棣这个“补天窗”的做法,自然是有效的。可朱棣去世后,明朝的国防政策转为防御,丢失大宁的恶果就显现出来:失去了大宁卫的依托,明朝塞外的重要卫所,纷纷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地步,不得不纷纷内迁,以至于北京城也逐渐暴露在北方游牧铁骑的眼皮下。“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态势,正是因此形成。

直接尝到这恶果的,就是朱棣的重孙子明英宗朱祁镇。1449年,御驾亲征瓦剌的明英宗,在土木堡遭到惨败,数十万明军崩盘,明英宗本人更被瓦剌抓了俘虏。如果,当时北京的北面,还有一个兵精粮足的大宁卫在枕戈待旦,那么这场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二、放弃六堡,弃堡亡国

丢失大宁卫的恶果,带来了明朝北部的战略被动。直到明朝隆庆年间,明王朝调王崇古谭纶戚继光马芳等名将坐镇北方,大明边防重新坚如磐石,多次被明军击败的鞑靼可汗俺答也接受明朝册封,成为大明王朝治下的顺义王。明朝的北部边疆,终于迎来了长久的和平。当年丢失大宁挖的大坑,才算被圆满填平。

但几十年后的明朝万历年间,明朝又重新挖了另一个更严重的国防大坑,放弃宽甸六堡。

明朝年间,蒙古兀良哈部和黑龙江附近的女真人频繁骚扰辽东,明军多次受挫,给辽东人民带来了巨大苦难,无奈之下,明朝政府决心建立一道防御边界,这个边界由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六堡组成,又被称为宽甸六堡。

那这么重要的战略要地,什么人会放弃,正是万历年间的辽东守将李成梁。

在明朝辉煌中兴的万历年间,李成梁的名号,曾足以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媲美,他坐镇辽东三十年,保辽东三十年不乱。而这著名的宽甸六堡,更是他戎马生涯起步的地方。万历四年,李成梁把成化年间落成的宽甸边墙,扩建成了赫赫有名的“宽甸六堡”,然后以此为跳板,开始了在辽东的浴血征战。无论是曾作乱辽东的土蛮,还是新崛起的女真,都被依托宽甸六堡的李成梁逮住吊打,所谓“夷酋因而远徒,不敢入犯”,正是他的霸道武功。

也同样凭着这稳定的“宽甸六堡”,李成梁甚至还拓地新疆七八百里,为他带来了巨大声誉。而欣欣向荣的宽甸六堡,也更像一个牢固的铁锁,把女真等部落,牢牢挡在辽东大地之外。大儒王阳明说过,明朝虽大,但辽东万万丢不得,一旦丢失大明必亡。以这个意义说,“宽甸六堡”,就是大明王朝的“安全锁”。

但亲自拆开这个安全锁的,却是它的缔造者李成梁。

李成梁的军事才能出众,但是品行方面一直被人诟病,他杀良充功,贪污跋扈,仗着有功胡作非为,朝中群臣弹劾多次,都被他水份越来越大的战功压了下来。但这些,都不能让他摇身一变成为千古罪人,他晚年时为了贪污一点军费而放弃六堡的做法,却是相当糊涂。他借口坚壁清野,以待敌兵为由,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上书皇帝要求放弃宽奠等六堡,把军民迁往内地,宽甸六堡自此消失。

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的宽甸六堡就这样被放弃,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

女真族得到宝贵的生存空间。在拔出了心中巨大的威胁后,再没有明朝军队来分化女真实力了,一心希望向南发展的女真族在六堡撤离后,迅速占领了六堡地区,并在建州附近扎根。

一直对李成梁貌似恭敬的女真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在笑纳了宽甸六堡后,征服了建州,统一了整个女真。然后在李成梁死后的第二年,努尔哈赤立马扯旗造反,风光成为后金可汗,然后以宽甸六堡为跳板大举入侵,短短几年,就拿下了明朝辽东地区。

大明王朝国防要地辽东,就这样成了后金八旗的自留地,成了后来清王朝取天下的“龙兴之地”。但归根结底,祸根,却从李成梁为了个人短视利益,任性放弃宽甸六堡开始。这个糊涂决定,叫辽东国土沦陷的明王朝,常年陷入双线作战的泥潭,直到彻底灭亡。

国土的战略安全理念,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明朝的两次任性,就是教训。

参考资料:张士尊《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王志国 《边墙与六甸》

明朝“土匪”阁老,以三个“温柔”招数,令全国贪官生不如死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特种部队,历史上差点要了朱棣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明朝   努尔哈赤   大宁   女真   崇祯   辽东   大明   王朝   江山   堡垒   万历   年间   皇帝   任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