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奇迹

#历史开讲#

公元前221年,岁次庚寅,秋。奏王朝首都咸阳,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仪式正在进行。

这场仪式的主人即将迈入不惑之年,此刻的他正当壮年,意气风发,他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华夏统一大业,被他所征服的疆域是当时埃及法老所统治地区面积的10倍以上,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人物。

秦始皇这个人历史上大家争议的比较多,直到现在许多人还是认为这位皇帝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疯狂的帝王。”

但事实究竟是怎么的呢?他当时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何他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千古伟业,而他的故事却始终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公元前300年,在这片土地上和平已经远离人们很长时间上,随着周朝分封制度的崩溃和王权的没落,被分封于各地的诸侯势力开始了兼并和争霸的战争。

此时的中国被分裂成七个国家,史称“战国七雄。”

而“弱肉强食”成为了当时人们唯一的生存法则,野心和阴谋,合纵与连横。

凡是成年的男性都会被卷入这场充满血腥的战争,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只能魂归故里。

这似乎是一场根本看不到尽头的残酷杀戮。

难怪在《孟子 梁惠王上》里有如下记载:“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公元前247年,秦国故都雍城,一位少年在此正式登基成为一国之主。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史记 秦始皇本纪》

在这个危机四伏,云诡波谲的年代里,雄踞一方的秦国其王位继承人却只有十三岁,在权力斗争无比惨烈的宫廷之内,这个年轻人可能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更不用说掌控国家的命运。

然而正是这位少年国君在不久的将来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赢政 前259年---前210年

赢政刚登基的时候,宫中权力最大的人正是他的母亲,帝太后赵姬。

赵姬 前280年---前228年

帝太后赵姬是年轻的秦王唯一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但是她却没有亲自摄政,而是把这个权力交付于他人,这个人便是宫中另一位权力的掌管者,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 前292年---前235年

秦始皇13岁开始当秦王其实完全处于“大权旁落”的一个状态,那个时候朝廷上有吕不韦代替他来执掌朝廷,然后宫里面又是由他母亲来管理,他其实在整个秦国社会的发展中没有任何的地位,没有任何的作用。

执掌秦朝大权的吕不韦此时已然登上了权利的巅峰,然而对他而言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同赢政的母亲帝太后越姬之间的奸情。

随着秦王赢政年龄不断的增加,吕不韦觉得可能这个秦王会发现他和赢政母亲之间的一些事情。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赵姬原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曾是吕不韦的姬妾,但当时贪慕权力的吕不韦却把自己的姬妾献给了赢政的父亲,而吕不韦和赵姬之间的“情人关系”一直延续到了赢政登基之后。

吕不韦担心这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会被泄露,于是他便找了一位可以取代自己充当赵姬情人的替身,嫪毐。

嫪毐 ?---前238年

吕不韦的计谋似乎成功了,伪装成宦官的嫪毐牢牢地抓住了帝太后赵姬的心。

然而人的欲望没有穷尽之时,在这个充满了贪婪和阴谋的年代里,吕不韦埋下的这个火种随时都会带来致命的爆发。

在这无法承受“帝王之重”的年纪,宫阙中究竟充斥着何等污秽之事,赢政不得而知。此时的他只能每天在恐惧不安中度过,慢慢等待正确的时机。

而此时大家的目光并没有过分关注这位少年的君主身上,所有人的目光紧紧缠绕在激烈的战场上,他们只关心究竟是谁执掌了霸权。

结束这场战争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人黎霸天下。

赢政登基9年后,公元前238年,此时的嫪毐已经不再是宦官了,他借助于帝太后赵姬的光环成为一名手握重权的人物。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事无大小皆决毐。---《史记 秦始皇本纪》

嫪毐的门客有3000多名,但是他会不断地招来一些新的门客,其实他大有想要取代秦王自己为王的意图。

最终嫪毐觊觎王位,阴谋叛乱的传言终于传到了赢政的耳朵里,吕不韦陷入了无法脱逃的危局之中。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史记 秦始皇本纪》

阴谋暴露之后,嫪毐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他心想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调遗军队攻打蕲年宫。而此时的赢政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幼小而软弱的秦王了。

赢政认为这是将凯觎王位的嫪毐和执掌实权的吕不韦一同铲除的绝佳时机。

在进攻中,嫪毐和叛军全部落入了赢政设计的圈套中,而此时,受赢政之命镇压嫪毐的人正是把他引荐给帝太后的吕不韦。

彼时的“朋友”变成此时的“敌人。”

嫪毐代替吕不韦之后,嫪毐反而得到赵姬更大的宠爱,嫪毐在秦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风头甚至盖过吕不韦,吕不韦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嫪毐对他的一种压力,如果不处死嫪毐,吕不韦可能的下场也很悲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和秦王联手一举就把嫪毐灭掉,灭嫪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

嫪毐最终被车裂而死,他从一名卑贱的宦官因太后的宠幸封官拜爵获取巨大的权力,但最终难逃一死的厄运。

同嫪毐一并谋反的3000多名门客均被流放或处以死刑,除此之外,嫪毐同帝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囊载扑杀,此后,帝太后赵姬被软禁了起来。

关于此事,还有一个人无法逃脱干系,那就是把嫪毐引荐给帝太后的吕不韦,紧接着秦王开始处理吕不韦,在把吕不韦在从洛阳迁到四川的路上然后赐他杯毒酒把他毒死了。

这是秦始皇第一次开始正式执掌国家政权的时候,所显示出来他超人的一面,使得所有人对这个22岁的王者再也不敢小视。

年仅22岁的赢政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压制住身边掌权的大臣们,终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权力之路。

正式亲政后,赢政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就是统一六国,他开始选拔各类人才,在他看来,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能委以重任,当时被重用的人物之一就是李斯

楚国出身的李斯遵循法家思想,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日后秦国的统一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贵族家庭出身的王翦是日后秦国兼灭六国战争中最大的功臣。

此外赢政的身边还有一名卓越的人才,他就是当时的水利工程师,郑国。郑国受赢政之命修建水渠,致富秦国。

然而令赢政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修渠计划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原来有人告发,深受赢政信任的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奸细,修渠是别有用心,赢政得知此事后大为恼怒。

他立刻颁发了逐客令,限期驱逐秦国境内所有其它国家的客卿。

大索,逐客。---《史记 秦始皇本纪》

这时,了身楚国的李斯临危不惧站了出来,他冒着巨大的风险上书秦王赢政,提出“秦国的强盛之路与统一大业一定是建立在吸纳各国人才的基础之上”的主张,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誎逐客书》。

李斯写的《誎逐客书》最终打动了赢政使他收回王命,至于郑国,冷静下来后的赢政觉得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修建水渠,于是就将他继续留在秦国。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统治者的一个政令往往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郑国修建水渠大功告成之后,关中平原繁荣昌盛,农业生产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秦国的整体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当时的秦国有过这样的记载,关中之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据统计当时秦国的整体财力是其它国家的十倍有余。

而在秦国空前强盛的同时,赢政开始加快统一六国的步伐,他下令向全国征集青年勇士,并开始真培养一支拥有100万兵力的精锐部队。

那么当时秦国的军事力量究竟是怎样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秦始皇兵马俑里找到一些线索,这些就是守护秦始皇“地下宫殿”的军团。

人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发现近8千件陶俑,他们各个整齐干练,衣着端正,与此同时,兵马俑坑内还挖掘出了大量的兵器,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这些兵器装备却依旧如新。

此时赢政和他的军队都已经蓄势待发,只要他一下命令,这100万勇士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向战场。

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正式统一中国的战争。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邻国韩国,在战国时代,七国根据各自的利益互相结成不同的联盟,每当有国家遭受攻击其盟国必然会出兵相救,但这次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秦国先以卓越的外交手段破坏了韩国与其它国家的结盟,随后,士气大增的秦军一鼓作气很快更攻下了韩国,在夺取韩国之后秦国又立刻转攻赵国。

从此,在中原大地上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开始了。

随着秦国统一中国的步伐不断地加快,战争的节奏不断地进展情况下,列国都感受到了秦国的压力,其中他们就想出一些办法,燕国也想出了一些办法。

开战2年后,燕国为保障本国安定希望同秦国和解,于是他们派出了使臣荆轲出使秦国,为了达到和解的目的,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准备厚赠秦王赢政。

在咸阳宫里,秦王隆重召见了燕国使者荆轲,荆轲向秦王献上的厚礼是畏罪逃往燕国的秦国将军樊於期的首级,以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

不料,当荆轲慢慢打开地图,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露了出来,荆轲拿起匕首就朝秦王的心脏剌去。

对于那天的情景,司马迁这样记载道:“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

通过这幅画像石荆轲与秦王之间的搏斗被生动地记录了下来,但当时在一旁的秦国大臣们为何没有出手帮助秦王呢?

荆轲追着秦始皇绕着柱子跑,其原因之一,所有秦国的大臣上殿的时候是不准带兵器的,所以他们手上没有兵器,另外一个,这些大臣没有秦王的许可是不准乱动的,这是平常的规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有干着急,没人办法出手相救。

最终,荆轲倒在了赢政的剑下。

事实上,赢政在位期间曾经历多次“暗杀。”这促使他下定决定加快统一六国的脚步。

尽管周边国家倾尽全力应战,但终究无法抵挡住秦国的猛烈攻击。

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秦国最终用了10年的时间陆续兼并了六国,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多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朝。

从东周开始经过春秋战国500年的时间,其实在这么一人过程中中国发生太多的战争,统一是所有人向往的一件事情,秦始皇让500年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公元前221年,在秦朝的首都咸阳,赢政举办了盛大的登基仪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称号,号曰“皇帝”。---《史记 秦始皇本纪》

此后,“皇帝”成为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的大业,也把中国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此时的赢政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统一起来。

改革成为了中国统一后秦始皇的首要任务,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在全国建立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打破了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如何推翻分封制成功进行改革的呢?

这其中离不开丞相李斯的帮助。

1975年在湖北云梦的一座秦代墓葬里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竹简,研究表明,这些竹简上记载着秦始皇当时推行的法律制度。

通过这些竹简,人们获知当时秦始皇推行的法律是多么的庞大和严格。

殿者,谇田啬夫,罚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潔,治主者寸十,有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卅。

秦朝的法律以苛刻著称,它严格规定着平民百姓一点一滴的生活,谁要是违法,必将承受残酷的惩罚。

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亲自颁发统一度量衡的命令,改变了战国以来的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使长度、容积、重量都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人们进行商品买卖和征收税金。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朝发行的货币,秦半两

这是秦朝发行的货币,秦半两。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使用自己的货币,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统一货币为“秦半两。”让百姓无论何时何地均可使用。

眼看统一大业即将完成,此时的秦始皇面临着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

长期各自为政的七国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这也成为了秦国施行统一法律制度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特地派学者到各个地区教授百姓秦朝的文字,在他看来,文字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者,若文字不能传一,那么所谓的“六国统一”便形同虚设。

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字是统一的,而且文字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只有通过文字的统一才可以把全国统一起来,这个方针统一文字的政策,实际上不光只影响了秦朝,它实际上对于汉朝,对于后代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奏始皇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他不仅统一了国土,还统一了法律、度量衡以及文字。

但是,即便是立下如此这般“丰功伟绩”,秦始皇在过去的2000历史中依旧被称之为“暴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公元前213年,就在实现统一后的第8年,数万书籍被丢弃在火海之中,次年,又发生了“疾埋儒生”的事件。

在秦始皇实施统一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官员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诗书典籍。

焚书的原因是因为他要推行这一套制度的时候受到影响、他为了推行这套中央集权的体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诗书都被焚烧掉了,宫内图书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其它学派的著作,有关农耕、技术还有天文书籍均不在焚烧之列。

“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根据汉朝《史书》记载有460名儒士被秦始皇坑杀,这就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但此事的内幕究竟是怎样的呢?

出现“坑儒”这个词是西汉晚期人才补到文献上去的,能证明当时文献也说得很清楚,就是杀术士,没有说话杀儒生,然后到了西汉晚期变成杀儒生了,然后两千年来再不说坑术士了,都说坑儒生。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秦始皇的大部分记载是从汉朝《史记》才开始记录的,汉朝又是推翻秦朝的主角,因此,它对秦始皇的描写多少会有些偏见。

一些学者们研究发现,秦始皇其实极为勤政,他每天会阅读近120斤的竹简书籍,这些学者认为秦始皇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而殚精竭虑的君主,而非汉朝《史记》记载的那般是一个不分青红皂白肆意焚书坑儒的“暴君。”

秦始皇凭借其出色的政治头脑和越凡的领导能力结束了自春秋以来500多年的混战局面,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始皇执政12年间,他先后5次“巡行”全国,其目的一来是为了看看他一手打造的国家发展得如何,二来则是为了让百姓知道中国的统治者只有他一人。

然而,对秦始皇而言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那就是如何抵御外族的入侵,最终,秦始皇构想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工程,这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万里长城。

在两千多年的漫漫岁月中,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地球上留下叹为观止的人工建筑遗址。

然而修建长城绝非易事,为了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来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万里长城

全程近万里的长城城堡相连,烽火相望,成为了秦朝一道新的防御线。

秦始皇一手打造出来的秦帝国幅员辽阔,他花费了整整22年建立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也正是这22年的时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格局。

在那战乱的年代,年仅13岁的他登上了王位,从22岁开始,他亲理朝政,镇压叛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王者生涯。

经过了10年的腥风血雨,最终在他39岁那年完成了统一华夏的大业。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君主,因为“焚书坑儒”事件以及强迫百姓建造大型土木工程等原因,直到现在仍被很多人称为“暴君。”

公元年210年,统一华夏12年后,不知不觉秦始皇已年过半百了,由于高温和过度疲劳,他有些体力不支,在巡行全国的路上他突然患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去世后,遗体被埋葬在西安附近的骊山脚下,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不朽的皇帝。”即便在死后还有8千多具陶俑陪他一同埋葬。

一个时代结束了,秦始皇成为了历史,但他的影响却绵延至今,如今的中国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15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在过去2000年间分分合合,但终究融为一个整体起起落落而再次走向复兴。

很多学者认为,这一切都是从赢政这个人开始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这段历史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秦国   秦王   史记   后赵   本纪   秦朝   公元前   大业   中国   奇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