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沟+黄土墙=长城?背后故事太震撼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是丝路重镇“金张掖”的东大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山丹有弱水,山丹有峻岭,山丹境内还有相隔千年的汉明长城,两道古老的城墙并行着向更远处蜿蜒前行。重走“走廊蜂腰”,聆听古丝路的驼铃悠悠↓↓↓

视频加载中...

01

山丹汉明长城

相隔千年在此相约

三年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文物局文博副研究馆员白玉章开始从事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最多的就是长城的保护。

△俯瞰山丹境内的长城

“金张掖,银武威”,张掖处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丝路绿洲”“塞上江南”之称。在山丹县北部和中部地区苍茫的戈壁上,平行延伸着两条外貌、结构完全不同的古长城遗存。

△蜿蜒并行的山丹汉明长城诉说着时间的流逝

在明长城的北侧相距数十米的地方,留心观察可以看见一道较深的壕堑,它就是汉长城。汉长城以壕沟代替了墙垣,明长城则是筑墙为障。南有祁连相望,北有龙首相依,两山之间的汉明长城像是穿行于 “走廊”里的长龙,蜿蜒并行。

△夜空下的山丹长城遗址

02

“甘凉咽喉”处 丝路见证者

山丹长城保存较为完好并且容易观赏到的一段是从绣花庙到新河驿长城口一带,这段长城被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省)保护规划“甘凉咽喉”风景道示范段。

绣花庙古代又叫“定羌庙”,自绣花庙往北,到硖(今也使用“峡”)口古城,这里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峡谷,一直是河西走廊的塞防天险,自古被称为“石硖口谷”,过石硖口到硖口古城,群峰环抱,石壁相对,山岩峭壁上镌刻着“锁控金川”四个大字。

明嘉靖三十一年,刑部郎中陈棐巡视河西防务,路过此地,见此扼甘凉通道,于是题了“锁控金川”四个大字,被镌刻在了石硖峭壁上,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

△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陈棐所题“锁控金川”仍完好保存

石硖口和硖口古城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也是汉明长城的重要城障。现在,这里是一个名叫“硖口村”的传统村庄,居民在城堡遗址附近居住、耕作、放牧。

△硖口古城全景:从屯兵城堡到传统村落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介绍,硖口古城作为河西走廊通道当中的重要节点,不管是行人还是骆驼队都要从古城穿行而过,所以这里还是商旅接待、住宿、餐饮等场所,是古驿站所在地。

03

山丹长城:

在数字技术中“绽放”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年,白玉章和他的同事们经常会给长城做“体检”,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数字再现等一系列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措施。

目前,硖口古城三维数字化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可以通过遥感测绘、无人机倾斜摄影等先进技术,以毫米级的精度将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

△山丹县文物局的三维数字化平台将通过先进技术保护长城

白玉章希望古老的山丹汉明长城能在数字技术中获得“新生”,“现在在电脑上就可以全方位查看长城本体和周边环境,如果局部放大,还可以清晰展现墙体的土坯肌理、砖刻纹饰。未来,当我们拥有更多的基础数据,并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够精确掌握长城局部遗产的变化趋势,对长城的保护也会更加有效。”

△山丹境内,烽燧、列障、关隘鱼贯相连。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刘黎 章成霞

记者丨周益帆 安文剑

视频丨山丹县融媒体中心 曹浩源 史晓文

图片丨山丹县融媒体中心 曹浩源

编辑丨刘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长城   山丹   张掖市   山丹县   甘肃省   壕沟   河西走廊   刑部   土墙   郎中   峭壁   丝绸之路   本体   丝路   古城   境内   通道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