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井陉这19个村名是怎么来的?

测鱼镇在井陉南部,不过这个乡镇的域内原来属于山西省平定县,1956奶奶划归井陉县并设立测鱼乡,到了1988年11月,测鱼镇把井陉县的白城乡和杜家庄乡并入;1996年1月,又把南蒿亭乡并入。

测鱼镇境内为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峰玉笔墙海拔1273米。这里最有名的是锦山自然生态风景区,其中张河湾国家抽水蓄能电站甘陶湖绵延20千米,贯穿全景区。

[测鱼] 据重修“寿圣寺”碑文记载,该村最早建于唐代中期。甘陶河流经村西,河床宽阔,水流平缓。每当汛期,洪水到来之前,鱼便浮跃水面。因此乡人以观测鱼跃报警防汛。故取村名为测鱼。

[朱会] 据许氏谱书记载,元至正年间许氏从本县测鱼迁此立庄。因村四周多山,山形似猪故取村名为“猪会"。后人认为“猪”字不雅,故取谐音改为朱会。意指“朱门集会”。

[崔家峪]据崔氏谱书记载,金天会年间崔氏从外地迁居此地立庄。因居住在一条山之中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为崔家峪。现崔姓仅存一户陈氏居多。

【杜家庄】据杜氏谱书记载,宋代中期,杜氏从外地迁居此地立庄。故以姓氏取村名为杜家庄。现杜姓无存。

[冯家庄] 据冯氏谱书记载,清乾隆年间冯氏从本县测鱼迁居此地立庄。故以姓氏取村名为冯家庄。

[雁过口] 据高氏谱书记载,清咸丰年间高氏从本县测鱼迁此立庄。因村坐落在高山谷口,每年大雁南北往来飞经此口,故以此取村名为雁过口。在此以前曾叫狗窝口,以村北狗窝沟定名,因此,目前当地人们仍有称狗窝口的习惯。

[龙凤山]据陈氏谱书记载,清道光年间陈氏从本县崔家峪迁此立庄。因村旁有一山峰,形似长龙,故以此取村名为“龙峰山”。后以龙凤吉祥演变为龙凤山。

[白城] 据白氏谱书记载,明崇祯年间白氏从山西平定县槐树铺迁此立庄。因此地四面环山,山形似城墙,故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为白城。

[红土嘴] 清顺治年间任氏从外地迁此立庄因居住在红土堆上,以此取村名为红土堆。后取“堆”的谐音,称为红土嘴。

[郭家口] 据郭氏墓碑文记载,清雍正年间郭氏从山西洪洞县槐树村迁此立庄。因地处南山沟口,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为郭家口。

[董家] 据董氏谱书记载,清乾隆年间董氏从山西平定县槐树铺迁此立庄。故以姓氏取村名为董家。

[王家掌] 据王氏谱书记载,清雍正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此立庄。因地处南山沟内,沟形似手掌,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为王家掌。

[沿庄]据穆氏谱书记载,明洪武年间穆永忠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迁此之前,其是京城一户盐商,故以商号取村名为“盐庄”。民国初年该村沿甘陶河建居,乡人取谐音改村名为沿庄。

[石门] 元至正年间就有此村。因村坐落在大山旁,形似大门,故取村名为石门。

[花园] 据蒋氏谱书记载,清雍正年间蒋氏从本县蒋家迁此立庄。因此地山花遍野,壮似花园,故取村名为花园。

[南蒿亭] 始建于宋末元初。因此村坐落在唐代庙宇“南寺院”山门的前亭、周围蒿草丛生故借此以方位取村名为南嵩亭。

[南寺] 据豆氏谱书记载,元至正年间豆氏从山西昔阳县王寨村迁此立庄。因位于唐代庙宇“南寺院”以南,故借此取村名为南寺。

[南寺掌] 据张氏谱书记载,明洪武年间张氏从山西平定县青杨树村迁此立庄。因位居唐代庙宇“南寺院”的南端,地形似手掌,故以此取村名为南寺掌。

[西沟] 清同治年间就有此村。后讹传穆桂英曾路经此沟喂马歇息。拴马石上留有马蹄印(遗迹尚存)故以此得名“马蹄石沟”。原归南蒿亭管辖。民国初年单独设村时,因此沟位于南蒿亭西边,故以方位改称为西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平定县   井陉县   洪洞县   至正   井陉   白城   槐树   山西   河北   姓氏   年间   书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