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在古代江南地区,生女儿为何种香樟树

潘朝晖/文


在古代的江南地区,大户人家流行一种习俗:在孩子出生时要种一棵树一一生男种榉树,生女种香樟树。


生男孩时会在大门口种一棵榉树,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榉”和“举”谐音。在古代,但凡家里条件允许,都希望家中的男丁能够通过“十年苦读一朝中举”,实现“光宗耀祖”。又因为“硬石种榉”与“应试中举”谐音,所以榉石结合在一起被视为祥瑞。

二是榉树生长健壮、寿命长,有福泽、长寿的寓意。湖北武冈的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发现一棵“千年榉树王”(见上图)。


当生女孩时则会在庭院中种一棵香樟树。生女要种香樟树的原因,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女儿到待嫁年龄时,香樟树也已长成,媒婆在院墙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该家有待嫁的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个人认为,上述说法仅是说了表象,内在原因其实也是谐音梗一一“樟”与“章”谐音。


关于“章”,现代人只知“文章”、“乐章”,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条规、法规”和“条理、秩序”,对其本义却已无人知晓。

现在已知的最早的“章”是商代晚期金文。

从其金文可知,“章”与“立早”无关,而是“辛甲”的组合体。

我解读过“辛”一一本义“分娩”,刻画的是“盆腔中娩出婴儿”。故分娩之苦叫“辛苦”。

我也曾经解读过“甲”,有一款“甲”字在甲金文中就象今天的“田”字一一本义是“胎儿成型”,这是“生命之始”,所以中国古人计算年龄时从娘胎开始的(又叫虚一岁,这其实是很科学也很尊重生命的),“甲”还由此引申出“第一”之义,并被作为“十天干”之首。

另外,中国古人管怀孕叫“身怀六甲”一一按干支计日法,“六甲”就是60日,胎儿已成型稳定了。

商周时期的金文“章”均从“辛甲”,表意的是“能怀孕能顺产”。从怀孕到分娩一切顺利,这是古人最期盼的事一一因为在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代,流产和难产经常发生。正是因为“章”有“顺”意,所以古人才将一段通顺的文字称为“文章”,将一段顺耳的音符称为“乐章”。


在古代,女子被赋予“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无法为夫家添丁加口的女子往往下场凄凉(要么被休掉,要么被冷落),所以父母都希望女儿长大嫁人后“能顺利怀孕顺利分娩”一一这就是“章”所表达的内涵。因为“樟”与“章”谐音,所以生女儿时种一棵香樟树的根本原因是父母对女儿的祝福一一希望她能够顺利成长,将来嫁为人妇后能够顺利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这是今天的闲扯

图片均自网络,侵删,感谢原作者

个人思考,欢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江南地区   香樟   武冈   古代   女儿   本义   传宗接代   谐音   古人   顺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