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低估的皇帝?他的早逝,怕是中国历史上巨大的损失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明武宗朱厚照这个“昏君”,到底有没有被黑化。

这是一个很深刻的主题,体现了明代,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残酷的政治游戏,以及难以根治的难题。

在《明实录》《明史》、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能够与朱厚照相比的人寥寥无几,朱厚照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十恶不赦”。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个昏君,但也有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明的君主,但很少有人把他当成一个平庸的君主。

一般来说,历史之谜的真相,总在我们手中那份白纸黑字的史料中有所记载,这条铁一般的定律,在朱厚照这里却被打破。其实,如果我们细细检视历史,就会发现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难免会产生质疑。

让我们从朱厚照的“恶”字开始说起。首先,历史上没有比“好色”两个字更多的指责了,简而言之,就是朱厚照像是命属泰迪四处播种。朱厚照南巡时,居然请地方官员供奉“花姑娘”;一听是哪位高官的女儿长得漂亮,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认其为岳父大人。《李朝实录》上有这样的记载:明武宗在正德十六年,曾派人去过朝鲜,将李峼册封为朝鲜世子。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例行公事,所以进行得很顺利,大家都很开心,可到了最后,那名特使却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既然朝廷已经帮了这么大的忙,你是不是应该找一些妇孺来献给明皇?

这件事曾经在朝鲜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免得被当成“贡品”。

朱厚照的所作所为,除了好色之外,还有很多让人讨厌的地方。

比如正德十一年的元宵节,文武百官都会进宫拜见皇上。谁也没有想到,朱厚照的脑子不太好使,竟然失约所有的官员,让他们在宫中从清晨到黄昏一直干等着。到了最后,所有人都是头晕目眩,摇摇欲坠。公公刚刚说完,大家都可以回家了,百官们便疯狂地冲了出去,午门前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踩踏事件。关于此事,《明实录》记载得颇为详细,描述了当时那一声“声彻殿宇”的惨叫。结果三十余人负伤,梁储被踏折了一条手臂,赵郎也被践踏而亡。

后来人们才知道,明武宗之所以不肯见文武百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家都穿着一本正经,让他很不舒服,所以才会这么做。

就凭这些,朱厚照就能看出他的糊涂,将“昏聩”两个字说得滴水不漏,想要翻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其他的历史资料上,朱厚照的形象就完全不同了。

王太皇太后于一五一八年去世。明武宗与祖母关系极好,祖母去世后,他更是亲手为祖母主持葬礼。不过,在葬礼的那一天,天空下起了一场暴雨,天气又冷又湿,朱厚照见此,也没有让文武百官下跪,只是说,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又比如那次“踩踏事故”,朱厚照在悲剧之后,表示了深深地忏悔,亲自为赵郎举行丧礼,并吩咐每个被伤害的官员都给予一定的补偿。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朱厚照的本质并不是邪恶的;而且,按照史家的说法,他的所作所为,纵容柳瑾等奸佞,花费巨资修建豹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朱厚照的玩乐。毕竟他刚登上皇位的时候,还不到十四岁,还没有成长起来,成为皇帝之后,没有了束缚,完全放开了手脚,做出一些过分的事也是理所当然。但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明武宗,以及他的逍遥自在,都是朱厚照所希望我们见到的。实际上,他心机深沉,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

明武宗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应州之战,这就是他的答案。

关于应州之战,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两件事:一是明武宗自称统领军政大将军,亲自上阵厮杀;不但斩杀了一名敌军,更是震慑住了蒙古的小王子,让他永世不敢再来。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我们要说的,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线索。

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应州之战?因为,这是一个奇迹。

首先,在这片战场上,双方的力量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位“蒙古少爷”也不是泛泛之辈,正是成吉思汗十五世长孙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以一己之力,扫平了漠南统一东蒙,被蒙古人奉为“中兴之主”,在蒙古右军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除此之外,巴图孟克为了这次入侵,也是有备而来,他率领五万精锐骑兵,直奔大同而去。加上明武宗,这位太子殿下在应州之战中,已经和大明打了三场大战。而大明,却因为一个人,而频繁地更改边境的政策,这让他们很是难堪。

反观明王朝,虽说有“御驾亲征”的皇上,可朱厚照却是秘密前来,大多数人并不知情。再加上人数上的劣势,大同统帅王勋这位身经百战的统帅,以及学富五车的江彬等人,都强烈要求皇上立刻撤退,而不是以卵击石。可以说,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朱厚照一个人和两个“猪队友”对战,最重要的是,朱厚照对军事一窍不通,最多也就是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这样一对比,就显得有些不平衡了。但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朱厚照却表现出了两种极为恐怖的能力。

首先,他是如此地成熟和沉稳。

就像刚才说的,战争开始之前,双方的力量就已经不平衡了,大家都在劝说朱厚照快走,但他很平静地说,这场战争可以打。他三言两语就把作战计划安排好了,那就是要辽东参将萧滓,宣府的游击将军时春,都要按时集合,听候命令,一分都不能耽搁。在这场战争中,还发生了一件很关键的事:在萧滓和时春的第一批增援到来的时候,明军与蒙军勉强维持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但小王子仍然游刃有余,明军却大不如前。王勋一看,顿时惊慌失措,心想再战下去,自己也是必败无疑,可就在这时,朱厚照派来的第二批援兵还没有出现。出乎意料的是,朱厚照并没有慌张,反而让江彬做好了带兵进攻的准备。

姜斌一脸茫然,不明白皇帝这是要做什么。

第二,他一直都很理智,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目的的。

整个战斗过程中,朱厚照没有下达太多的命令,可以说是简洁明了,但每一个命令都是致命的。他有一招妙棋,明军落在下风,援兵又未到,朱厚照居然胆大包天地让王勋带着将士出城,主动出击,这一招,直接打乱了敌人的战术,让小王子都有些怀疑之前得到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了。朱厚照故意将援军分成两拨,就是为了“杀人诛心”,前一拨是为了拉近双方的差距,后一拨则是为了打乱蒙军的阵形,让他们损失惨重。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真正的明武宗,并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朱厚照既然这样的心智和本事,为什么还要装出一副可笑的样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据历史记载,应州一战之后,朱厚照兴奋地凯旋回朝,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向杨廷和汇报了他的“丰功伟业”,并着重说明了他的所作所为,当时,他的对手就跪在地上,向他求饶。但是很快,朝堂上和外面都传出了应州一战失败的消息。而且,这一次的战果,明代官方的统计,也是众说纷纭,《武宗实录》上写着“蒙古军战死十六人,明军战死五十二人”。

十几万人的大战,打了好几个日日夜夜,死伤才不到一百人,乡野之间的斗殴,都要比这个惨烈得多,这样的数字,谁会相信?

问题是,朱厚照一战,让小王子再也不敢进犯,为什么文武百官都说他战败了呢?理由很简单:由于这一次的胜利并非文官“指挥”下赢得战争大捷,因此无法得到承认。

谁都知道,大明朝是因为派系之争而灭亡的,读书人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得不够好。而武宗时期,则是个例外,先皇明孝宗朱佑樘,与文臣们关系密切,对他们的话,也是百依百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官们热衷于派系之争,并不仅仅是对权力的贪欲,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圣贤书》中“臣子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理想。朱佑樘是一位好君王,他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士大夫们完成了他们的最终目标。但明武宗朱厚照却是个例外,他是个浪漫主义者,喜欢冒险的人,他想要像高祖一样,在马上建立自己的帝国。但是,战火会催生出一大批功臣,从而挤压了士大夫们在政坛上的活动空间,这是士大夫们所不愿看到的。因而,纵然应州之战是一场精彩的胜利,但他们依旧不愿意承认。

从表面上来看,明武宗这辈子,恐怕都是在和文臣们作对。

细细一想,其实就是“近邪不远贤”,尽管他曾经宠幸过“八虎”那样的凶人,以及江彬那样的弄臣,甚至连朝廷都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整个国家的核心官僚系统,却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完整。而那些“奸佞”,对于明武宗来说,却是各有各的用处:比如刘瑾,一个可以帮助皇帝从文臣手里夺取权力的小人,一个胆大包天敢对读书人下手的小人,一个可以被明武宗用完就抛弃的小人;像江彬这样的军中之人,对明武宗来说,能间接帮助控制军队,不会被完全架空。

再来说说朱厚照的另一项“罪行”,那就是他修建了一间“豹屋”。《明实录》用了很多文字,描述了这间豹房的奢侈,并说明武宗在这间豹房里,有许多漂亮的女人,甚至还有一些小女孩。武宗幽居于此,便如纣王建了一座鹿台,整日不问政事,纵情声色。其实朱厚照已经下了死命令,不管是在豹屋里,还是在镇国公府里,他都要把所有的折子都交上去。他批阅奏章的速度极快,大臣们怎么会知道皇上偷偷外出征战?原来是前些日子,他没来得及批阅,惹来了文武百官的怀疑,所以才会露出马脚。

总之,在史书上,明武宗是个玩世不恭的人,几乎把历史上所有昏君的恶行都集中在了一起。但从很多细节上来看,明武宗却像是另外一个帝王,他不仅心地善良,而且处事沉稳,处事也很有一套,明面上的阴谋诡计,背后的算计得失,他都看在眼里。但也正因为他想要突破桎梏,做出自己的事情,触怒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所以才会被官僚集团打压,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否会有这个可能性呢?

其实,以明武宗的成就,要说他是“昏君”,那还真谈不上。为了缓解民不聊生,他在江南大力推行税收改革,在两年内就将江南各地十多年未缴的税收全部补齐,使全国的财政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他推行了“市舶司改革”,并试图开放海禁,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因此,在“昏君”朱厚照的统治下,大明的财政收入,比“明君”朱佑樘的统治下的十八年还要多,也就是后来的“弘治中兴”。另外,朱厚照也不是个智力障碍者,他知道朝中哪些人有本事,所以对这些官员格外地宽宏大量,使得整个国家的政务体系都是有效率的。按照最起码的标准,终武宗时代,大明朝都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动荡,朱厚照做个“守成之君”,已经足够了,哪里还能说他是个昏庸之主?

有的说朱厚照的死因可疑,很可能是一起政治谋杀;如果是这样,那可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缺憾了,明武宗时期,明朝的资本主义开始初露端倪,朱厚照非但没有反对,反倒有几分兴致。如果朱厚照是这场政治游戏的胜利者,那么中国的历史,会不会就此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朱厚照这辈子都在和文臣们作对,为了对抗他们,他甚至愿意建立第三股势力。在此期间,他显得很孤单,很悲壮。他的最后一句话,带着无尽的悔恨和绝望。明武宗是“昏”还是“明”,到现在都是个谜,这也充分说明了一条铁一般的定律:历史总是由着胜利者去按他们想要的方向去书写。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

#历史##历史开讲##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明朝   正德   大明   蒙古   文武百官   昏君   朝鲜   皇上   实录   皇帝   损失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