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及其祖辈们,一国之力扫灭六国,可谓星河灿烂,皓月争辉!

#历史开讲#

秦始皇的功绩无愧于他的“皇帝”的称号,不仅超过三王盖过五帝,也使他的祖辈们在他面前髓然失色。他犹如一轮皓月,而绕在他周围的群星,则是为他的巨大成功曾艰苦奋斗过的祖辈们。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我们熟悉的谚语。而秦始皇却在其祖辈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成就了前无古人的大业,统一六国。自襄公受赐于平王,历经秦穆公的开拓西戎孝公的变法图强,昭公的攻城掠地,秦王族英才辈出,如星河灿烂,人人备异,但人人都有自己杰出的成就。而这一切成就都成了拱月的群星之光那光辉四散的皓月便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位皇帝,他建立起了中国历史第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他雄才大略,挥戈东进,以一国之力而灭六国,使四海之内皆听自己一个人的号令。这种前所未有的功绩确实使他无愧于“千古一帝”的赞誉。但深究历史原委考探他成功的背后因素,使人不得不承认他是“续六世之余烈”而成千古伟业的。而这铺路的石子便是秦始皇的祖辈们,不去了解他们,便无法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秦始皇帝。

秦王朝家族英才辈出,第一个值得一提的便是秦襄公。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的祖先是“灏之苗裔”,在夏商两朝也是所谓的“诸候”。而在非子时,因他为周孝之养马有功而受封于秦,被赐姓为赢,就当时情况而言,秦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附属国。几代之后秦奥公时恰逢周王室内外交困,一片混乱。秦襄公看准时机,率兵力救周幽王,后又护送周平王东迂洛邑,为此,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喝予岐西之地。后来,为从当时的戎族手中夺回被周平王所赐给的七地,秦襄公为举征伐,“至岐卒”。

可以说,秦亵公为秦国的开国之君,乘势而起,为秦建国赢得了合法的合理的借口和口惠而实不至的封地,并为建国而奋斗至死虽然是又经由他的儿子秦文公才在岐、丰一带站立脚跟,但毫无疑问,他的英明果断为后来秦的发展立下了第一个柱石。

秦自襄公建国以后,一直处于戎狄的包围之中,后面的几代国王为打败戎狄,确立秦的霸主地位而进行不断地斗争,但进展很小,成效不大。而在秦穆公时期,这位具有年越才能的国王不仅使秦成为西方强国,称霸西戎,而且与晋楚齐并列为当时四大强国。

秦穆公名任好,于公元前 659 年即位后,努力改革内政励精图治;搜罗人才,举贤任能。他用五张羊皮换得了年已七十的谋士百里奚,又“使人厚币迎塞叔”。虚心请教,纳谏如流。同时还从戎国挖来“贤士由余,从晋国召来丕豹和公孙支。而武将如孟明视,白乙丙西术军也都从他国纷纷来奔而被委以重任。在这一班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国力日渐增盛。并最终“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不仅如此,秦穆公还跃跃欲试想称霸中原。

秦穆公向中原拓展秦国的势力,与当时的晋国发生冲突,于是秦晋两国便恩怨不断,公元前 651 年,秦公帮助晋公子夷吾登晋国王位,但夷吾却食言,没有割让河西八城来报答秦穆公的恩情,并且杀掉了企图和秦勾结的大臣承郑。穆公很是恼怒。

公元前 647年,晋国雨饥荒,向秦借粮,秦穆公听从大臣的建议,为收买人心,忍怒借给了晋国。而第二年,秦国出现饥荒,向晋求援时,晋国不但不给反而趁机伐秦,秦晋之间展开大战。在危急关头,有三百“野人”下来挽救了秦国军队,打败了晋军,并且俘虏了晋国国君夷吾。晋国被迫把黄河以西的土地献给秦,从而使秦的东部疆界扩展到黄河沿岸

公元前 638 年,在秦为人质的晋公子偷跑回国,第二年即位秦穆公为达到控制晋国的目的,又扶持晋公子重耳回国夺取了君位,但目的并没有达到。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顾大臣塞叔的反对而派孟明视等三位大将劳师远征晋国,结果在唏山全军覆没,仅有三名秦将被释放回来。秦穆公追悔莫及,亲自到郊外迎接三将,把失败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又卧薪尝胆决心复仇,最终在公元前624 年在王宫大败晋军,在山祭莫了四年前阵亡的秦国将士。

但无论秦穆公如何努力,向东方的发展总归是被晋国阻挡住了,称中原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挫折面前的秦穆公正是在此时发现了由余,并接纳建议,转而向西发展,并最终“益园十工,开地千里”。进一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以后东进中原,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秦穆公任好一代,励精图治,改革进取,任贤纳才,使秦的国力蒸蒸日上,一跃而成为西方强国,其功劳彪炳秦的史册。他凭借强盛的国力去参与诸国争勒,毫无疑问他给秦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秦的发展带来挫折,如山惨败便是-例。但在他当政时,能够仁政待民,如曾赦免偷食他的马匹的三百“野人”,并赐之以酒,使民心归附,他还能知错就改,如郊迎三将表示是自己的错误等。终其一生,西霸诸戎,向东拓土到黄河沿岸,是秦从最初的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不愧是一代名君。

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战国时代时,秦由穆公确立的强国地位已如黄河之水东去,风光不再了。不仅如此,秦的生存还受到来自东方强大的魏国的威胁。如何扭转秦国的颓势,振兴国家,便成为秦国国君首先要考虑的重大课题了。历史选择了秦孝公去完成中兴的大业,而秦孝公也以此为己任,变法图强,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并且福泽后世,终成一统大业。

秦孝公名渠梁。他诞生时,正值战国初期,秦国历经躁公、简公、出于等几代国君统治,内政混乱,国势渐衰。对外则丢城失地尤其是西临东部强盛的魏国,被夺去河西诸地,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魏齐等东方大国都很瞧不起它,把它当作“夷狄”看待,连中原国家的会盟也不让它参加。秦孝公继位之前,他的父亲秦献公开始革新内政,发展生产,以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虽然国势有所好转,但与东方大国相比,仍处于劣势。公元前 361 年,秦献公去世,二十一岁的秦公继位。他决心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使秦国富强起来。

年轻的秦孝公知道,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必须选贤任能。于是他即位之后,就颁布了求贤令,他在令中说:“谁能献出奇计良策,使秦国富民强,我将给他高官,分给他土地。”而辅佐秦孝公变法的商鞅就是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从不得志的魏国赶到秦国,以实现自己变革社会的宏图大志。商鞅入秦后,通过孝公宠臣景监见到了秦孝公,两人“语数日不厌”,秦孝公对商鞅的“强国之术”极为费赏,决定委商鞅以重任,以变法图强。

在当时,变法运动在很多国家取得很大成效,如魏国就是任用吴起,使魏文侯时国力极为强盛。而在秦国,仍有一大批贵族不愿变法、阻挠变法。因为变法事关国家兴衰,关系非同小可,秦孝公决定召集群臣,对变法一事进行讨论。

公元前 359 年商变法的大会召开。秦孝公对大臣们说:“现在我想要变法治国,改制教民,但又怕天下人议论我,你们对此发表一下意见吧。”

于是,主张变法的商鞅便和反对变法的秦国旧贵族的代表们展开了激烈的辨论。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商鞅提出,只有改变法制,才能使秦国富强。他说:“法是为爱护人民而制,礼是为了便利行事。英明的人治理国家,只要能使国家富强,不一定非得沿用旧法,只要能使人民生活幸福,不一定必须沿用旧礼。

”他劝秦孝公下定决心,实行变法。秦孝公听后,十分赞赏,连连称赞商鞅“讲得好!”在商鞅又一次驳斥了甘龙杜挚等反对变法改制的论调后,秦孝公又一次称赞了商鞅,决定择善而从,并且说:“我听说,偏僻小巷的人往往少见多怪;知识偏狭的人却好夸夸其谈。蠢人所欣赏的正是聪明人认为可悲的;狂妄的人觉得高兴的,正是贤能的人感到失望的。拘泥于世俗的议论不可取。现在我不再迟疑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在秦国展开了。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果断地坚决地推行变法:废除贵族特权,奖励耕战,推行县制,制定律历,统一度量衡等。虽然变法取得显著成效,使“乡邑大治”,“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但因为触动旧贵族即得利益而阻力重重。如,在变法第二年,太子在两位师傅的教唆下犯法,为扫除变法障碍,秦孝公支持商鞅果断地把太子的两个师傅作为教唆犯治罪,终于使变法顺利推行。正是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商鞅变法才取得巨大的成就并在秦国扎下根;以至商鞅被杀,秦孝公去世后仍“秦法未败”。

洞察时势,立时代潮头,因时因势而变,是秦孝公的一大特色正是有他的坚强决心和魄力,有他的坚决支持,使得商鞅变法有可能并最终在秦国取得成功。正如李斯所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所开创的宏业,为后来秦的历代国君继承,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孝公在秦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功效在当时就已显露出来。就在变法期间,秦兵多次击败魏军。收复不少失地,并迫使魏国交出过去侵占的西河部分土地。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也被杀害,但“秦法未败”秦孝公以后的历代秦国国君,坚持商鞅以法治国的路线,重视农战招贤纳才,使秦国国势在惠王到庄襄王时蒸蒸日上。同时又侵掠东方各国,开疆拓土,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越发处于有利的地位。其中,以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功劳最大。

秦昭王于公元前 306 年即位。他在位长达五十六年,为秦国富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兼并六国的土地功绩如下:

公元前 300 年秦兵大败楚军,杀将景缺攻取的城;

公元前 293年秦将白起在伊潮大败韩魏联军首二十四万;

公元前 290 年收取魏河东四百里韩的武遂地方二百里土地;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都建立南部;

公元前 273 年白起将兵大败赵于长平坑杀降率四十万;

公元前 256 年,秦灭西周君。

由以上可见,秦昭王在位时,承先世宗烈,兼并了大片领土,先后建立巴、蜀、汉中、河东、陇西、北地等郡。当然,这一切与秦昭王重用贤才分不开。如他先后起用通、秦烛、司马锗、等客卿,还起用白起等名将,而这些来自别国的文臣武将成为秦昭王大展宏图的左膀右臂。同时,他还听取臣下建议,择善而从。如起用魏人范睢先拜为客卿,后又任命为丞相,听从建议,果断结束了魏冉一伙宗室贵族的专权。同时,在秦昭王时期初步形成的重布衣将相格局和重用客卿传统的发扬,成为有秦一代的宝贵财富。而在经过几十年的兼并战争后,天下已形成诸国皆弱,唯秦独强的局面,一统天下的重任已非秦莫属。

秦昭王死后,孝文王即位三天便因病去世,而秦庄襄王也仅在位三年,太子政君临秦国,时年才十三岁,然而时势已把他推到历史的前台,他必定要上演一幕惊天动地的创业史。这时,由秦来一统天下,兼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大势所趋说明只是秦具备了客观的条件,是一种可能性。而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则需要极大的能动创造性,而完成这种转变就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历史证明,秦王赢政出色地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以“千古一帝”载入中华册。

从幼年登上秦国王位,秦王赢政便面临诸多难题,有一统天下的祖辈未竟之业,等他去完成,有生母秽死后宫的丑闻缠身······但他刚毅果断,有谋有略,年纪轻轻就迅速地解决了吕缪集团,独掌大权,巩固了自己的君王地位。后来又招纳贤才,广修战备,东征西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举扫灭六国,成一统大业。由秦襄公建国起,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抚有秦由一尔小国发展到抚有四海的大帝国,其历代君主尤其是上文所列的几位可谓“功莫大焉”。然而纵向比较一下,我们不难看出,说到雄才大略,功高业伟,不能不首推秦始皇。正可谓是:星河灿烂,皓月独辉。

周末大乱,秦襄公护持国土,受封赐地,固然说明其眼光敏锐善于把握时势;同戎族作战,一为开国而战死,不可谓不功高。但同秦始皇相比,那也仅是一时之事的成功,同秦始皇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穆公时期,延纳贤才,修耕备战,使国力大盛,与晋、楚齐并列四强。但他眼光未免局限,眼光中只有向东发展与各国争霸而结果是虽得到一些土地,但也招致几次惨败,人民遭受苦难,也使国力受损。在向东无力扩展之下,才被迫进行战略调整,最终称霸西戎而同时,秦在东方的敌手主要是晋国,两国间争斗尚互有胜负,这固然有国力不济的原因,但秦穆公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与秦始皇面对六国,不急不躁,长图远谋,逐个击破而未出现重大失误相比可谓略输一筹。

秦孝公面对秦的疲弱状况,毅然任用商鞅,冲破重重阻力,变法图强,使秦又成为无敌的强国,但秦孝公名垂秦国历史,就在于其对商鞅变法的坚决支持。仅此一项任务与秦始面临的复杂情况相比,可谓不可同日而语。而且,秦孝公由于生前对秦国旧贵族势力打击不够,致使一代名臣商鞅在公去世后也很快遭到杀害。而秦昭王的主要功绩则在拓疆扩土上就其所攻占土地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来说,也远不如秦始皇一统六国,建制治世。

秦始皇的功绩无愧于他的“皇帝”的称号,不仅超过三王盖过五帝,也使他的祖辈们在他面前髓然失色。他犹如一轮皓月,而绕在他周围的群星,则是为他的巨大成功曾艰苦奋斗过的祖辈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皓月   祖辈   晋国   魏国   国君   秦国   秦王   功绩   国力   公元前   星河   灿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