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不杀投降的秦王子婴?造化弄人,可见一斑,宽宏大量!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时间的深意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资治通鉴》第9卷的正文部分。这是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初始时间是“冬十月”,事情是“沛公至霸上···”问题马上就来了:首先,刘邦这时候只是打进了关中,距离称帝还远,怎么在编年方面就有了“汉高帝元年”呢;其次,就算是汉高帝元年,为什么还像秦朝一样以“冬十月”作为岁首,难道改朝换代的第一件事不就是“改正(zhēng)朔”,换一套历法颁行天下么?

答案是:这里所谓汉高帝元年,只是后来所做的追溯。胡三省的注释里讲到,本来是应该改正朔的,但刘邦就在这一年的冬十月兵临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标志着大秦帝国的正式覆灭,所以这个时间点很有意义,历法就不改了,继续以冬十月为岁首,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开始改。

但也许更深层的原因是,后来的汉帝国想要抹煞大楚政权的正统性,以汉朝作为秦朝的直接替代者,所以才会处心积虑,以刘邦接受子婴投降的时间作为汉帝国的时间起点。

其实这时候的刘邦,连汉王的头衔都还没有呢,正式身份是楚怀王麾下大将。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在受降仪式上,刘邦只可能以楚国大将的身份接受子婴的投降,换言之,子婴降的是楚,而不是那个当时还不存在的汉。

秦王子婴既然完成了正式的降楚仪式,就意味着神秘的天命已经从秦转移到楚。

如果一切发展都能够按部就班、不出意外的话,那么楚怀王就会成为周天子一样的天下共主,刘邦和章邯将会瓜分关中,各自称王,山东六国各安其位,项羽将会成为诸侯霸主,像一个大家庭里的长兄一样帮助并约束着所有兄弟,同时认真侍奉头顶上扮演着父亲角色却不大管事的天子。

所以,汉高帝元年本应该是楚怀王元年,只因为事情并没有按照当时大多数人的预想方向发展,意外接二连三,刘邦后期的主要对手变成了项羽,而所谓楚汉相争,“楚”是项羽的西楚霸王的楚,“汉”是刘邦汉王的汉,双方同在楚怀王旗下,在刘邦发布的战斗檄文里,项羽是谋杀楚怀王的叛贼,自己是为楚怀王复仇的正义使者,那么刘邦在消灭了项羽之后,真正符合正义使者身份的做法是拥立楚怀王的某个后人为天子,自己依然是楚天子底下的汉王。

当然,刘邦在正义使者的光环后面藏着一副流氓嘴脸,趁热打铁,赢家通吃,摇身一变当了皇帝。帝位既然来路不正,就意味着政治号召力不足,所以也就很有必要给自己涂脂抹粉,变非法为合法。如此一来,刘邦以楚国西路军主将的身份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的这一事件,终于就变成了秦汉更迭的标志,这应当就是“汉高帝元年冬十月”的真正由来吧?

霸上

在《资治通鉴》上一卷的结尾,讲到刘邦使用张良的计策,以疑兵之计奇袭秦军,突破了烧关防线,兵锋推进到了蓝田北。本卷内容的开始,就是刘邦继续推进了一小步,从蓝田北抵达霸上。

霸上,顾名思义,就是灞水之上。关于霸上的具体位置,学者们各执一词,有说在白鹿原的,有说在秦汉芷阳故城附近的,有说在骊山西麓芷阳坂西北端的·…·…但无论如何,秦人出咸阳,汉人出长安,霸上都是一个最重要的交通节点,送行一般都会送到霸上。前边讲过,王翦伐楚,在大军开拔之际,秦王赢政亲自送到霸上。唐朝诗人笔下的灞桥折柳,依依惜别,就是这个地方。

霸上分别之后,有两条路可以离开关中,一是东南方向,沿灞水而下,经过蓝田、峣关,最后出武关进入楚地,二是一路东行,过戏水,出函谷关。那么反过来看,无论从函谷关西进还是从武关北上(严格说是西北),要进入咸阳的话,都会经由霸上。

假如秦王子婴手上依旧有兵有将,那么勉强还可以在霸上布防,具体而言就是以灞水作为天堑,在灞水西岸列阵。事实上,这种防御性打法在后来的历史当中反复上演,马上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就还军霸上,以猛犬护食的姿态护卫咸阳。

但问题是,一来子婴已经派不出多少人手了;二来灞水毕竟不是长江、黄河,霸上也没有高山峡谷可以设置关隘,防御战基本只能打成野战格局下的阵地战,并没有多少可资利用的地理优势。所以当刘邦兵至霸上,子婴就明白大势已去,索性投降算了。

素车白马

投降仪式是素车白马,子婴在脖子上系上绳索,把皇帝专用的印玺、兵符,还有派遣使者所用的符节通通打包封好,在轵(zhǐ)道旁向刘邦请降。

所谓素车白马,在当时属于丧礼的一种规格。早在春秋时代,晋国赵氏家族族长赵简子积极干涉卫国内政,要护送卫太子蒯聩回国夺权,这是春秋史上一桩影响深远的大事,孔子的高徒子路就牵涉在内,不幸被剁成肉酱。赵简子站在蒯聩一边,决战前夕发表战前动员演说,其中说到自己如果有罪,不但甘愿受死,而且连丧事也要降低规格。具体怎样降低规格,其中一项就是“素车朴马”,用没刷漆的车,没修剪鬃毛的马来运送自己的灵柩。

“白”也有“素”的意思,所以秦王子婴的“素车白马”,拉车的马未必真是白色,传达出来的信号是:我有罪,我该死,请您随意处置我吧!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如果你在诗词里边看到“素车白马”,多半说的是伍子胥,而不是秦王子婴。伍子胥蒙冤而死,民间传说他化为波涛之神,每一出场总是伴随着素车白马。比如南宋诗僧释居简吟咏浙江春潮,诗句就是这么说的:“素车白马作前驱,垒雪屯云拟不如。”这和秦王子婴没有半点关系。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在轵道旁向刘邦请降。这里所谓轵道(又名枳道),并不是一条路,而是轵道这条路上的一座亭,全名叫轵道亭,位于咸阳东郊。刘邦曾经就任秦朝的泗水亭长,泗水亭和轵道亭就属于同一级别的行政单位。

秦都咸阳周边设有杜邮亭、长平亭、白亭和轵道亭。其中的杜邮亭前文已经讲过,那里就是白起自杀的所在。如今在职道亭旁,轵道亭长不知道去向何方,昔日的泗水亭长耀武扬威地在这里接受老东家的投降,造化弄人,可见一斑。

宽宏大量

楚军走到这一步,复仇的血性特别容易被激发出来,有将领建议诛杀秦王子婴,但刘邦回答说:“当初怀王派我执行西入关中的任务,就是看中我宽宏大量的性格,再说人家都投降了,这时候如果杀了人家,会给我们招致不祥的。”就这样,刘邦只是派人把子婴看押起来,然后带兵进入了咸阳城。

当然,刘邦的这段话,很可能出自汉朝官方的涂脂抹粉,因为前边讲过,在刘邦接受西进任务的时候,完全看不出宽大长者的做派,反而和项羽一样,能打硬仗,能屠城。进驻霸上之前,明明才屠了武关,血仍未冷。

但既然原始材料这样记载,司马光也只好照录,更何况这样一种宏大叙事很有资治意义,彰显出宽厚战胜了刻薄,仁义战胜了暴虐,让后面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能明白,治理国家应当像一个温和慈爱的大家长管理儿孙那样,而不能像一名冷酷无情的典狱长管理罪犯那样。

司马光在这里适时地插入了《过秦论》的一段内容,这是汉朝政治思想家贾谊的著名论断,写得特别铿锵有力,有雄辩家的滔滔气势,被后人反复称引,很值得我们领略一下原文,大致意思是说:遥想秦国当年,版图小,位置偏,但就像一只秤驼一样,以这样微薄的本钱竟然撬动天下,吞并了山东六国,哪知道陈胜这样一个小人物点燃了星星之火,前无古人的大秦帝国竟然就这样被灭掉了,大秦皇帝竟然落到被杀的结局,沦为天下笑柄。

到底原因何在呢?一言以蔽之:秦政府只会搞苛政,不会行仁政,导致攻守双方交换了位置,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转守为攻,越打越猛,作威作福的人转攻为守,还渐渐招架不住了。

贾谊的言下之意就这样呼之欲出:取得天下之后,必须用仁义之道进行治理,才有长治久安的机会,否则就会像秦朝这样,转眼间攻守易位,灰飞烟灭。

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来看,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但并不说明贾谊的观点就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整部《论语》当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一个“仁”字,而“仁”的涵义其实很简单:“仁者,爱人。”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推己及人、层层传导的爱意,在宗法社会当中虽然自然而然,毫无滞碍,而一旦推广到一个幅员辽阔的,不得不实施科层制管理结构的广袤帝国,尤其在缺乏现代传媒,很难冲破地域限制而统一思想的古代社会,注定处处碰壁。

但在政治合法性的问题上,天命可以和民意等同,天意即民心,民心即天意,事情因此就好办多了:只要能够证明出汉王朝是天命所归,那么民心所向也就不证自明了。

历史记载将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资治通鉴》又会采取怎样的取舍标准,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太祖高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文化低造成的,但是通俗易懂!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秦王   刘邦   泗水   汉王   关中   项羽   素车白马   宽宏大量   秦朝   帝国   元年   造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