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然离场闹出辞职风波,究竟为何?

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影咖娱乐圈

编辑 | 影咖娱乐圈

宋庆龄已经年过八十,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却依然坚持从上海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因为这里是为周总理举行告别仪式的地方,她要亲自送送她的老朋友周总理。

她望着周总理的容颜,悲痛欲绝,心中回想起了他们一起奋斗的日子,大家都知道,宋庆龄和周总理是情同手足的好友,两人早已视对方为亲人。

可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参加告别仪式的时候,一向和善待人的宋庆龄却生气地离开了,不止如此,她还说要放弃所有的职务,要知道她现在可是担任着好几个重要的职位。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如此的气愤呢?

01

宋庆龄的家庭背景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遗孀,被大家尊称为“民国之母”。她出生于1893年1月27日,是宋家三姊妹中最年轻的一位。

宋庆龄从小就受到西方教育的熏陶,所以在当时就有着开放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她7岁时入读上海中西女塾,没多久就赴美国留学,爱学习的她埋头扎进了学海,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当中,并于1913年获得文学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她相当关注世界大事,当她听闻到中国革命运动时,发表了一些文章,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她不满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也不认同国民党内部的保守派和腐败分子,内心的爱国情怀让她深深的渴望中国能够实现民主、自由和独立。

宋庆龄在1915年与孙中山先生结婚,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员,她与孙中山先生相伴多年,共同奋斗,经历了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她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和英语翻译,更是他的战友、助手和学生。

她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袁世凯为了满足自己野心的不合理行为,支持国共合作抗日。虽然她当时与孙中山的婚姻虽然遭到了家人和社会的反对和诽谤,但她始终坚定地认为孙中山先生是正确的人选,并在他去世后继承了他的遗志,她说:“我愿意这样献身于革命。”

02

宋庆龄与周总理的友谊

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于1924年,两人都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当时的周总理担任黄埔军校的主任一职,在位期间可谓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后来周总理决定请宋庆龄来学校举办一场演讲,演讲期间周总理也在现场,这场演讲给周总理带来了极大的认同感,而宋庆龄也对这位和自己思想高度相同的年轻人充满了兴趣,这为两位后来深厚的友谊打下了坚定地基础。

两人在工作上经常接触和交流,在思想上也有着很多共同点,他们共同坚守孙中山先生的联俄容共政策,对国民党内部的右倾和分裂严厉斥责,主张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中国革命的进步。

宋庆龄与周总理在国共两次合作中都扮演者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共同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筹备保卫中国同盟。宋庆龄在香港、重庆等地开展广泛的社会福利和外交活动,为支援国内的抗日斗争做出了特殊而又不可忽视的贡献。

周总理则在延安、重庆等地领导了中共中央的工作,与国民党进行了艰难的谈判,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国内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期间两人多次见面和通信,互相支持和鼓励,深化两人之间的革命友谊。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周恩来、林伯渠等同志赶赴上海与蒋介石谈判,途经南京时,周恩来特地赶去看望宋庆龄,并向她详细介绍了有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寻求她的意见,她听完后立马表态,自己坚决拥护和支持这份政策方针和主张。

当保卫中国同盟正式成立,宋庆龄担任主席,周恩来担任副主席之一,保卫中国同盟是一个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国内各界人士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组织。它通过发表宣言、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募集捐款等方式,为解放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医疗器材。

03

宋庆龄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创办《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与周总理深厚的友谊一直在保持,周恩来多次向她请教国内外事务,并尊重她的意见和建议。相对来说宋庆龄也积极支持周恩来的工作,接受了他的建议参加新政协、担任副主席,其中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杂志就是在周总理的关怀和支持下完成的。

《中国建设》在当时是一本主要对外宣传刊物,工作重心则是介绍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面貌和成就,它是宋庆龄晚年的心血之作,也是她与周恩来友谊的见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方列强不想放人我国强大,开始了对我国进行全方面信息封锁,想要阻止我国成立的信息散步出去。

于是周总理在北京与宋庆龄会面时,提出了要创办一本对外宣传刊物的想法,想要邀请宋庆龄担任主编。宋庆龄出于对老朋友的信任,没怎么犹豫就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并表示要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这本刊物。

最终在宋美龄的努力下,《中国建设》越来越好,终于在1954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1956年4月,站起来的我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尊重。

在刊物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从1960年开始,《中国建设》杂志除了面向大众版的英文以外,还增加了五国语言和中文等版本,让全世界能够更容易地认识新中国。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许多美欧国家:加拿大、墨西哥、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等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友人遍布全球,《中国建设》的声誉也传遍了各大洲。

04

宋庆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和生活

宋庆龄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国家副主席、主席代理人等职务,从此她彻底投入到了建设祖国的大业当中,积极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当看到群众中的众多疾苦之后,她便开始在社会福利方面做了起了工作,创建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关心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等等,同时创办了《中国妇女》杂志,宣传妇女解放和平等的思想。

宋庆龄在外交方面也相当的天才,有着许多的功绩,如访问苏联、印度、埃及等国家,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等。后来参与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运动,支持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最后被选任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世界妇女大会主席的职务,一生可谓辉煌,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05

追悼会上的遭遇

1976年1月8日,一切如常的宋庆龄正在处理着工作的事物,却突然见助理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在她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只见宋庆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原来是助理告诉她周恩来周总理去世了,这个噩耗顿时让她感到无助和孤寂,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周总理是国家的重要支柱,更是她长达半个世纪的挚友。

1月10日下午,80多岁的宋庆龄冒着身体不适,坚持一定要去医院送别周总理,她身体虚弱,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随行照顾,于是便带着隋氏姐妹一起前往。没想到这一举动却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

他们通过秘书向宋庆龄传达不满,说她带人太多,太张扬,就这还不算完,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更令人气愤的一幕发生了。

追悼会上正深感悲痛的宋庆龄突然听到了一些低声细语:宋庆龄好大的架子啊,参加周总理的葬礼还要带着人,更有人说她是什么“总理帮”的人。

这些话让她忍无可忍,气愤地离开了现场。她回到家后越想越气,决定辞去所有职务,回上海养老去。她回到家后越想越气,决定辞去所有职务,回上海养老。

1月27日,宋庆龄83岁生日的当天,她乘专机离开了北京。之后的几个月她隐居在上海的住所,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子里不让别人打扰,所有人都知道周总理的离世对这位83岁的来人来说,打击太大了。后来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后事,将一些珍贵物品给捐赠了出去。直到后来宋庆龄才重新投入工作,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06

作者感言

宋庆龄与周总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对杰出的人物,他们同为一代伟人,能够长久合作,共渡难关,互相支持,共享荣辱,结成深厚友谊。而他们之间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革命时期的硝烟弥漫到后来的平静时光,宋庆龄始终把周总理视为真诚可靠的朋友,周总理也十分敬重宋庆龄,经常亲昵地称她为“庆龄同志”,对外界更是称赞她为“国之瑰宝”,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是历史长河里令人钦佩的情谊。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和国家命运密不可分的,他们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不仅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也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他们比荷花更高洁,比青松更坚贞。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离开了人世,周恩来夫人邓颖超闻讯也十分悲痛,她在《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一文中高度地概括了宋庆龄的一生,并对她与周恩来的友谊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虽然两位伟人如今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会上   抗日战争   周恩来   友谊   战线   新中国   上海   刊物   中国   中途   深厚   风波   职务   贡献   民族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