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辈子最不该杀的3员大将,若留一人,蜀汉便可能一统天下

东汉中期之后,政治衰败迅速加剧。

正义土崩瓦解不掩夺权之心的横冲直撞,掌大权者揭竿而起,最终成就了“曹刘孙”的三家鼎力。

至于刘备能够成为“乱世之英雄”,三顾茅庐才请出的诸葛亮绝对能占头功,因为诸葛亮治理之下的蜀中一改积攒的政治流弊,建立“宫府一体”成功实现士人政治上的追求,让主公刘备在三人角逐中屡屡占据头筹。

只是可惜因一步踏错,最后还是被司马懿捡了漏,其中失败之关键便是错杀了三员大将!

错用马谡

混沌之世成名者众多,可诸葛亮却是当之无愧的头筹者中的头筹。

若不是他提出“三分天下”之思想,坚守联吴抗魏的外交格局,刘备恐怕很难成大器。

诸葛亮并非璞玉,刘备却是当之无愧的伯乐,只是可惜识人用人的天赋,诸葛亮完全比不上自己的主公,马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也是诸葛人生的“污点”之一!

公元223年刘备托孤,彼时的蜀中民心不稳,士族中更是有人公开作乱,深感军内经营奇缺的诸葛亮迫不及待的开始纳贤,焦急之下的判断也彻底埋下了祸乱的因子

因为他重用了马谡。

马谡之兄是诸葛亮的多年好友,过笃的私谊让诸葛亮放低了权限将其纳入了自己的阵营。

人尽皆知赵括纸上谈兵大败一场,与之相比,马谡还算得上才气过人,与其兄马良也有一较之实力!

其中之一便是反间计。

虽然三国鼎立最后还是被司马懿成功捡漏,可马谡一招反间计,还是使得敌将司马懿一度失去曹魏之信任。

第二件功劳马谡更是立在诸葛亮的面前。

为了心中大业,诸葛亮有一段时间是南征北战少数民族,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马谡自告奋勇,献上“攻为心上”四个大字让火烧眉毛的诸葛亮大获成功。

屡建功勋让诸葛亮如获至宝,将看守街亭之任务附上“委以重任”头衔交到了马谡的手中。

遗憾,此举并非适得其所,而是彻彻底底的小材大用。

清醒的刘备看透马谡的能力不过如此,临终之际还在叮嘱诸葛亮“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未料诸葛亮却视若无睹,升马谡为参军,每天都要引见谈论,往往都是日出而作日落才放其回家。

至于马谡能够获得诸葛亮的赏识,除了“刷存在感”的恰到好处,最为重要的还是其长了一张好嘴,能说会道。

军事上的侃侃而谈顺其自然的在诸葛亮面前留下了“可论军计”的好印象,被无限放大的好处掩盖了其缺乏兵团作战的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

其固有两次出了名的成功,可若是深扒成功之要义,发现马谡的存在真的更像是智囊团,绝对不是领下坚守战略要塞的关键人选。

更何况,街亭之战,曹操本就是操着必胜之心来的。

五万精兵杀了马谡全盘皆输,兵败之后的马谡无颜面对诸葛亮,仓皇逃亡,最后却还是被伏诛!

马谡本可不死,只是遗憾没有被安排在最适宜的位置,因此这算诸葛亮痛失蜀汉的一大可惜!

劝杀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儿子,却并非亲生,而是在入蜀之后收养的。

在刘婵出生之前的数年之间,刘封一直是被视作刘备继承人般的存在,其享受着所有的尊贵,就连诸葛亮看这个孩子也是未来的“主人”。

谁都没有想到,建安十二年,甘夫人隆起的肚子竟安然无恙的生下了一个男婴,“嫡长子”尚未扑朔迷离,曹操筹谋已久的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向荆州奔袭而来。

无以抵抗的刘备开始了新的逃亡,被曹军围困当阳之时,刘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丢掉了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已过弱冠之年的刘封却身骑战马始终跟在刘备身边助其周旋。

所谓患难见真情,即便刘备是块梆硬的冰块,刘封觉得也会被自己感化,可赤壁一战,刘备逐渐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刘封才意识到自己从头至尾都只是一个炮灰。

天下大变,为了占据领土,刘备将触角伸向了临近的益州,刘封赫然位列诸葛亮与赵云所率的西征军中。

围攻之策进展的相当之顺利,主力部队与西征军顺利在成都城下会师,建安十九年,再难坚守的刘璋宣布出降。

立下军功的刘备被封为副军中郎将,他重燃父亲重用自己之希望,因此在建安二十年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争夺战中异常勇猛。

刘备营中士兵受此鼓舞信心大振,作为对手的曹操却被气的破口大骂,不得已草草退场。

汉中已到刘备之手,刘封觉得战功赫赫的自己是时候应有一个权利的交代,他翘首以盼,等到的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汉中称王的刘备宣布立刘婵为太子的消息。

可这还不是最惨的,因为诸葛亮和刘备一起出手了。

为了避免刘封与亲生儿子夺嫡,刘备以“对孟达统领东三郡一事不放心”将刘封送去了以闭塞和荒芜环境而闻名的上庸。

理由说的是冠冕堂皇,实则就是不想让刘封呆在蜀汉的政治中心,只是可惜,这还只是刘封凄惨遭遇的开始。

因为东三郡出事了!

世人多知的说法是刘封不救关羽并且侵犯孟达这才导致了东三郡丢失,刘备为此大怒,盛怒之下将刘封赐死,可其实在这件事中,诸葛亮也发挥了很大的错误作用。

“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好不容易坐稳江山,刘备容忍不了一丝动摇集团根基的可能,诸葛亮这话一说,刘封的活路算是到了头。

处于当下,诸葛亮却是为了避免养子夺嫡,可放眼国家的长远发展,诸葛亮却是在冥冥之中扼杀了国家的一位可用之才。

所以刘封算的上是诸葛亮的第二次“误杀”!

排挤魏延

魏延是半路投靠到刘备这方阵营的,正因这样,一开始的他就是低人一等。

面对诸葛亮的无由呵斥,魏延从来都是忍气吞声,可是面对魏延提出的可用计谋,诸葛亮却从来都是嗤之以鼻。

首次北伐就是极具典型的一个例子。

当时征收长安关中之人是曹操的女婿,其是个出了名的庸才,不过是与曹操沾亲带故,才谋得镇守一方这一要职。

捕捉到这一情况,魏延不顾诸葛亮对自己的白眼,主动献计“此人胆怯无谋,若是丞相给予我五千兵马,我定不过实力就可到长安,保证让其启程而逃”。

上到兵马下至行军路线,魏延都计划的明明白白,眼瞅着是稳操胜券的一步棋,却是直直被诸葛亮给拦下了。

“深入孤军太过冒险,与其这样,倒不如走坦道,稳扎稳打”。

魏延还想再为自己解释一句,诸葛亮却摆手不听,并未采纳魏延的计谋,直接导致其五次北伐也并未实现《隆中对》中所定下的目标。

此事当然可惜,因此司马懿虽然承认诸葛亮是“天下之奇才”,却在最后多嘴说了一句“虑多决少”,这才屡屡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可其实诸葛亮被视作刘备身边的一抵三,魏延也从来都是出挑的精英人才。

自从跟了刘备之后,入川时魏延为其保驾,升为牙门将军,攻下汉中时,魏延依旧战功赫赫,坐上了镇远将军的位置。

只是可惜诸葛亮看不惯他的半路出家,总觉得其不够忠诚,对其总是听的少不信得多,最终让一位战功累累的英雄,竟然落得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悲壮下场。

诸葛亮是一个可用之才从来都是一件不容置喙的事情,人无完人,身处动荡时代,生而为人的诸葛亮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

无论是对马谡的错用、刘封的劝杀,甚至为魏延的不信,诸葛亮都有自己的考量,只不过是被眼下的时局束缚,忘记了“人才唯国所用,才能走的长远”处事之妙,冥冥之中扼杀了蜀汉称霸天下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蜀汉   建安   汉中   荆州   街亭   反间计   主公   头筹   战功   可惜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