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5周年祭:抚慰伤痛 坚强重生

ZAKER陕西 05月11日 17:52

【焦点】汶川地震15周年祭:抚慰伤痛 坚强重生

2023 年 5 月 12 日,汶川大地震 15 周年纪念日。

15 年前的大地震惊天动地。

时间转瞬即逝,但催人泪下的感动,齐心协力的救灾,马不停蹄地重建,一直在激励着大灾难中幸存的人们,鼓舞着关心灾区并无私提供援助的人们。

在天崩地裂、家园毁损、家破人亡的灾难中,体现出的是悲伤中的坚韧,危难中的团结,流淌着中华民族千载繁衍的血脉亲情,闪耀着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之光。

许多亲历汶川大地震的人,在这 15 年的岁月更迭中,也走向重生,在各行各业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1. "敬礼娃娃" 郎铮

被救出来的时候,郎铮只有 3 岁,他躺在门板上,抬起小小的右臂对发现他的记者杨卫华和救他出来的解放军叔叔们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令人动容的这一幕正好被杨卫华拍了下来,两人也就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如今,郎铮已经长成了朝气蓬勃的少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是杨卫华却因为癌症不幸离世了。在得知杨卫华去世后,郎铮哭了很久,他的心中也一直有杨叔叔的存在,每年清明的时候,郎铮也会到墓前看望杨叔叔。

2019 年国庆节,他站在群众游行队伍中,向全国人民行了一个少先队礼,这一幕仿佛和当年画面重叠。2022 年,17 岁的他对着镜头说:"如果没有当时将我从废墟中救出来的解放军叔叔,就没有今天站在大家面前的我。"

2. "可乐男孩" 薛枭

5.12 地震发生后 80 个小时,17 岁的薛枭被从废墟里救了出来,创造了生命奇迹。抬上担架后,薛枭脱口而出向救援人员说:"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这句话逗乐了被悲伤笼罩的整个中国,也传遍了大街小巷,薛枭也因此被称为"可乐男孩"。虽然成功获救,但由于他右手臂伤情严重,感染了气性坏疽,必须截肢,薛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但薛枭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通过不懈努力,2013 年 5 月,薛枭进入可口可乐公司成都分公司实习,2016 年,薛枭开始在位于成都新都区的"可口可乐世界"工作。薛枭不仅成为了可口可乐世界成都博物馆的馆长,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并参与各类志愿活动 100 余场,影响超亿人次。2022 年,薛枭还成为了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手,传递象征着未来无限希望的火炬。

3. "肢残模特" 牛钰

汶川大地震,11 岁的牛钰被掩埋了三天三夜,虽然被救了出来,但因为腿部长时间被压血液不流通,最终失去了右腿。被抬到病房后的每一天牛钰都非常害怕,医生每天都要剪掉她腿上的烂肉,痛苦无比。因此牛钰留下了心理阴影,不仅怕黑、怕抖动,更怕疼痛。

但是坚强的牛钰挺过来了,她积极地面对生活,身边的朋友都给予她支持和鼓励。她安装了"小钢腿",凭借毅力跑完了马拉松、获得了第二十五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2021 年的上海时装周,牛钰作为唯一一名"肢残模特"参加了走秀,凭借一条机械小钢腿惊艳了所有人。现场的她自信漂亮,走路带风,这一刻她就是全场的焦点,她闪闪发光,身残志不残。牛钰说,爱是双向的,旁人给予她鼓励,她也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身边所有的人。

4. 立志当兵 冯维

地震时冯维在教室上课,灾难来临之际,14 岁的冯维瞬间跳到窗户旁边的大树上。因为小时候调皮爱爬树,这个举动恰巧救了自己的命,而当他转过身的时候,教学楼就塌了。

冯维睁不开眼睛,尘土被他吸进肺里,到处都是血和哭喊声。震后没多久,解放军徒步运来了食物。这是冯维第一次见解放军,他满眼都是期待和羡慕。并对解放军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立志长大要当解放军。

2013 年,19 岁的冯维得知北川征兵,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了军。2015 年部队选拔人员参加大阅兵,冯维站在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中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他喊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时,仿佛回到了 08 年,他没有让周围人失望,活成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5. 参军报恩 曾家富

2008 年参加抗震救灾的"铁军"叔叔李洪政在把 9 岁的受灾男孩曾家富救出后,送给他一本笔记本和水彩笔。期间李洪政也曾多次帮助曾家富的家庭,寄钱寄信,而小小年纪的他,也懂得感恩,立志长大要向"铁军叔叔"一样当兵。

2021 年,曾家富穿上了军装、拿着已经保存了 13 年的笔记本,终于见到了久未谋面的"铁血"叔叔。在新兵授衔时,曾家富难掩热泪:"你在当时把我从废墟中救了出来,13 年后我穿上军装,像您一样,继续奋战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刻。"

6. 空军战士 程强

地震当日四川一片废墟,公路严重被毁车辆无法驶入。此时 15 名空降兵在无气象资料、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从 5000 米高空中一跃而下,就是为了争取多一分钟到达目的地。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废墟中 12 岁的程强,是空降兵把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给了党,群众才得以生还。在送走空降兵的那一天,程强写下"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条幅。

2013 年 9 月,17 岁的程强进入部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空降兵部队,为了成为优秀的空降兵,他加强训练,坚持不懈。后来成功地进入到了黄继光班,并担任副班长。还获得了训练标兵的称号,斩获三等功,参加阅兵。他目光坚定,迈着整齐的步伐,在 14 亿人的注视下圆满完成阅兵任务,他在日记里激动地写道:"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7. 音乐教师 汤星月

地震发生时,汤星月只有 9 岁,被埋了 6 个小时获救。但不幸的是,她因为脊椎受伤,髋关节脱位,身高永远停留在了当年,也就意味着她不会再长高。但汤星月没有放弃梦想,她曾经与音乐老师聊过自己喜欢唱歌,地震发生后也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

虽然困难重重,但汤星月最终还是通过不懈努力考入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汤星月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帮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

8. 残奥夺金 王睿

地震发生时,15 岁的王睿正在教室备战中考。虽然及时躲到了课桌下,但几块预制板砸中她的双腿。在废墟下被掩埋十多个小时后被救。但因为受伤时间过长,她的右腿肌肉坏死,不得不进行高位截肢。

在人生最低谷,她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 年 10 月,16 岁的王睿接受正规训练开始练习乒乓球。由于起步晚,也没什么基本功,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快速进步,王睿不断努力,每天训练不少于 8 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经常使她的残肢疼痛难忍,但她没有放弃拼搏。从事乒乓竞技以来,王睿凭着一股倔劲和拼劲逐渐崭露头角,她先后斩获仁川亚运会、世锦赛冠军等荣誉。2021 年 9 月在东京残奥会赛场上,收获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这个倔强不服输的姑娘,克服了心魔、战胜了自我,绽放得更加光彩动人。

9. "吊瓶男孩" 李阳

地震来临时,北川中学的李阳因为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很快躲避到了空旷的地方,因此逃过一劫。但他无惧危险,第一时间来到了学校的废墟上救助被困的同学,亲人离世,他放下心中的悲痛,参加救援。好友廖波被石块压在废墟中无法动弹,只能等待救援队的到来,他站在废墟中高举吊瓶一个多小时,只为能尽一份力。这一幕被随行的记者拍了下来,一时间引起轰动,李阳也被称为"吊瓶男孩",无数人为他而点赞。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廖波以及废墟下的同学都有惊无险地被救了出来。

好友廖波平安无事,但是李阳的亲人(表妹)却不幸离世。李阳的表妹一直把考上上海交大当成自己的目标,从那以后,李阳也在心里暗暗发誓也要考上上海交大。他化悲痛为力量,认真读书,终于在 2010 年,李阳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保送上海交通大学。入学后李阳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救助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校期间还积极参加"大学生士兵计划",他也想像当初帮助过他的解放军战士一样,去为国家、人民出一份力。如今的李阳已经娶妻生子,过上了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自己的家园是在同胞的帮助下才得以重建,不管身处何方,只要自己能够帮助别人,便义不容辞。

10. "芭蕾女孩" 李月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11 岁的李月左腿被承重墙压住,时间分秒流逝,她的左腿在重压之下已经坏死,70 多个小时后,救援人员用现场截肢的方式将李月救出,但是,她永远失去了左腿。李月本是个练芭蕾舞的女孩,当时李月流着泪央求道:"叔叔,我是不是还能跳芭蕾",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虽然失去了左腿,但她依然坚持内心的梦想,2008 年北京残奥会的闭幕式上,手术后的李月表演了手臂舞《永不停跳的舞步》。15 年过去了,她闪闪发光的梦想从未停止,她用写作、美术治愈自己,将自己的才华投向了写作领域。现在李月已经出版了三本文集,记录了自四川大地震以来她的成长历程。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李月坐着轮椅,和同伴们在巨大留声机的舞台上翩翩起舞。15 年来,这个生来就应该跳舞的女孩,用勇敢和坚强,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永不停跳的舞步。(图中黄衣为李月)

11. "举牌男孩" 徐广

还记得当年青川那个"举牌男孩"徐广吗?那一年,四川省青川县马鹿小学学生徐广和他的 100 多名伙伴,自发地在本村公路旁设立三个活动点,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人员举起自制的纸牌,上面写着"你们辛苦了"。孩子们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多年来全国各地对孩子们的问候和对该校的援助行动一直在延续。

15 年过去了,当年那个灰头土脸的小男孩已成长为一名阳光、上进的医学院大学生。刻苦学习之余,徐广更是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力所能及参与一些慈善活动,更是当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尽自己所能地去回馈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徐广曾经诚恳表示:"希望能够将我接受的爱传递出去!"

12. 九岁小英雄 林浩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还在上小学的林浩与同学没来得及撤出,全都被压在废墟下面。9 岁的林浩并没有因此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这一场灾难,他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先是确认大家有没有受伤,再稳定大家的情绪。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挣扎,林浩先从废墟中爬了出来,随后多次返回将同学背出废墟。在救援过程中,林浩的头部和上半身都受伤了,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救援。最后,在林浩的带领下,同学们成功获救,他一个人救了全班同学。事情发生后,林浩被人们称为"小英雄"。那一年正好是北京奥运会,林浩还因此被选为开幕式的旗手。

成年后,林浩作出决定要进入影视圈,并且一直从事公益活动。2011 年,林浩参拍国家形象片,与姚明、李嘉诚、甄子丹、袁隆平等人一同登上宣传片的荧幕。自此之后,林浩还参演过很多电视剧,比如《我的特一营》《情笛之爱》《爱心小天使》《护士站的故事》《大爱人间》等。如今,林浩通过接拍影视剧、公益广告,义卖个人公益唱片等方式,将所赚到的钱基本上都无偿捐给基金会,然后捐助到有需要的地方。林浩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之心,他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13. "消防英雄" 蔡茂强

2008 年汶川地震时,蔡茂强读小学三年级。地震发生后一家人被困在废墟里,父母都受了伤,是一位战士将他们解救出来。"当时觉得他的形象特别高大,救了我们一家后,这位叔叔还照顾了我们半个月。"此后,蔡茂强立志要成为"军人叔叔那样的人"。2019 年,蔡茂强加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蔡茂强后来常跟战友说,"逆行"是他的责任,地震时他也曾被救过,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2022 年 10 月 17 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发生森林火灾,他随队千里机动、跨区增援,到达任务地域后迅速投入灭火作战,始终战斗在最前线。10 月 21 日 9 时 42 分左右,他和战友及地方扑火队员进行扑火作业时火烧复燃,为了掩护地方扑火队员撤离,他身受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后壮烈牺牲。

蔡茂强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看哭无数网友,发在 10 月 20 日前往火场的路上,他写道: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

10 月 24 日,应急管理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蔡茂强为烈士,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为蔡茂强追记个人一等功。无惧烈火,他是英勇的逆行者!从汶川地震中获救的他,为了救更多的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要成为"军人叔叔那样的人",23 岁的他,用生命兑现了誓言。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14. 托举生命 空军官兵

空军专职摄影师刘应华的一幅托举生命的经典照片,不仅记录了空军官兵搭建人梯抢救伤员的伟大瞬间,而且成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精神写照,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后来成为" 5·12 "抗震救灾经典图片,也是第 23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唯一一幅反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金牌作品。

2008 年 8 月,部队即将回撤之时,刘应华和战友们几经周折,找到了那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王立兰。由于王立兰的脊椎在" 5·12 "汶川特大地震中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在随后的几年里,空军官兵不断地鼓励开导她,为她捐款,帮助她的家庭解决困难,使她渐渐从失去生活信心的状态中振作起来。刘应华和他的摄影团队也一直跟拍记录她自强不息、面对人生挑战的经历。2018 年 4 月 16 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前夕,刘应华和救援官兵前往成都彭州市中医院康复科看望依然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王立兰。

15. 舍生忘死 中国军人

汶川地震十五年,从不曾忘记人民解放军生死营救,冒着生命危险挺近汶川,那一年,我们似乎流干了所有的泪;那一年,我们看到了感天动地的悲壮;那么多的中国军人用生命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中国军队创造了历史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快速组织军队奔赴灾区的记录:三天内组织 10 万大军奔赴汶川地震灾区。从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爆发 8 级特大地震到 2008 年 5 月 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集结兵力 95553 人,民兵预备役集结兵力 36174 人参加抗震救灾。这是名副其实的 3 天内集结 10 万大军奔赴灾区。

除了 15 名空降兵"惊天一跳"、成都军区官兵众志成城,托举生命的震撼一幕之外,武警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也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2008 年 5 月 13 日,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带领 200 名勇士,在道路断绝的情况下,历经 21 个小时,徒步强行军 90 多公里,成为第一支到达汶川县城的救援部队,并立即用海事卫星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汶川情况。自此,震后隔绝了 33 个小时的汶川与外界有了联系,这也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5 月 21 日,武警内江支队官兵也身穿防护服徒步向震区挺进,路边从山上滚落的大石头随处可见,但是没有一个人回头看。海军陆战队 3000 多名官兵 48 小时行军 1860 公里,昼夜机动 1038 公里,创造了我军重装部队摩托化行军的新纪录。

​救援期间,我军飞机也向灾区空投了大批救灾物资。据统计,仅 2008 年 5 月 13 日一天,部队就组织出动 22 架军用运输机,调用民用客机 12 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不间断飞行 79 架次,成功将 1.1 万多名官兵输送到成都附近的 4 个机场。

汶川大地震救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纪录,也将军队和老百姓的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看到这样的士兵,看到这样的军队,人们眼眶中涌出的泪水,全是因为感动和惊叹。铭记这场感天动地的救援,向参与救援的人民子弟兵致敬!

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不论是幸存者,还是救援者,我们看到了太多感动,他们珍惜岁月,努力摆脱阴影,走向阳光,活成了最美的样子。我们感佩于汶川地震中人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更应该为他们因热爱而奔赴、在逐梦中成长而欣喜。每一个动人的瞬间,都是对生命之热烈最好的诠释,他们的力量值得被所有人看到。

那场浩劫夺走了太多,但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正如那句话所说:"一个能出动十万军队救援的国家,一个总理能在灾后两小时内到达灾区的国家,一个因为争先恐后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是永远不会被击垮的!"

图片来源网络,仅用于纪念汶川地震 15 周年

文:高欢

编辑:张丹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汶川   空降兵   成都   灾区   官兵   废墟   空军   解放军   叔叔   大地震   伤痛   部队   坚强   周年   男孩   发生   生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