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5岁少年,谎报国籍加入中国解放军,至今仍称中国为祖国

“日本鬼子为什么吃白米饭?我们在战场上的战士吃野菜、冻土豆,甚至有的战士在饥饿寒冷中死去,凭什么要让日本人吃那么好?”

抗美援朝快结束的时候,作为一名从前线回来的战士,张荣清看到那些还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吃的伙食那么好,又想到前线战士饥寒交迫的画面,气就不打一处来。

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这些日本战俘却在中国暖和的房间内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这让他感到心里极不平衡。

然而张荣清似乎忘记了,他也是一个骨肉纯正的日本人,名字叫砂原惠只是因为他从小的种种经历,让他与其他日本人有了区别,他的内心已经将自己当成了中国人。

隐瞒身份去参军

砂原惠从小便随父亲来到中国生活,之后父亲病逝,日本侵华战争结束,他们母子无依无靠,无法回到日本,只能在东北过着艰难的生活。

后来砂原惠学习汉字、中国文化,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也渐渐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

“我见过关东军,也见过国民党的中央军、共产党的八路军,体验了新旧时代的变迁。亲历了这么大的时代变动后,看到别人还没解放,就想要去解放别人。”

1948年,东北地区招兵,砂原惠决定去当兵,“当时解放军进城,八路军连屋子都不敢进,不能进,没有房屋主人同意院子也不能进,不同意的话在外面睡觉,这是什么军队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砂原惠无比感叹。

解放军严明的纪律,和人民的和谐相处、相互帮助深深折服了他而曾经关东军、国民党军队的表现让他非常失望,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加解放军。

砂原惠为了能够成功通过,写上了张荣清的名字,为了符合规定,还谎报了自己的年龄。

从小在中国生活的他,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即便他谎报年龄和姓名,也没有谁会怀疑。

砂原惠顺利的进入东北民主联军,成为独立九团的一员,之后被整编为170师,成为大名鼎鼎的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分。

他进入部队后,成为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兵,由于是新兵,什么都不懂,于是他就努力学习知识,练习刀枪,这次机会难得,他非常珍惜,比别人更刻苦努力,领导看在眼里,也对这个新兵赞赏有加。

在部队,他从不和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也一直没有人发现他的身份是假冒的。

砂原惠随部队经历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还因立下不少战功而被多次嘉奖。

平津战役时,砂原惠曾奉命前往北平城查探城内布防情报,他假扮成一个卖糖葫芦的小商贩,一边推着车吆喝一边留心城内情况。

还因此吸引了很多馋嘴的小孩围在他的糖葫芦车前,渴望的盯着美味的糖葫芦,他就把这些糖葫芦毫不吝啬的一个个的送给他们,孩子们开心的跑开,他也感到高兴。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当时在解放军队伍里,还有着数万名日本人,他们大多是战俘,后经过解放军教化,转而加入解放军。

他们很多是技术兵种,航空兵、机械兵,医生等都是我国稀缺的。

但日本并非是参战国,因此这些日本籍士兵不能前往朝鲜战场。

然而砂原惠与那些日本战俘不同,他是自己报名参军,用中国名字,说中国话,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中国人了。

因此,砂原惠也随部队赶往朝鲜,在国籍上写了“中国”,他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已准备好在朝鲜战场随时赴死,还写了遗书。因此,他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的日本籍志愿军。

作为一名侦察兵,砂原惠在战场上严格听从上级指令,不畏饥寒与敌人的枪林弹雨,积极及时的完成各项任务,和战友共进退。

然而,纸包不住火,他的假身份最终还是被发现了,他也因此而永久的离开了中国。

砂原惠留恋的“祖国”

1953年,砂原惠的母亲病重,领导派人去探望,从她母亲的话语中得知砂原惠是日本人,当时砂原惠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的领导收到了这一消息,就把他从战场上撤了下来。

领导问他是不是日本人,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我是中国人!”领导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并且说不久就会送连他在内的这些战俘回到日本。

砂原惠得知母亲重病,母亲唯一的愿望就是回到日本,他只能接受现实,但他内心依然不愿承认自己的日本人身份,甚至厌倦日本人。

他被暂时安排到东北老航校,由于他多年没说过日语,几乎已经不会说讲日语了,安排到此也是为了让他提前和这里的日本人熟悉,并学习日语

此时东北老航校的日本人,是由林弥一郎领导的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是以关东军空军王牌为底子组建而成的,为新中国培养急需的空军力量。

然而,当砂原惠看到这里的日本战俘生活条件这么好,心中就很愤怒,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

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了,思考、看待事物完全是中国人的思维,他很不喜欢这些日本人,更不想回日本去,那里已经没有了他的记忆。

1955年,砂原惠和极度思念家乡的母亲回到了日本,而他的弟弟和妹妹已经在东北成家,选择留了下来。

砂原惠回到了日本时22岁,但已经习惯中国生活方式和中国文化的他对这里很不适应。

日本国内很多人对回来的日侨并不是给予温暖与接纳,反而认为他们是叛徒,对他们说三道四,更甚者,警察和特殊部门还对他们进行监视。

社会对他们接纳度低,就是找份工作都不容易,有的甚至还被家族除名,这不禁让这些曾为日本而战的老兵内心寒凉。

还好砂原惠的家族接纳了他,给予了他们帮助。砂原惠靠着出色的汉语能力成为了一名翻译,还专门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从事中日间的贸易往来。

自此以后,砂原惠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由于对战友和中国土地的思念,他经常往返于中日两国之间,几十年间,他往返中日之间达三百多次。

2010年,他还促成日籍解放军老战士代表团访华,那些日籍老战士和砂原惠一样,对中国有着极深的感情。

2010年7月28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和人民解放军建军83周年之际,老兵们时隔多年,终于重新踏上这片土地。

中国对于此事业极为重视,给予这些老战士极高规格的接待,时任国防部长的梁光烈上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都亲切接见了他们。

我感觉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日籍老战士们难掩激动、感伤的内心,砂原惠更是感叹落泪。

砂原惠的一生一路走来,充满着艰辛与对中国真挚的情感。

这一切都要从他儿时的经历说起。

砂原惠的早年经历

砂原惠1933年出生在日本的福冈,他的家族是日本传统的武士家族,在日本也有一定的地位。

家族崇尚武士参军,在日本军国主义盛行的时候,能受到更多的重用。

但砂原惠的父亲不喜欢走武士的路,更喜欢搞科学研究,这致使他不能成为家族核心成员。

在砂原惠5岁的时候,砂原惠的父亲收到公司“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安排,到中国东北为日军提供专业矿物分析工作。

此时的日本在我国东北建工业基地,建设铁路,探查能源,进行生化武器研究,为全面侵华做充足的后方支援。

砂原惠的父亲虽不喜欢战争,但在大趋势下,也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他们从大连上岸,经沈阳来到阜新,砂原惠的父亲在此处工作。

砂原惠虽在中国,但生活仍然是日本人的圈子,上学也是在日本人开设的专门学校里,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日本人,很少能接触到外边的人。

只有一个他能接触的中国人,就是他父亲的中国徒弟,中国徒弟有时候会领着他到外面去,和当地的中国孩子一起玩耍,没有人欺负他,大家都在一起开心做游戏,感觉很快乐。

这是在他生活的场所内很少见到的,那里大人、军人居多,孩子少,生活沉闷,砂原惠很不喜欢。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砂原惠生活在战争的土地上,战争、侵略?他并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是怎样。

1945年,作为法西斯轴心国的日本再也顶不住各方的炮火和原子弹的压力,选择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前夕,对局势早有预感的砂原惠的父亲早早将家眷安排到了大连去,以确保若有事变,可以及时离开中国,回到日本。

7月份,砂原惠的父亲病危,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回来看望父亲,父亲离世后,他的徒弟带着他们回大连去,但半路上父亲的徒弟却失踪了,“大概他是被当成亲日分子抓起来了。”后来砂原惠在采访时回忆道。

母亲带着他们几个彻底失去了依靠,不会汉语,无法交流,又没有认识的人,他们已经无法回到大连了。

日本投降,在东北的日本人顿时慌乱成了一团,母亲带着砂原惠和弟弟妹妹一路流浪,最终在辽宁省北镇县六台子村苏家街安顿了下来。

母亲在这里找了一个裁缝的活,砂原惠则给地主养猪养牛。

一开始他们尽量不和别人交谈,怕发现他们的日本人身份而迁怒于他们。

其实这里很多人都清楚他们是日本人,但没有人去为难他们,淳朴善良的村民看着一个母亲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无依无靠,很可怜,还经常帮助她们,给她们一些吃的穿的。

村民们的这些举动让他们彻底放下戒心,心里也变得温暖,闲的时候,村民还教砂原惠学习汉语,都叫他“小三元”,给他讲抗战时期的各种故事和日本的侵略罪行。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砂原惠汉语能力突飞猛进,还渐渐的把自己看成这里的一员,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中国人,对于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深恶痛绝。

后来,东北土地改革,解放军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砂原惠一家因为雇农的身份而分得了不少土地,在签字的时候,砂原惠写上“张荣清”三个字,这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他后来说,因为自己喜欢三国里的张飞,所以取张姓。

之后,他也担心国民党来了就会把土地收走,这是他不能接受的,这是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他想要保护土地改革,想更多的人得到解放,于是他就加入了解放军,加入了这为解放事业而奋斗、令人敬仰的军队。

结语

砂原惠的一生都与中国牵绊在一起,他的童年、少年、青年这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候,都是在中国度过,这对他影响太深了。


他对中国的思念和发自内心的认同萦绕他的一生,“小张,我们知道你是日本人,你太辛苦了,谢谢你为国家……”记者采访他时,讲到此处,他一度哽咽,难以说下去,每每想到这件事,砂原惠就伤心流泪。

领导告诉他不久就让他回日本去,但他不愿离开中国,他已经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感情至深,愿意为这片土地而战斗。离开这片土地,成了他一生的痛与遗憾。

这么多年,虽然身在日本,但他时常问自己,我是哪国人?

后来他说道,我的母国是日本,但我的祖国是中国。

2021年6月24日,砂原惠老人去世,他曾希望将自己一半的骨灰埋在中国的土地上,魂归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平津   关东军   日本   中国   解放军   汉语   朝鲜   战俘   糖葫芦   大连   日本人   国籍   祖国   父亲   母亲   土地   少年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