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百科」古诗词里的“花世界”

【文旅百科】

古诗词里的“花世界”

“花”字在中文里直到晋朝才出现,在这以前只有“华”字用来指代我们今天的花朵。在《诗经》中人们所见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苕之华,其叶青青”等诗句中的华字,都是花的意思。甚至在花字出现之后,也并没有完全取代华字,即使到了唐代,“华”字还广为流传。张九龄《感遇》诗中“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华字依然是指花。华而不实、春华秋实等成语中的华字我们一直沿用到今天。

鲜花总是与美好联系在一起,所以古人将“华”字又引申出光彩、华丽、精华等意思。不论是《诗经》中“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描述,还是《楚辞》里“香草美人”的比喻,都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对植物的花朵表现出了关注和喜爱。从秦汉至盛唐,中国的花卉文化日渐兴盛。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颜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竞相开放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到后来的宋元明清,中国的花卉文化已经到达了繁盛时期,对花卉的欣赏也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

以簪花为例,在古代,不光女子喜欢簪花,男子同样喜欢且蔚然成风。尽管在晋代、唐代等时期男子簪花已经不稀奇了,但到了宋代簪花一度风靡,甚至成了一种礼仪。宋代文官制度发达,文人雅士大批涌现,民间也以尚文为荣,因此,簪花风俗更加普及。在国家重大喜庆场合,朝廷筵宴大臣及皇帝游幸,不仅皇帝自己头上簪花,各位大臣也要按品级在头上分别簪上不同的花朵。不仅大小官员戴花,一般的幕僚、军士和禁卫吏卒头上都戴有品种不同的花朵。由于皇帝、大臣领风气之先,这种风气也为民间仿效,宋代三教九流、各色男人都以簪花为时尚。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在诗中描写了宋高宗八十华诞的御宴上百官簪花的情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

同样在宋代,文人雅士们关于园艺的活动非常兴盛,描述花卉的诗词不胜枚举。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名扬天下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残花》中说: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到了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林黛玉葬花时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中国文人赋予花卉的内涵远不止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等单纯的比喻和象征。千百年来,花卉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人们的语言和生活,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艺术和品格。

(甘肃日报编辑综合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芍药   古诗词   雅士   诗经   兴盛   宋代   唐代   大臣   风气   文人   中国   花卉   花朵   皇帝   百科   时期   文化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