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凌晨,中国空天飞机返回地球,美国全程监视,是否泄密了?

文/军小张

5月8日一早,我国各大新闻网站均报道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消息:“我国可重复使用的实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76天后,成功返回地球着陆”。这个“可重复航天器”应该就是航天飞机的别称,这标志着我国在航天科技上的又有一大重要突破。

根据中国历来的习惯,对于重大科技类实验在没有绝对确认成效前,是一定不会轻易公布的,主要是担心技术信息泄密。但是美国的太空监视网站,却早就在网上持续发布了我国“可重复航天器”的相关信息,包括在什么时候进行过几次升轨和降轨机动等等。由此看来,美国可能已全程跟踪了我国此次太空飞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航天飞机技术已经泄密?

美国航天飞机

其实,这也不用过于担心。早在冷战美苏太空争霸时,美国就已经在地面部署了“鹰眼”,又被称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主要是探测洲际弹道导弹轨迹,其次就是对太空低轨卫星进行监视。但航天飞机及卫星和飞船等并不是进攻性武器,当然也没有研发隐身涂层功能,所以,我们的航天飞机被探测到了就很正常。而且,在近地轨道的航天器外部构造都是耐热耐辐射特征,而最主要的区别是内部系统构造。但这点,美国并没有能力能够捕捉到我们航天器内部结构,所以不存在泄密一说。

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太空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全名为:SLG-18P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技术日趋成熟,不仅能够监测轨道卫星,甚至能够捕捉到太空碎片,包括马斯克星链在太空的一举一动,同样没法逃过中国的监控。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航天飞机属于冷战美苏争霸时期的产物,经过两个超级大国多次研制和试飞后,已经证实航天飞机造价和性能并不能成正比。其不仅技术难度特别大,而且系统结构复杂甚至超出了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大气层的往返中极度损耗零件,简单一句话就是很烧钱,而且不稳定。

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曾一度都几乎都放弃了航天飞机的研制,而且此前中国官方从未公开过此中国航天飞机的相关信息,至今它的相关体积大小及外观图片,对外界都是一个谜。这不禁让人产生了疑问,航天飞机既然缺点那么多,可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研制航天飞机呢?中国航天飞机会有哪些特点?

关于中国航天飞机,新华社于2021年7月就报道过,当时中国航天科技研发的亚轨道飞行器在酒泉发射,官方给出的信息是“过于先进,不便展示”。这类消息从来都是“字数越少,信息量越大”,而外媒的报道就更有趣了。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去年12月中国军事专家已经对外放风说:“中国研制的航天飞机可以不靠大型火箭就能升入地球轨道”,如果属实,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太空飞机能够在任何机场起飞,不再需要固定的发射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意味在未来的太空时代中国已经胜出关键的一步。

其实早在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公司已经发表声明说,该公司准备在2020年发射一架新型的太空飞机,而且计划中的太空飞机最多可搭载20位乘客,重复使用至少50次,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天飞机。结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本次中国研制的航空飞机应该不仅仅是为军用考虑,而且可能还有多用途,至少都是军商两用。

中国航天飞机预计会有哪些特点?

1:太空旅行

航天飞机起飞时的超重只有地面重力的3倍,而返回时只有1.5倍,因此对普通健康人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将其未来作为太空旅行工具,那比任何航天器都便宜安全,如果航天飞机能在普通机场起飞,不仅增加了出行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大众化普及,这一定是未来的消费趋势。

2:太空作战

“制太空权”将成为未来的作战形式之一,航天飞机不仅可以作为太空中的监视和预警平台,还可以作为空间武器发射平台,或者太空武器运输器和反卫星武器。所以未来航天飞机的数量将成为一个军事强国的重要衡量标准。

本次中国航天飞机在轨276天可能执行了什么任务?

鉴于该航天飞机仍处于测试阶段,所以笔者认为长期在轨飞行,首要考验的是航天器的稳定性和机动能力。因为随着人类对近地轨道的开发,太空已经充满了无数的垃圾和碎片,能否在太中空执行复杂任务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躲避太空碎片,提升机动变轨的能力,此项条件决定航天飞机在太空的生存能力。

其次也是检验机身材料在太空中长久运行的变化。太空是个严酷的环境,航天器的耐受能力将决定其稳定性,而且它的弱点也是在零件磨损度中才会暴露出来的,所以持久在太空飞行就是检验航天器稳定性的唯一标准。

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始终秉持“和平利用太空”的承诺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并不代表中国不能研发高科技的太空武器。如果没有当年的两弹一星,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发展,美国有的我们必须有,美国没有的我们也要大力研发,只有科技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由军器战位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美国   中国   空天飞机   航天器   作战   稳定性   碎片   轨道   太空   航天飞机   全程   地球   武器   飞机   能力   未来   我国   科技   凌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