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大清灭亡后,他过得怎么样?

老话说人生有三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如果把金榜题名改成状元及第,刘春霖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占齐三大幸事的人。而且刘春霖当上状元,还因为自己有“奇妙”的运气。


1904年,我国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三十二岁的刘春霖,凭着深厚科举的功底,晋级到殿试。刘春霖三十二岁科考入殿试,在科举时代不算超龄,范进中个举人都年过半百,比起来刘春霖还是青年才俊。他三十二岁参加科考,不是才学不行,而是另有隐情。


刘春霖是现在河北肃宁人,幼年因家贫,父母把他寄养在伯父家中。他伯父就是私塾先生,贴身指导他读书。刘春霖好学,很快就表现出读书的天赋,父母见到他的潜力,再苦也不愿耽误他,咬着牙把他送进私塾专心学习。


来之不易的机会刘春霖没有浪费,先生每次考核他都名列第一,先生那时就感叹他有状元之姿。可是刘春霖学得再好,都当不了状元,因为他连参加科考在资格都没有。


古代参加科考要审查家庭背景,“下九流”家庭的孩子没有科考资格。刘春霖父亲在衙门当过皂隶,母亲当过奴仆,都属于“下九流”,刘春霖因此和科考无缘。


幸好那时有不少乡绅重视培养乡梓人才,见到刘春霖这种情况,就有乡绅把出面。担保他到雍正时期的名臣李卫,创办的"直隶书院"就读,用这种办法为他洗白身份。


身份洗白刘春霖侥幸赶上科考的末班车,一举进入殿试“决赛”。这时候他“奇妙”的运气来了,不然我国最后一个状元,就不叫刘春霖。


刘春霖本来是殿试第二名,该被点榜眼。慈禧看着状元朱汝珍的名字,却皱起了眉头。朱是前明国姓,就犯了慈禧的忌,加上名字带“珍”,又让慈禧想起最讨厌的珍妃,点这个人当状元,简直是给慈禧添堵。


刘春霖的名字多好,当时满清正在为大旱发愁,大旱逢春雨、甘霖,兆头不要太好。慈禧指甲套一点,状元就是刘春霖了。



刚当上状元没多久,刘春霖就死了原配,提亲的人没过多久就踏破门槛,而且都是名门大户。连慈禧最宠的容龄公主,都托老师来说媒。


容龄公主不仅身份高贵,还是留法的海归。刘春霖却不为所动,用自己配不上的说辞婉拒。


刘春霖抢手除了状元的地位,还靠他的才艺。他的小楷已成当世一绝,那时有“大楷学真卿,小楷学春霖”一说。有家官宦闺秀张小姐,是刘春霖的迷妹,终日仿他的小楷如痴如醉。有次一个人自称是刘春霖的人来张家拜访,张父盛情款待,然后向他求字。那人给张父写了幅小楷,张父一看是刘春霖的字没错,完全信了那人的身份。


张小姐看到字,却马上断定不是刘春霖的真迹。张父派人一查,果然发现上当。刘春霖丧偶,张小姐岂能放过机会,让父亲托媒人说亲。就凭张小姐对刘春霖小楷的识别能力,他两都是有缘人,于是刘春霖又迎来了洞房花烛夜。


刘春霖状元及第,又公费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三年时间少不了有他乡遇故知的幸事。回国刘春霖在为君主立宪做准备的资政院当议员,没有实权,他也敢用一股书生意气与权贵抗衡。


摄政王载沣同意湖南巡抚发国债,刘春霖却认为于国于民不利,坚决投反对票,载沣威胁他不要多事,他也不屈服。满清覆灭前,刘春霖先后还当过福建提学使和直隶高等学堂提调,没了满清,他这个满清状元,不能不感到失落。


1914年,袁世凯把刘春霖招为内史,后来又征得他的同意,让他管农场。他在职期间,为当时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过不错的贡献。袁世凯称帝激起众怒,刘春霖为袁世凯奔走呼号过,只是大势难逆,袁世凯很快也成了明日黄花。


张勋复辟让刘春霖看到了希望,他从箱底翻出满清官服,赶到到故宫痛哭流涕跪拜溥仪。闹剧结束,刘春霖回到家乡,用积蓄兴办教育,让贫苦孩子免费读书。


溥仪当伪满洲国的皇帝,刘春霖就再不认这个皇帝了。溥仪派来当说客的郑孝胥,被刘春霖连人带重礼轰出家门。


日本全面侵华占领北京后,有日本商人向刘春霖求字,一根金条一字刘春霖也不卖。汪伪政府要刘春霖当官,他也断然拒绝,为此日本人还抢了他的收藏。


1944年刘春霖临终前,告诉家人他的字可卖可送可烧,就是不能落在日本人手上。他思想守旧,但在民族气节上还是可圈可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状元   殿试   乡绅   小楷   幸事   科考   科举   满清   慈禧   身份   刘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