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陈毅的追悼会,宋庆龄先生感慨:毛主席真是绝顶聪明之人

1972年1月10日,中国革命老将陈毅元帅去世,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尽管当时时局动荡不安,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了进一步迫害老一辈的革命家,故意打压追悼会的规模,但毛主席意外决定参加追悼会,这使得周总理紧急通知了京城的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无论有没有事情都要来参加追悼会。

除了共产党外的政党和社会团体、军队单位、群众代表和陈毅的亲友们都出现在追悼会上。各种意识形态、各个阶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送别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其中,宋庆龄先生身体虚弱但仍不顾伤病前来,也见到了好久不见面的毛主席,两人将手牢牢地握在一起,感慨万千。

追悼会结束时,宋庆龄慰先生问完陈毅的家属后,准备离开了现场。这时,毛主席在江青的搀扶下走了出来,站在大厅门口,目送宋庆龄的离去。毛主席腿脚不便,所以就站在门口不再向外走。

他让江青跑到车跟前,亲自扶着宋庆龄上车。宋庆龄先生见江青过来,笑了一下,表示感谢。然后坐上车后,她摇下车窗,对站在大厅门口的毛主席挥了挥手,就离开了。

在回去的路上,宋庆龄先生突然对司机说:“毛主席真是绝顶聪明之人。”那么,宋庆龄先生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首先,这源于宋庆龄先生对毛主席的一贯尊重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先生就不断寻求支持孙中山遗志的力量,尽管她深受体制的限制,却始终保持着她的信仰。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共产党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孙中山不曾实现的愿望,自然也让宋庆龄先生对毛主席非常佩服。

她说毛主席“不但是一党的领袖,而且是全国人民的导师,思想敏锐,识见远大,令人钦佩。”

其次,在处理问题手法上,毛主席是非常高明的

由于局势动荡,陈毅元帅在去世后,本来以他的级别,应该按照副国级的标准举行追悼会,本来以他的级别,应该按照副国级的标准举行追悼会。

但是,那帮人却不同意,刻意降低了追悼会的规格,很多人都不允许来参加。那帮人的目的,自然就是借这次追悼会,打击那些革命元老。

在这个背景下,毛主席突然提出要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自然也是有着很深的用意。周总理知道这一点,于是让所有在京的领导人全部参加,一下子打破了内部的秩序。

当时,尽管林彪集团已经覆灭,江青等人更加嚣张,对陈毅等老一代革命家加紧了迫害。毛主席突然提出要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正好让他们按下了重置键。

这一点,也让宋庆龄先生不得不对毛主席的智慧佩服不已

最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

在几年前的一次官方举办的宴会上,作为毛主席的夫人,江青下场给人敬酒,但是因为参会人员太多,江青独独忘记给宋庆龄先生敬酒了。

这个细节,就连宋庆龄先生当时都未曾留意,却被毛主席发现了。毛主席当厂就批评了江青,说怎么能忽略了宋庆龄同志呢?

宋庆龄先生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大度地说,“哪有这么多礼节要遵守呢?大家都在和谐的氛围中,一起高兴就好了,我没有想那么多。”

虽然宋庆龄本人没有在意,但毛主席还是感觉没有照顾好宋庆龄,心里一直记着这件事。这次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正好有这个机会,毛主席就让江青跑到车跟前,亲自扶着宋庆龄上车。

在那么多送行的人面前,毛主席专门让江青而不是工作人员把宋庆龄扶上车,就是一种特别的安排,也是一种团结人的艺术,体现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

宋庆龄当然不会不知道毛主席的用意,因此,就对司机说出了那句话,“毛主席真是绝顶聪明之人”。

综合以上这三点,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的高明之处,也难怪宋庆龄要说他“绝顶聪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追悼会   识见   这一点   革命家   元帅   用意   跟前   大厅   感慨   佩服   在意   要说   司机   门口   细节   自然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