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神仙里村:绿野仙踪 醉美乡村

阳春三月,走进汕头潮南区仙城镇神仙里村,缕缕春风迎面拂来。四下环顾,穿村而过的南山环线灵动跳跃,干净整洁的民居和谐安宁,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丰盈了村庄色彩……一幅动静相宜的乡村美景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提起神仙里村,近年来的蝶变让很多人直呼惊喜。这个位于仙城镇西南部、大南山北侧的革命老区村,过去经济底子薄、脏乱差问题突出,但在实施系列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后,村民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拥有1303户的农村,随着一个个惠民工程相继落地开花结果,村民的收入明显增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神仙里村频出新招,不断寻找发展之路,积极融入潮南区“绿野仙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一步厚植乡村文化底蕴,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神仙里村从让人蹙眉的“山脚村”摇身变成美丽乡村。张伟炜 摄

●利民惠民工程加速开花结果

行走在神仙里村的党员示范路上,道旁绿树葱茏,鲜花绚丽多姿;再往里走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明新风,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党建、创文、乡村振兴、“创建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等宣传文化标语随处可见。若放在20年前,村民们都想不到能有这么一天——“山脚村”摇身变成了美丽乡村。

曾经的神仙里村令人蹙眉,被戏称为“山脚村”。村道巷道全是土路,一遇下雨天就泥泞不堪;露天厕池臭气熏天,畜禽寮棚随处搭建;偷盗、打架斗殴、飞车抢夺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

“1997年,我们村就将全村近1000个露天厕池整治、填埋,还村民房前屋后一片清爽;2000年,村里主干道安装了100多个监控摄像头,守护辖区群众安全;2002年,全村超一半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生活质量得到提升;2008年,由热心乡贤捐资500万元新建的神仙里小学交付使用,满足村里孩子就学需求……”细数起村里的变化,村党总支部书记詹义坤如数家珍。

神仙里村党员示范路长约1.7公里,分18段,由一名党员中心户负责一个路段,当好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张伟炜 摄

据他介绍,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热心乡贤的慷慨解囊,以及本村党员干部的有力推动,神仙里村多年来陆续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和亮化、主干道两侧和次干道美化绿化、“三清三拆”整治等项目。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神仙里村抓好抓实环境卫生提升工作,落实好日常保洁,做到垃圾每日清运、道路干净卫生,困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多年来神仙里村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使群众了解政策,逐步摒弃旧风陋习,乡风文明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配合工作,积极为乡村“塑形”。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神仙里村于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2011年度汕头市宜居村,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2017年被评为潮南区创文示范村。

“现在我们村的变化特别大,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今年70岁的老党员詹林枝感慨道,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还让各种利民惠民的系列工程在农村加速开花结果。

文化活动村民唱主角“富脑袋”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神仙里村群众历来喜爱文娱活动,此前成立文、武两支英歌队后,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十六的游神赛会都会出来表演。队员们身着表演服饰,分成两队击棒、击鼓,动静皆有,情绪热烈,吸引了不少群众观看。

为促进英歌文化传承、增强乡村青少年体质,神仙里村于2018年成立了一支少年英歌队,年龄从8岁到17岁,每逢周五、周六晚饭后就到村里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铁棚里集中训练。

“虽然都是由少年表演,但这支英歌队以刚猛为主,变阵快、动作多,与我们常见的普宁英歌舞不同。”神仙里基金会会长詹仁龙告诉记者,这支少年英歌队由2名年轻的专职教练培训,其中一名教练詹映华学过几年爵士舞,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平时习惯通过看其他英歌队表演视频,把较难掌握的动作吸收,博采众长,并将之一一教给学员们。

“英歌舞的舞蹈表演充满年轻活力,这也是我觉得英歌舞能吸引年轻群体的原因。我希望在继承好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让英歌舞的魅力再次得以展现。”詹映华说。

除了少年英歌队,神仙里村还有一张名片——“村晚”。这是神仙里村打造的村民文娱活动大舞台,舞台音响、灯光、投影仪一应俱全,是村民“想唱就唱、展现自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舞台。唱歌、广场舞、英歌舞、武术、魔术……各类节目精彩纷呈,村民自己唱主角,展现新时代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追求。

伴随着少年英歌队的成长和“村晚”的发展,神仙里村本身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乡村发展有了活力,公共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谈起旅游资源,天仙岩风景区则是神仙里村响当当的旅游名片。作为当地及周边百姓祈福的胜地,风景区常年游客众多,春节期间更甚。景区内有一处天然古迹“狮喉石室”,由三大巨石叠成一个大石室,连同周围很多巨石排成石龙,天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许多岩洞。岩洞上通峰顶、下通山谷,令人惊叹大自然之妙手。站在山上眺望,神仙里村一览无遗,给人一种飘然欲仙之感。

“农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我们将利用好先天资源优势,新建两层旅客服务中心,并在村内各主干道增设景区、出入口、停车场导向标识牌,让神仙里村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神仙里村党总支部委员刘晓玲说。

驻镇帮扶力量激发产业活力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深圳驻仙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聚焦产业振兴,将此前在该镇梅径村落地的蜜蜂产业项目经验复制到神仙里村,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蜜蜂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促进村民增收。

走进位于神仙里村一处山坡上的蜜蜂养殖基地,只见成群的蜜蜂穿梭在错落有致的蜂箱间,嗡嗡作响。蜂农黄溅如穿戴好防护面罩和手套,熟练地打开蜂箱,取出装满蜂蜜的蜂脾,然后用棕刷轻轻将蜜蜂赶走,再用工具刀刮去蜂脾外皮,放入摇蜜机中飞速旋转,琥珀色的蜂蜜沿着机壁流入桶底,淡淡的花蜜香顿时弥散开来。

“仙城镇地处大南山中段北麓,空气好、植被多,非常适合养殖中华蜜蜂。养蜂产业投入少、见效快,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农户参与进来。”黄溅如是河源一家养蜂基地的技术人员,在驻仙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进的蜜蜂产业项目中,他与其他两名伙伴被公司派往此地负责养蜂、摇蜜等技术工作。当前是蜜蜂“春繁”时期,技术人员正在细致观察蜜蜂的生长状态,为蜜蜂4月采收荔枝蜜做好充分准备。

在神仙里村蜜蜂养殖基地,几名养蜂技术人员正在细致观察蜜蜂的生长状态。张伟炜 摄

“产业帮扶是我们最重要的帮扶方向,因为产业发展了,村民才能富裕。”工作队队长李海波说,自该产业项目落地以来已产出8000斤蜂蜜,为村集体创造了19万元收入。村里将引导农户向技术人员学习养蜂技术,对新养蜂的蜂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切实把农户手中的“蜜罐子”转化成“钱罐子”。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工作队紧抓深圳对口帮扶指挥部开展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契机,推动实施神仙里葡萄庄园建设、古厝文化广场改造及篮球场区域提升、古厝立面改造、新地仔活动中心休闲步道亮化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民心工程,精雕细琢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日常生活增添了“微幸福”。

村里环境的焕然一新,让村民詹阿姨有感而发:“我经常带着小孙女来新地仔活动中心游玩,这里绿植多了,环境也变好了,为我们周边居民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活动、亲子互动场所。”

仙城镇党委书记李煜坚满怀信心地表示,仙城将加快绿色廊道、品牌农业和生态公园建设,打造特色文旅城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潮南高质量发展。

【文/图】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张伟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绿野仙踪   惠民   神仙   乡村   工作队   主干道   农户   村里   蜜蜂   歌舞   村民   城镇   群众   少年   农村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