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一热,高血压突然“好了”?

进入夏季后,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发现,白天的血压较以往低了不少,甚至到了“正常值”。

还有些患者在监测血压后,发现不吃药竟然也能保持白天血压正常,欣喜地认为高血压不治而愈,逐渐停药。

实际上,夏天“高血压痊愈”是个假象,自行减药、停药,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危险行为。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夏季为什么血压偏低,教你科学应对血压季节性波动。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刘健

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 刘鸣

夏天“高血压痊愈”是假象

一项针对我国人群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随着月份变化,血压呈季节性波动,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平均降低10毫米汞柱。

高温天,由于热胀冷缩原理,人体血管随之扩张,血管阻力减小,血压就会相应下降。

同时,夏季人体多汗,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就像吃了利尿剂一般,导致血液容量下降,血压随之降低。

于是,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还有部分患者发现不吃药也能保持白天血压正常,认为高血压“痊愈”了。

但上海高血压研究所近日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反而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

夜间血压升高有隐蔽的危险性,会增加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风险,要加强监测,引起注意。

血压波动,血管容易出意外

天气转热,室外温度虽然高,室内却可能因开空调而温度较低。

频繁冷热交替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短时间内可能波动10~20毫米汞柱,这可能使高血压患者“旧病复发”,严重者还会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人在夏季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心率偏快,心脏也容易因负担加重而“中暑”,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源性猝死等危险事件。

夏季体液流失多,还会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升高,给血栓形成带来可乘之机。

自行减药或停药会怎样

因此,患者夏季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

稳住随季节波动的血压

2020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对血压季节性波动提出7个建议。

1. 应通过反复测量诊室或诊室外血压,对是否出现季节性血压变化进行确认,避免由于一过性血压波动而引起不必要的药物调整。

2.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变化,如脱水、体重减轻、治疗依从性差、服用了对血压有影响的食物或药物、饮酒等,再将其归因于季节性变化。

3. 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应控制在120~130/70~79毫米汞柱之间。

4. 当血压值低于指南推荐目标值,尤其是出现低血压相关症状时,应遵医嘱考虑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

5. 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出现白天收缩压<110毫米汞柱时,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应遵医嘱考虑药物减量。

6. 降压药减量时,应结合患者健康状况逐步进行,首先从适应证较弱而禁忌证较强的药物开始,并确保全天候充分控制血压。

7. 调整药物后,患者要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或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

生活中,为防夏季血压波动引起不适,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适当补充饮水量

夏天气温高,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排汗都会增多,因此要保证饮水量,如果没有合并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每天应保证喝2000毫升水。

若出现急性水性腹泻(拉稀),应适当补充淡盐水,并服用止泻药。

动作别太猛

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时动作要慢,最好先坐或起立后站3分钟再行走。

用药遵医嘱

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大,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或合用药物,注意降压药的使用方法。

老人一般不主张睡前服用多种降压药,除非医生有特别交代;尽量选用长效制剂,需要整粒吞服的长效剂型不能掰开吃。

稳住心态和睡眠

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放松、尽量避免大的情绪起伏,有助维持血压稳定。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要怀疑低血压,尽早就诊。▲

本期编辑:徐梦莲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高血压   毫米汞柱   降压药   季节性   剂量   高血压患者   夏季   血压   药物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