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三驾马车”齐发力 闯出乡村振兴“特色路”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富民强村、乡村建设“驱动工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

在涟水县“稻虾轮作”示范点之——唐集镇涟申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们正忙着对“稻虾”田进行水质监测。“虾苗是我们从省体系良种基地引进的优质种虾繁殖的虾苗,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合作社负责人倪发林介绍说。目前,倪发林有“稻虾轮作”田块1000亩,还有配套的虾苗繁殖池,能为全县提供虾苗1.5万斤以上。

目前,涟水县已推广稻虾面积1.2万亩、虾蟹混养等面积1.3万亩。到今年年底,预计能够完成稻虾面积3.2万亩、虾蟹混养面积2万亩的扩面目标。“稻虾轮作”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种植模式,使农户实现粮食、水产双丰收。

此外,涟水县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聚焦优良食味稻米、规模畜禽、芦笋、高粱、食用菌及其上下游产业,进一步调大规模、调优结构。目前,该县拥有南集镇、红窑镇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稳康源、比米农牧、正邦等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20余个,建成100万平方米食用菌基地、2万亩设施芦笋基地、3万亩中药材基地、4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近年来,先后创成中国驰名商标4个、地理标志产品20个,拥有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30个。

突出富民强村

2019年,在外创业15年的徐海波回到家乡高沟镇扁担村,一口气承包了1200亩土地,其中300亩用来种瓜蒌。“亩产约有300斤,瓜蒌子均价23元/斤,这样每亩的收成能达到五六千,收益还是很可观的。”徐海波介绍道。如今,扁担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8600元增至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涟水县全面落实《涟水县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推广“防贫保”“扶贫资产+保险”,提升帮促致富抗风险能力,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依托100余万亩水稻种植产业,着力打造食味稻米主导产业;强化科研合作,建立水稻亚夫工作站,在南集镇打造水稻育苗基地;打造农旅融合,衔接今世缘工业旅游,打造扁担、苗荡农旅融合示范区,推进稻米农产品展示厅等项目建设;发展“企业+农户”订单农业模式,签订稻米订单5万亩等。此外,该县还通过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推进乡村建设

步入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村主干道宽阔平坦,两旁绿化郁郁葱葱,一盏盏路灯依路而立,一排排白墙黛瓦、设计新颖的农民住房整齐有序,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该村先后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淮安市文明村”等称号。

近年来,涟水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完善镇村布局规划、乡村振兴专项规划,用好省支持东胡集革命老区发展政策,持续加快高沟镇、红窑镇现代小城市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房改善专项行动,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7个以上、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以上,改善群众住房条件2000户以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7公里、农桥6座,加快建设淮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1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7%,推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发挥效应。(王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涟水县   涟水   淮安市   乡村   集镇   扁担   芦笋   稻米   江苏省   现代农业   江苏   水稻   马车   面积   特色   农村   产业   基地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