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苦守27年,换来黄维出狱后的一声"滚",精神失常后跳河自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国民党军队中将黄维,在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一直到1975年他才从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归来。

他的妻子蔡若曙在他入狱的27年时间里,贴心地照顾着一家老小,担起家庭重担。

黄维出狱后,一家团聚,蔡若曙多年等待终于如愿。就在她以为幸福晚年即将开始时,丈夫黄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6年的一天,蔡若曙闯进黄维的实验室,认真地讲述孩子升迁的喜事,却不料想换来的竟是黄维的一句“滚”。

几天后的深夜,路过护城河的大爷在河里发现一具尸体,经过警察的辨认,最终确定死者正是黄维的妻子蔡若曙。

等待多年为何换来丈夫冷待、死于河中的下场?黄维对妻子的恶语相向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书生”将军

1948年,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屡屡战败。黄维虽是国民革命军的12兵团司令长官,但他的行事作风颇有“书生气”。

在黄埔军校读书时,他喜好读传统儒家经典书籍,为人光明磊落,一言一行都遵循儒家道德标准。

每当有人欺负到他头上时,他都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对方讲道理。

这种性格自然在同期学员中得不到善待,毕竟大家都是同龄人,谁愿意每天听你的大道理。

但,这种墨守成规的书呆子气也并全无好处,黄埔军校的领导就十分看好他的品性,认为此人能成大事。

“君臣之道乃是儒家流传已久的道理,还望黄维先生能慎重考虑。”

蒋介石为拉拢黄维,打探到此人的书生性格,以儒家的经典思想与之交谈,顺利将其收入麾下。

1937年,全面抗日爆发,黄维带领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殊死搏斗,在罗店之战中,他苦守阵地。

手下将士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连电报员和后勤部都举着枪上战场杀敌。

“向士兵下令,谁也不许撤退,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此地!”黄维一脸严肃的发布施令。

果然,淞沪会战后,黄维的军队所剩无几,零零散散找不到几个活人。

为此,坊间还流传出这样一句话,讽刺黄维带兵打仗不懂得变通:黄维兵团剩不下几个端枪的人。

但不得不说,正是黄维的坚守阵地,为我军赢得转圜时间,为淞沪会战的战略性胜利创造了条件。

黄维也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不畏牺牲的将军”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试图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在国内掀起内战,带领国民革命军对我军发起攻击。

黄维秉持儒家的三纲五常,严格遵循着蒋介石的命令,在他的指令下参与大大小小的战役。

其中,在淮海战役时期,44岁的黄维带领12兵团与我军作战,恰好遇到解放军大将陈赓。

陈赓将军也曾是黄埔军校的学员,所以,他深知黄维的书生性格,便以此为突破点,诱敌深入。

“黄维此人,最爱纸上谈兵,我们就用他所信奉的兵法整治他。”

于是,在陈赓的带领下,他让士兵先假装兵败逃跑,让黄维进入他们设计好的包围地,然后一举擒获。

果然,只知道“兵法云云”黄维,上了陈赓的当,整个12兵团都被陈赓不费一兵一卒包围。

等陈赓将他抓住时,他摆摆手释然的说:“在军校我就比不过你,输给你,我倒也算不上丢脸。”

二,不接受改造

成为俘虏之后,黄维便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当时他因身体原因十分孱弱。

陈赓得知消息后,找来技术高超的医生为他诊治,这才将他身上复杂多变的结核病症处理干净。

“黄维虽是战犯,但品行不坏,只是有些固执和愚忠。”这是陈赓对他的评价。

改造期间,黄维十分抵触我党的思想,不光自己不接受,还会嘲笑那些接受我党改造的战犯。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可以有战死的士兵,但不能有苟活的将军!”

将民国政府奉为信仰的黄维,不愿做“苟活的将军”,所以僵持着拒绝接受改造。这样一来,可就苦了他的妻子孩子。

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听到丈夫不接受改造,心里十分着急,她多希望丈夫早日改造回家,一家团聚。

于是,在有机会探视黄维后,蔡若曙首当其冲来到功德林,亲自下厨为他做了几道菜,并情真意切的劝说他接受改造。

可没想到,话才说了几句,黄维就将筷子狠狠一甩,怒吼着对妻子说:“让我投降,不可能,你再说这样的话我一口饭都不吃!”

说完,他径直站起身离开,果真一口也没动桌上丰盛的饭菜。

蔡若曙见丈夫如此,心里有苦说不出,几个孩子和老人的生活重压已经让她喘不过气。

如今,好不容易丈夫有了可以出来的机会,他却不把握,讲什么所谓的大义,白白丢掉机会。

回到家后的蔡若曙越想越难受,每天都以泪洗面,经常神情恍惚的望着窗外。

但作为大家闺秀,蔡若曙又不能将苦闷说给孩子和老人听,只能憋在心里,慢慢就得了精神分裂症。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即便家人们得知她身体异常,劝说她在家休养,蔡若曙却坚持去图书馆工作。

大概,赚钱养家,已经成为她精神深处的执念了吧!

1965年,中央再次通知蔡若曙,称黄维改造顺利,有机会出狱,让她做好迎接丈夫回家的准备。

蔡若曙欣喜若狂,工作的时候十分卖力,还特地将住宅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

可左等右等,她也没等到丈夫回家,反而等来了中央的一场黑暗革命。

“说,你是不是反动派,你的丈夫黄维可是功德林的战犯呢!”

一轮又一轮的批斗,让精神本就脆弱的蔡若曙彻底崩溃,她一遍遍解释,解释到最后连自己都产生质疑:

“是不是我的丈夫再也回不来,孩子们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蔡若曙的病情也愈发严重,等到1975年黄维从改造所中出来后,她已经由一个韶华美人变成白发老人。

三,死亡真相

“若曙,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辛苦你这么多年照顾家庭哇!”黄维看着满头白发的妻子,悲痛地说。

蔡若曙见到丈夫喜极而泣,她望着黄维消瘦的脸庞,心中无线悲凉,对搀扶着自己的孩子们说道:

“看到你爸爸回来了、我们一家团聚,我就放心了。”

黄维的子女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亲,对父亲毫无印象,只能站在母亲身边乖顺的点点头。

前面说到黄维是位“书生气将军”,他在改造时就致力于研究永动机,并提出一系列制造永动机的方案。

我党的科学家见其兴致盎然,也不忍阻止,只是将其想法用科学的数据丈量后,委婉告诉他“永动机违背物理学”

固执己见的黄维并不相信,依旧沉迷于研究永动机,他说:“只要我坚持不懈的研究,一定能制作出永动机。”

就这样,他一直研究到出狱,永动机也没能制造出来。

1976年的一天下午,蔡若曙得知儿子升职后,迫不及待的闯进黄维的实验室,告诉他这个天大的喜讯。

可她一连说了几遍,黄维依旧没有回应,她有些生气,看着对方专心致志研究的模样,怒声道:

“你每天就整这些东西,它们难道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重要吗?”

黄维听到妻子的话,立马恼火,在他的观念里女人就应该三从四德,怎么能对丈夫大呼小叫呢!

“这是我的事业,如果你看不上,就滚开!”黄维护着自己组装好的模型,横眉倒竖地看着蔡若曙。

这句话,仿佛刺痛了蔡若曙,她呆呆的站了半天,才恍惚地离开实验室。

第二天晚上,一家人到吃饭时间,左等右等也等不到蔡若曙,猜测她或许是在下班路上耽搁了。

“我出门找找母亲,她大概又在什么地方躲着吧!”女儿黄慧南说着,推起自行车就要出门。

正巧,几名警察拿着几张照片闯进黄维家,为首的人问道:“这是不是您的亲人。”

黄慧南看着照片上发白浮肿的尸体大叫一声,指着照片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屋内的几个人冲出来,黄维原本一脸疑惑,在看到照片的一瞬面如死灰,喃喃道:“是我害了她啊!”

最终,在子女和黄维的言语,大致推测出蔡若曙长期患有精神疾病,在黄维的刺激之下,选择跳河自尽。

结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争无胜败可言,如论如何百姓都要遭遇沉痛的伤害,像蔡若曙这样的受害者不在少数。

她们有的人能获得一个美好结果,安度晚年;有的人只能在一次次变局中悲痛失落,凄苦一生。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黄维和蔡若曙原本恩爱的生活因战争破碎,长期的等待又让她承担着巨大痛苦。

寻不到解药的她,只能将生命寄托在子女和丈夫身上,这才会造成最终跳河自杀的结局。

无法说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只能怪生不逢时,环境所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国民革命军   淮海战役   黄埔军校   儒家   永动机   妻子   我党   战犯   我军   兵团   蒋介石   将军   丈夫   孩子   照片   黄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