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能源转型是做加法 而不是减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踏上新征程的号角,能源转型也步入新阶段。日前中新社和能源基金会共同举办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系列论坛,为能源转型稳步推进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把能源资源禀赋和先立后破连起来说,这点非常重要。”杜祥琬院士谈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通常大家用‘富煤、缺油、少气’6个字来概括,如果我们视野中的能源只是化石能源的话,这个认识也不错,但是现在这样的认识已经跟不上发展了。因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牵引着可再生能源快速的增长,而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技术能力和成本的下降又在支撑着可再生能源快速的增长,从本世纪初我们把它叫做四个字‘微不足道’,现在可以叫‘举足轻重’,再往后应该是‘担当大任’四个字是来概括它的历史地位。”

杜祥琬用一组数据来阐释。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达到1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而风和光的发电量首次突破了1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包括水、电在内)是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

“我国已经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这是转型的前提。”杜祥琬说。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应该说是并行不悖的,尤其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可以掌控的,它不依赖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这样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这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杜祥琬谈到,我国东部各省不光是能源的消费者,要成为能源的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东部要成为能源的产销者,要自发自用,寓电于民。 比如立足当前,多能互补,在用好煤电的同时,进行清洁高效的改造,二氧化碳捕捉利用和存储,同时要对煤电进行灵活性的改造,让它支持可再生能源调峰,而政策也要支持煤炭和新能源协力转型。

“我们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化石能源还是很重要的,这期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构建韧性的能源体系”。杜祥琬谈到,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先立后破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但是方向清晰,它是国家目标、全球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并行不悖   能源   艰巨性   禀赋   发电量   减法   加法   生产者   化石   消费者   体系   能源安全   目标   快速   我国   国家   资源   杜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