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咔时评:招生指南不怕“不正经”,科学也不怕出圈

招生指南不怕“不正经”,

科学也不怕出圈

评论员 马青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副教授邵典发布的《不正经招生指南》突然火出圈。根据西工大官网提供的简历,邵典在北大获得学士学位,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导是深度学习与计算机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达华教授,2023年1月入职西工大,目前在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两个单位开放硕士招生。

邵典

所谓“不正经”,是她给自己的招生指南起的标题。她对自己的情况分成了优势和劣势两个部分,把优势部分形容为“先发糖”,把劣势部分形容为“再捅刀”,对招生要求和自己的研究资源、教学态度与性格脾气逐一列出,语言活泼,甚至有些跳脱,比如说到性别时,在性别女的后面加了个括号(想想这个领域搞科研的男女比),还在优势里提到了长相可爱,擅长交流,喜欢用表情包,能抛梗接梗等。

  尽管她的履历自带光环,导师是圈内的权威专家,实验室相当硬核,她自己曾是北大优秀毕业生,曾入选华为天才计划,28岁就已经成为985高校的副教授,但是,毕竟还只是刚刚入职没多久的年轻硕导,教学经验、科学水平都还有很多成长空间。她在指南中也说了,副教授处于准聘状态,也就是说,面临传说中十分内卷的考核期,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她这份招生指南,会给人一种“推销”自己的印象。优秀的老师希望选择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自然也希望选择优秀的老师。

邵典副教授的教师个人主页

  她自称的“不正经”,其实并没有多么夸张,无非是多了一些“网言网语”,多了一些对自己的自嘲和调侃。说自己不爱写代码,是工程渣本渣,说自己不优秀,在MMlab 的同届毕业生中很一般,说自己脾气冲是个小钢炮。别忘了,她只有28岁,比应届本科生就大几岁而已,如果是工作了几年再考研的学生,说不定跟她同龄,甚至比她还大。学术圈的年轻人也是年轻人,非得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吗?招生指南等于是一份招生广告,就非得套用现成模板,不能个性发挥吗?

  有人批评说,招生是凭实力说话,提长相干什么?其实,从我个人的阅读感受来说,“长相”那一段,不过是文字中活跃气氛的部分,一份招生指南那么多行字,讲学术道德、研究态度的话都不看,怎么就只盯着长相可爱这四个字呢?是因为其他汉字都不认识吗?

  其实,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她就算不提长相,也有人指责她在招生指南中提了自己的导师,是拉大旗做虎皮,还有人质疑她论文不够多,科研水平一般,还有人从她自嘲“不爱写代码”,推出她“不会写代码”“不写代码”,然后再啧啧感叹一番,说她根本不专业。这就不是质疑邵典本人了,而是质疑她的导师和学校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位牛津数学女硕士朱雯琪,就因为她长得漂亮,又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像所有年轻女孩一样晒日常,就被人质疑学历造假,是个“骗流量的网红”,竟然到了用直播做数学题的方式来自我证明的地步。

  网上也有善意的劝告,认为她还是不够成熟,学术圈需要冷静自持,不需要“网红”,等有了成就再出圈,就只会收获膜拜而不是嘲讽了。这番良言也未必全对,不是学术界不需要网红,恰恰相反,是现在的网红门槛太低了,社会反倒是需要更多的学术网红、科学家网红。而且,真的成了业界大咖就没人恶评了吗?名人被诋毁的事从来不曾缺席。所谓“人红是非多”这句话,不过是幽暗人性的遮羞布,就像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里描写的那样,有些人对他人的恶意可以是毫无来由又深不见底的。

  邵典的确很年轻,正如她说自己没学过传播学,她还不懂网络传播的力量就像一场洪水,可以让人在其中彻底失去平衡。但那又如何?真正评价一名老师的,不是网络,而是学生,真正评价一名科学工作者的,不是网络,而是成果。招生指南当然可以“不正经”,科学也从来不怕出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南京新闻 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媛媛

执行主编:周心诚

主编:纪元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指南   副教授   时评   导师   长相   西北工业大学   优势   学术   优秀   代码   科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