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周总理病危,恐贼人接班空位,邓公:您放心,他当不了代总理

文|环宇通史

编辑|环宇通史

前言

1972年,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医生在周总理的身体中发现了癌细胞。但周总理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依旧带病工作。

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让他心力交瘁,病情也在不断的恶化,最终无奈住进301医院。在住院期间,周总理由于病情严重,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十余次,尽管这样,他依旧牵挂着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当时也忙的抽不开身,但他仍然每星期都会去看望周总理,经常向医生询问周总理的身体情况。

1975年,周总理病危,他忧心自己去世后,留下的空位会被不合适的人取代。

邓小平知道了周总理的担心,紧紧的握住周总理的手。说道:“您放心,他没有资格当代总理,我相信毛主席的政治智慧。”听到这里,周总理才终于放下了心。

那么,邓小平口中的“他”指的是谁?周总理心目中的接班人又是谁呢?

他没有资格当代总理

1975年1月,周总理拖着重病的身体,从305医院赶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闭幕式上。

他还是穿着平日里的那件中山装,可由于病情原因,周总理的身体已经极度消瘦,往日里常穿的衣服,现在也显得空荡荡的。

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参加了这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事关邓小平能否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及审批关于四届人大会议的事宜。

对于周总理的病情,最了解的应该就是邓小平了。在周总理最后的日子里,他很希望邓小平能够接过他手里的接力棒,成为下一任代总理。

这次大会结束后,新华社发布了这次的会议简报,周总理拿着报纸左右翻看,终于找到了他一直想要看到的那句话: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副主席。看到这句话,周总理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

很快,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总理看着邓小平,心中感觉很是欣慰,接着,他起身宣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邓小平同志起草的,里面“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召,获得了很高的赞同。

1975年年底,卧床多年的康生因病去世,邓小平前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参加完追悼会后,邓小平又来到了305医院,想要看望周总理。

由于患有膀胱癌和结肠癌,周总理做了几十次手术,由于他操劳过度,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此时的周总理连饭都吃不了了,只能靠着一根管子输入营养。

看到邓小平前来,周总理想起来和他说话,但由于身体太过虚弱,他已经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见此,邓小平连忙走过去,让周总理躺着,自己则是坐在了周总理的身边。

即便身体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周总理仍旧没有停下工作,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谈话55次,还接待了外宾33次,没有一刻的放松。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邓小平的心情十分复杂,他紧握着周总理骨瘦如柴手,眼眶通红。多数时间,他就是这样静静的坐着陪伴在周总理身边,不忍开口打扰,只有周总理状态好的时候,他才会和周总理说上几句话。

邓小平告诉周总理,主席的病情也很严重。周总理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他说自己恐怕要比主席先走了,如今主席身体也不好,国家未来堪忧。

邓小平十分关心周总理的身体,他多次寻问医生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在知道周总理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时,他问道:“总理,您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吗?您的这个位置如果空缺下来,将来肯定又会引起一场天翻地覆的变动。”

周总理对此话表示认同,但在心里还是希望邓小平能接手这个位置。邓小平哪里会不知道总理的心思,他说自己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至于让谁当代总理,主席心里会有数的。

因为邓小平的这番话,周总理的情绪变的激动起来,他声音有点颤抖,说道:“你未必合适,那谁才合适?是那个第二副总理吗?”

周总理内心的担忧显而易见,邓小平握着总理的手,坚定的说道:“您放心吧总理,即便代总理不是我,也不会是张春桥的,他没有这个资格,毛主席是知道的。”

听到这里,周总理才长舒一口气,告诉邓小平要理解主席的苦心,主席也很难做。并且告诉邓小平,说这盘棋不能再往下走了,否则结局将无法收拾。

邓小平赶紧向周总理保证,说只要主席给机会,他一定会好好整顿,那些人成不了气候的。这次和周总理的谈话,邓小平铭记了一辈子。

那么,周总理和邓小平之间是怎么认识的呢?为何周总理会如此信任邓小平?

周恩来和邓小平的革命情谊

周恩来和邓小平相识于法国,当时,22岁的周恩来到法国留学,偶然间结识了同样在法国学习的邓小平。那时的邓小平只有16岁,周恩来对他十分照顾。

在法国的那段时间,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以后的日子里,周恩来和邓小平之间,一直都维系着这种兄弟一样的革命情谊。可以这么说,自从邓小平走上了革命的这条道路后,于他来说,周恩来就如同兄长一般的存在。

1922年,周恩来和其他几位革命者在巴黎成立了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不久后,邓小平也加入其中。

那时候,周恩来领导编辑了一期刊物,杂志名字叫做《赤光》,邓小平则是负责编辑和刊印,编辑部就设立在巴黎的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内,而这个房间,同时还是周恩来的住处。

当时邓小平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白天没有时间,所以只有夜晚才能去刻印杂志。

周恩来每天也很忙,有时候白天忙的没时间,晚上才能撰写或者修改稿子,这时,邓小平就会在旁边等他写稿改稿。有的时候实在是太晚了,邓小平就直接在那里打地铺过夜。

别看邓小平当时年纪小,但他的干劲很大,并且非常有耐心。虽然他们的条件艰苦,设备也很简陋,但邓小平负责装订印刷的刊物,不仅字体清晰,外观还很精美,经常受到夸奖。

作为刊物的领导者,周恩来也非常欣赏邓小平的能力,不仅工作上会耐心的指导他,在生活中对他也十分关照。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此时的周恩来正在担任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军事部长,而邓小平则再次成为周恩来的部下,担任秘书工作。邓小平在工作上雷厉风行、敢想敢干,周恩来对他的能力十分满意。

1929年,邓小平被调派至广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一直到1952年,才再次被调到中央,继续协助周恩来工作。那段时间,他帮助周总理做了很多工作,并且还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可是,有一段时间,邓小平被疏散到江西。为了保住邓小平,周总理做了很多工作,还特地给江西革委会致电,说邓小平和别人的问题不同,一定要保证邓小平和家人的安全。

之后,邓小平来到了一个拖拉机修造厂进行劳动改造,周恩来一边保护邓小平,一边找机会为邓小平的复出创造条件。

一直到1972年,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在和别人的谈话中提到了的邓小平,说他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人民内部的矛盾。

周总理听到了毛主席的话,马上意识到邓小平的事情有了转机,他让谈话的人把毛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传播出去,为邓小平的复出做了舆论引导。

8月,邓小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了想要为党和人民做事情的意愿。周恩来为了这件事情忙前忙后,让这封信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毛主席手中。在毛主席的允许下,邓小平的劳动监督终于被解除了。

周总理深知邓小平的能力,他不希望这样一个杰出的人才被埋没,所以在自己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希望邓小平能够接下他手中的接力棒。

1976年1月8日,为了国家和人民操劳一生的周总理,终于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不留骨灰第一人

周总理逝世的消息让全国人民都陷入到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邓小平和华国锋忍住心中的悲伤,开始筹办周总理的后事。就在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的时候,邓颖超说了一番话。

周总理的夫人等等超告诉大家,周总理在去世前有两个愿望:第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也不要举办追悼会;第二是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大海里。

在听到周总理的临终遗言后,叶剑英第一个表示反对,他认为周总理是最伟大的总理,怎么能死后连骨灰都不留呢?

对于叶剑英的看法,大家也纷纷表示赞同,人们敬重周总理,都觉得这个做法不妥当。那周总理的遗言怎么办呢?没有办法,这件事情只能去请示毛主席。

此时的毛主席也身患重病,在得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后,难过的说不出话来,脸上泪如雨下。

此时主席的心中,如同他那首《诉衷情》中的诗句一般: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经过一番思索,毛主席批示,追悼会还是要开的,但“骨灰”问题,就顺了周总理的心愿吧。毛主席和周总理相识几十年,他了解周总理,也明白这是周总理最后的愿望。

此时的毛主席也被病痛折磨着,他悲痛的说道“我也站不起来了,连去给老战友送行都没有办法。”言语中满满的失落和无奈。

追悼会结束后,周总理的骨灰被飞机运载着,撒在了祖国上空,仿佛他没有离开我们,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着他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

那么,周总理去世后,是谁接任了他留下的这个空位了呢?

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1976年2月2日,毛主席提议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这个提议被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看到这个结果,邓小平终于长舒一口气,对着天空说道:“总理,您可以安心的走了。”

后来,毛主席再次提议,由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一个月后,在华国锋和叶剑英的领导下,江青集团被彻底粉碎,长达十年的浩劫终于结束了。

事实证明,只要是路线正确,就可以居于领导地位。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掌握了实权,但对于中国日后的走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邓小平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1978年,邓小平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格局的决策,那就是进行改革开放,1979年,中美关系宣布开始正常化。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正在一步步腾飞。

中国的改变让世界为之震惊,其他国家派了大量记者前来采访邓小平,其中包括有着“世界第一女记者”之称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

这位女记者一向以尖酸刻薄著称,她会将采访过程变成辩论场,常常把采访对象逼问的面红耳赤,被称为新闻界的“女魔头”。她的采访话术非常高超,就连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都后悔接受了她的采访。

法拉奇之前就想来采访邓小平,但均未成功,最后还是通过意大利总统才取得了采访邓小平的机会。

开始采访后,她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在场的所有人愣住了,她竟然问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照片是不是要一直挂下去。

这个问题明显是别有用心,邓公又怎会不知?他回答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将毛主席当作国家的缔造者来尊敬。

法拉奇对于这个回答明显还不死心,她不知道的是,邓小平一直对毛主席都怀着深深的崇拜之情,并不像西方政客的思想观念那般。

法拉奇第二次采访时,直接问邓小平如此有能力,为什么却一直做副手。邓公听完后只是笑了笑,表示现在的岗位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邓公全场的回答都幽默又得体,同时又分毫不让。采访结束后,法拉奇信息的告诉周围人,说自己真的遇到了对手。

华国锋也同样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忠诚于祖国和人民。他认真听取了邓小平的建议,转变了全党的中心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

结语

如今,这些伟大的革命者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却永远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他们为了中国,为了人民,付出了毕生的经历,真真正正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我们后人更应该知道感恩。

伟人们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值得后世永远怀念和敬仰。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应该继续奋斗,让我们的祖国发展的更加强大,让我们的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代总理   法拉   周恩来   中共中央   贼人   追悼会   空位   骨灰   中国   病情   总理   说道   放心   采访   主席   身体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