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徐家桥遗址考古发掘及如皋历史城区考古勘探取得重要成果

成果发布

5月12日,江苏如皋徐家桥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在如皋举办。



为揭示徐家桥遗址地层堆积情况及遗址年代、性质,探明徐家桥遗址与古运河的关系,特别是要弄清古运河遗址的年代及其是否为隋唐古“掘沟”运河的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批准和大力支持,南京大学于2022年3月开始了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及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担任此次发掘领队。



经过漫长的调查勘探,在如皋市如城街道—东陈镇段运河遗址两侧发现有多处文化遗址,其中以十里铺(古代称“邗沟铺”)路以北、兴源大道以东紧靠古运河的徐家桥段区域勘探发现的一处古遗址文化堆积最为丰富,遗址南北长约90米(东段)—120米(西段),东西宽约200米,地下遗迹保存相对完好,当时经探沟试掘,获知遗址的年代不晚于宋元时代。



随后,考古人员在徐家桥遗址发现不晚于唐代的古运河遗迹及晚唐五代时期的灰沟、宋代的古河道、灰沟、灰坑等各类遗迹11处,出土唐代至宋代的文物标本200多件,包括瓷器、釉陶器、铁器、铜钱、铜像、砖瓦、建筑构件等。



在如皋历史城区的考古勘探结合了城市建筑施工过程,发现唐代水井、宋代水井遗迹各一处,五代—宋代、元明时代的城市道路遗迹各一处,发现唐代至元明时代的瓷器、牙牌、钱币等文物标本百余件。出土瓷器中有来自长沙窑、寿州窑、越窑、宣城窑、宜兴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的产品,反映出唐、宋时代古“掘沟”运河沿线及滨海区域城市交通和商业的繁荣。



出土的运河遗迹、来源广泛的古代瓷器、古农耕用具、古钱币、古牙牌、城市建筑遗迹等材料,为认识大运河盐文化、江海交汇地带的区域开发历程、江海城市文化起源发展、南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等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发现证明,今天的如皋城在唐宋时期已经兴盛。古通扬运河成为将如皋城市文化、名人文化、长寿文化、教育文化、工商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质的历史文化串“珠”成“链”的重要条件,夯实了如皋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术基础。


考古历程

从2015年6月开始,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及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的团队接受江苏省文物局的委托,开展江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的调查研究工作。此后陆续在与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历史及路线有关的南通如东国清寺遗址和隋唐时代掘沟运河遗址一线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


2017年6月开始,南京大学又承担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课题,遂将西汉的运盐河、隋代的“掘沟”运河暨古通扬运河考古纳入田野工作对象。


2019年10月到2021年4月,在江苏省文物局的支持下,南京大学与如皋市博物馆联合对如皋境内大运河重要支线运河——隋唐古掘沟遗址暨古通扬运河遗址区域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同期,南京大学考古队在江苏省文物局的支持下,还对位于古通扬运河上的如皋市历史城区开展了考古勘探,目的是与徐家桥遗址考古协同认识如皋城市与古代运河的关系及城市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

作者|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如皋   遗址   如皋市   水井   南京大学   江苏省   江苏   宋代   瓷器   遗迹   运河   唐代   文物   文物局   城区   成果   城市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