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 马鞍落地化为山 千年冶铁文明 安徽省马鞍山市历史人文地理

马鞍山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马鞍山市名来源于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座下的乌骓宝马,想念主人义不独生滚地而亡,化鞍为山的感人故事。皖江文化是马鞍山的历史代表文化之一。

马鞍山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立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1956年10月12日,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

马鞍山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历史代表文化为皖江文化;地处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园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6个省级开发园区,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郑蒲港是安徽江北地区唯一的万吨级深水良港,定位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中心。


马鞍山市有采石矶、褒禅山、雨山湖等主要景点;马鞍山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西周时,马鞍山地域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抗日战争时人民军队建立了皖江抗日根据地,努力发展自己,打击敌人。

1949年1月29日,含山全境解放。1月30日,和县县城解放。4月20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西梁山国民党守军溃逃,马鞍山江北地区全部解放。4月22日晚,马鞍山江南地区国民党驻军大部逃离;4月24日,江淮军区第五军分区从和县渡江到达马鞍山矿区,进驻皖南电厂和马鞍山分矿,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位置境域

马鞍山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东部,横跨长江两岸,地处东经117°53'—118°52'、北纬31°24'—32°02'之间, 东邻南京市,西接芜湖市,北连合肥市和滁州市,南接宣城市,全市总面积40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湖积、冲积平原区下段,宁芜断陷盆地的中—南段,为条带状及星散状低平丘陵—宽广平整的堆积阶地—坦荡低洼的河湖平原的地貌组合。马鞍山市总体地势较平坦,略有北高南低之势。

区域内丘陵与平原呈不规则锯齿状作东北—西南向分布。山体主要由中生代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山势平缓,一般在150—250米。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域:北部、东北部为丘陵区;中部为黄土质粘性土组成的阶梯状平台(阶地),即岗丘区;南部为长江各支流冲积平原、河湖平原区,地形平坦。马鞍山市境内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北部,向东、向北延伸至江苏省境内。区内海拔最高458.8米,为位于东北部当涂县博望镇与江苏省溧水县交界处的横山。西北部沿江地带,分布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弧状小丘,依次为慈姥山、马鞍山、白壁山(人头矶)、西山、望夫山、宝积山、翠螺山。

水文

马鞍山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慈湖河、采石河、雨山河、六汾河、姑溪河、青山河、黄池河、运粮河、丹阳新河、博望河等,以及其他小河、支流与人工沟渠,均属长江水系;湖泊有石臼湖、丹阳湖、双潭湖、雨山湖等;水库有大兴塘水库、东方红水库、葛浦塘水库、迟村水库、甘坝水库、风坳水库、石窑头水库等,水域总面积约360平方千米。

气候

马鞍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与常年相近略偏少、气温正常,日照偏少。

矿产资源

马鞍山市已发现40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汽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7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马鞍山市是全国七大铁矿产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金矿、石膏、石灰土、钾长石、五氧化二矾、明矾石、高岭土和云母等。其中铁矿是马鞍山的主要矿产资源,矿区主要分布在南山、姑山、黄梅山等地,硫铁矿集中分布在市郊的向山、马山地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有的说是因为有地形像马鞍一样的山而得地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朝《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历史遗迹

凌家滩遗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是一处距今58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达220万平方米。凌家滩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认为,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陶店乡汪家山北坡龙潭洞,海拔23米,是中国江淮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洞穴遗址。和县猿人遗址自1974年—1980年,先后经和县文化局、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省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个猿人头盖骨,部分下颌骨和零星牙齿。1980和1981年两次发掘,发现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对研究直立人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县猿人总的形态与北京猿人较为相似,又有一些较进步的特征,均属晚期直立人。和县猿人遗址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南北方古人类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8年1月13日,和县猿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烟墩山遗址:是5300年前人类居住遗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2003年局部抢救性发掘,共出土400多件玉器、原始瓷器、陶器等重要文物和多处灶台及灰坑,是长江中下游上古时期重要的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烟墩山遗址在马鞍山市尚属首次发现, 它一举将马鞍山市的历史提前到了五千年前, 对研究该地区的早期文化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

含弓戏:是安徽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流行于含山、和县、巢县、无为、当涂、芜湖等地。因发源于含山,源为由盲艺人操弓拉二胡卖唱的滩簧,胡称“含弓”。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由零星祭拜到唐初始成规模,历经历朝历代,传承至今。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开始,历时三天,期间,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峰期达5万人,因祭拜者和游人甚多,逐步吸纳了小商品、农副产品贸易,同时出现了民间文艺活动,如玩龙灯、舞狮子、跑旱地、唱大戏等。2006年,“霸王祠三月三庙会”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石跳和合:是民间传说中象征男女相爱的神,取和谐美好之意。“跳和合”就是表现这一传说和形象的双人舞蹈,流传在马鞍山采石地区。“跳和合”既有吉祥的寓意,又有一定的娱乐性。一般是在春节,灯会、庙会或者大喜大庆的日子里和狮子舞、龙灯及其他节目同场表演。2008年,列入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花市树

桂花是马鞍山市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香樟树是马鞍山市的市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市居民的喜爱,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马鞍山市   安徽省   当涂县   当涂   和县   丹阳   马鞍山   芜湖   人文地理   长江   遗址   千年   历史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