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遇到宿命中的女神“田晓霞”,孙少平最终命运会如何?

如果没有遇到宿命中的女神“田晓霞”,孙少平最终命运会如何?

路遥先生用时6年、倾注心血写就的史诗级文学巨著《平凡的世界》多年来感动无数读者,小说一经问世,便成为90年代青年心中的“圣经”,这部完成于80年代中期的作品到今天仍然受到广大青年的欣赏的热爱,书中主人公的命运走向也一直是各年龄导书迷们的讨论热点。

1994年,刚满19岁的我中专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厂办图书室借阅到《平凡的世界》,刚看完第一页,便如获至宝,赶紧把三部曲带回宿舍阅读,书中荡气回肠的时代背景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每天花整晚的时间挑灯夜读,仅一周就把《平凡的世界》三部曲整体读完了一遍。作为文艺女青年,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爱情故事。网上90后、00后年轻读者在讨论《平凡的世界》爱情观时,几乎一边倒欣赏孙少安展现出的“真爱一个人,就不忍心拖她一起受苦,狠心放弃吃商品粮有编制的真爱润叶,转身与善良的村姑贺秀莲结为患难夫妻,而孙少平跨越阶层地位,以一名普通煤矿工人的身份,坚持与前途无量且美丽的省城记者恋爱的故事则得不到当代年轻读者的认可,大部分人指出孙少平在感情上过于固执、意气用事,田晓霞即使不牺牲,她和孙少平的感情也将被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消耗怠尽,最终以悲剧形式收尾。

遥想30年前我初读《平凡的世界》的那段时光,70后青年时代的爱情观可比现代90后、00后更为勇敢和纯粹。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一句歌词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们那代人似乎更加欣赏无视地位悬殊,坚持灵魂平等,勇敢追爱的孙少平。我在同学中属于晚熟型,身边女同学友早早在爱情世界里伤春悲秋之时,我还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而《平凡的世界》为混沌的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孙少平身穿白衬衫,充满诗人气质的形象充斥了我的青春白日梦,我憧憬着与“孙少平”能够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相知,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1994年9月30日,恰逢国庆节放假前夕,我下班后回宿舍收拾东西,准备搭乘末班车赶回家过节(那个年代没有黄金周也没有旅游业),舍友提醒我有人在窗外喊我的名字,我打开窗户,看到外面竟然集结了一帮中专同学,他们向我挥手示意,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出去玩。这帮同学通过集体校招的方式被当时一家正处于改制转型期的国企招录入职,人数占我们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因为人数众多,他们所在的公司就成了我们班同学聚会的主要集结地,那个年代的工厂管理远远没有现代企业严格,车间领导非常包容,对我们一帮小年轻隔三岔五去他们车间集结的情况早就见怪不怪,不仅不呵斥驱赶,还会在我们身后发出由衷的感叹之声:“有文化的年轻人看着就是舒服,这么重情重义。”公司门卫也跟我们逐渐熟稔起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拦阻我们进厂区,这在现代劳动纪律高度严明的今天看来,简直是刷新三观的行为(笑)。

通常情况下,是我这个单打独斗的“个体”去他们公司找他们会合,他们怎么今天到我这儿来集结了?我一边纳闷着一边欣喜的奔向热情似火的同学们。原来他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为来我的好朋友“小兰”过生日,小兰向来是个内敛害羞的女孩,她的生日会干嘛搞得这么大费周章呀!班长陈平指着站在人群中一位我不认识的高个子青年向我介绍:“这位是小兰的线长(英文LINE的简称),他平日对这帮学生新员工多有照顾,我们也应该侠义相助不是,他喜欢小兰,今天想借“小兰”过生日的好时机,当众当小兰表白,为了营造气氛,我们事先没给小兰通气,只约了她今晚到文化宫游乐园集合,因为小兰性格向来害羞腼腆,才特意找你过来帮忙,我担心大家一起哄,把她给吓跑了,你的任务是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要想办法把小兰给稳住。”

这番话说得行云流水、滴水不漏,逻辑看起来也严丝合缝,我不禁暗暗佩服起昔日班长心思缜密,考虑周全。而且这小子今天居然换下工装,穿上了雪白的衬衣,在路灯的映照下,颇有几分英俊潇洒的意味来,他的名字还有个“平”字,莫非我梦想中的“孙少平”出现了,同学三年也没觉得他有多帅呀!我脑子飞快的开起了小差,被同学们许裹挟着来到他们选定的表白地点(文化宫),趁着小兰还没来,陈平快速向大家说起了流程:等小兰一到,由我建议大家去坐碰碰车,然后大家提前两两组队,抢占碰碰车,把小兰和“线长”留在当地,创造他们同坐一辆碰碰车的机会,开碰碰车的时候大家找机会就向小兰和线长同乘的碰碰车发起攻击,好营造线长勇敢护花的形象,碰碰车活动结束后,线长会拿起事先藏在收费处的玫瑰花向小兰深情表白,大家等小兰接过玫瑰花,就在他们头顶抛洒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屑......各位看官,请原谅我们精心的策划的表白场景是如此的拙劣可笑,毕竟我们当年都还是二十岁不到的大孩子(笑)。

小兰没到,人群里有两位男士神情已经高度紧张,到了汗流浃背的地步,其中一个就是今晚的男主角“线长”,一位就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因为体育委员在学校曾经慷慨的借了一本世界名著《红与黑》给我,爱书如命的我看完后舍不得归还,以“借书”就是“送书”的理由赖着不还,他无奈作罢,所以我一直以《红与黑》的男主角名字“于连”来称呼他。这个“线长”紧张还好理解,“于连”这么紧张却是为何,我正奇怪,又被某位同学的问话带乱了节奏:“陈平,你哪里象煤矿子弟呀!衬衫这么白,是你妈妈洗的还是你妹妹洗的呀?”

“煤矿子弟”四个大字象探照灯一样射进我的大脑,陈平的形象瞬间和“孙少平”高度重合起来,糟糕!好象是心动的感觉!女主角还没登场,我这工作人员倒是乱了阵脚,“绝对是个巧合”我猛拍自己的脑袋,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

幸好小兰适时出现,大家一阵欢呼将她团团围住,我拉着她走到碰碰车区域,提议大家一起玩碰碰车。这种碰碰车每辆只能并排坐两人,大家根据原定剧情一拥而上抢碰碰车,思想正开小差的我和陈平、线长和小兰被落在了后面,小兰开心的对我说:“太好了,我本来就想和你同坐一辆车!”陈平眼疾手快,拉着我率先上车,硬是把“线长”和可怜的小兰留在原地,阴谋得逞的我们赶紧催促男、女主角上车就位。当时的电动碰碰车,设置的运行模式是启动10分钟后会自动停下,一群幼稚的年青人开着碰碰车开始你追我赶,场景好不热闹。

因为陈平同乘一辆车,我脑子思绪纷乱,片刻不能停歇,突然回忆起陈平曾在学校疯狂追求“班花”的事迹来,我们班花爱穿白色衣裙,与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赵雅芝扮演的白素贞有几分神似,素有“打铁班新白娘子”之称,想当年我还帮陈平递过情书,唉!谁让我当时全班年龄最小,又是个混沌未开的糊涂虫,每天除了上课,我都专心陪伴各位姐姐,活脱脱是个“打铁班最佳闺蜜”。“新白娘子”是铜矿子弟,肤白貌美,可能当年的铜矿效益好,福利高,衣食无忧,“新白娘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超脱气质,而煤矿的工作却是出了名的脏和累,生活条件艰苦,当时全国煤矿已经出现了拖欠工资的现象,许多煤矿工人的生活条件还不如农村人。

可惜这位“新白娘子”不是田晓霞,面对陈平密集的情书攻势,她始终不为所动,毕业后回到父母所在的矿里,快速与一位矿上工作的大学生喜结连理。陈平在毕业分别聚会上,哭得东倒西歪、涕泪横流,我则象极了小青,扶着“新白娘子”悠然离场......想到这里,刚刚萌芽的爱情小火苗瞬间暗淡下来,他早就心有所属(还是我认识的人),罢了罢了,此“平”非彼“平”,注定他不是我的菜。

碰碰车戛然而止,把大家拉回现实,我们都从碰碰车上下来,“线长”接过旁人递来的大捧玫瑰花,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枚戒指,单膝跪地,向小兰深情表白,小兰吓得手足无措,连连摆手后退,这位“线长”也是坚持不懈,站起来一把拉过小兰,把玫瑰花和戒指往她手上硬塞,小兰一把推开“线长”,两人拉扯中大捧玫瑰砰然落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正当我们这帮亲友团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收场的时候,“于连”从人群中挤出来,从掉在地上的玫瑰花中抽出一朵,径直递给了小兰,这突然插进来的剧情反转把全场吃瓜群众惊得目瞪口呆,最令人想不到的是小兰居然含羞带怯地接过了“于连”递给她的花。这剧情一波三折,让我们目不暇接,原定的“追爱”剧情直接变成了“横刀压爱”剧情,用的居然还是原主的道具。我们一方面为“于连”、小兰牵手成功欢呼雀跃,一方面又同情“线长”求爱不成的惨淡遭遇,只得把已到嘴边的欢呼声硬生生憋回胸腔。还是陈平最先反应过来,招呼大家去附近的卡拉OK唱歌为小兰庆生,才让一场闹剧暂时落下帷幕。

这件事情过后,陈平就在我心中彻底扎下了根,那个年代大家思想保守,很少有女生倒追男生,有句俗话叫做“男追女,隔层纱,女追男,难上难”,都说爱情就是一场比赛,谁先表白谁先输,再怎么动心,我还是要保持矜持。从那天起,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当想念陈平的时候就在日本上留下一篇散文或是一首短诗,少女情怀就是如此简单而纯粹,喜欢上一个人,就把他藏在心底,任爱意在自己专属的秘密花园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期间我还是会定期去陈平他们公司找要好的女同学玩,可能去的频次比其它同学稍稍多了一点,一些男同学开始在背后嘀咕我是不是去他们公司相对象来了。陈平对我态度还算热情,看到我来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这个时候我都会把握时机,在陈平面前把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劲儿展示得淋漓尽致,会和他一起讨论女孩子们不感兴趣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点评中国男足“亚洲杯”上的表现......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1996年的春节前夕,某天我在最要好的姐姐宿舍里休息,他忽然提到一年前陈平追求他们车间一位女孩遭拒绝的事情,感叹陈平爱情之路不顺,我气急败坏,情绪一下子没崩住,脱口而出:“真不知道他是什么眼光,眼睛瞎了吧!”大姐登时愣住,笑道:“莫不是你喜欢陈平,你跑我这里这么勤,原来不是来看我是专程来看他的呀!”猝不及防被人戳穿心思,我这老脸瞬间滚烫,“别瞎猜,没有的事!”我把头埋进书里,半天不敢抬头看姐姐。

春节放假期间,我们这帮上班两年的职场小嫩鸟开始忙碌起来,住得近的同学开始模仿大人相约到同学家里给长辈拜年,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纯真年代,信息不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如此真挚,不象现在,零点群发的祝福短信再也传递不出浓浓的温情。那年的大年初一上午,十几名同学组成的拜年团队浩浩荡荡来到我们家给我的父母拜年(可见当初我的人缘好到爆炸),我妈妈张罗了一桌子好菜款待我们同学,男同学也象个大学一样在席间推杯换盏起来,一位男同学没看到我爸爸上桌,问我:“伯父怎么不在?”我随口回了一句“我爸出去了!”男同学估计是没听清,惊讶的说:“你爸爸去世了呀!”这个时候我爸正好拜完年从屋外抬脚往里走,听到这话,心里立马咯登一下,心想:要坏,大过年的真不吉利。看着这帮孩子的真诚的笑脸,我爸只好强忍不快,和我妈一起招呼起客人来。1997年春节,我爸因患癌去世,去世前他对我妈说:“去年过年,听到女儿同学说我去世了,我就料到大事不好了......”

(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不管是不春节期间说话一定要注意,谨防祸从口出,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警世格言还是要遵守的)

话归正题,那天在我们家的酒桌上,陈平突然提议大家明天去他家聚一聚,这倒让我们感到意外,因为陈平家住在偏远的煤矿,这些年,他从来没有邀请同学去过他家。但是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这帮还没成家立业的年轻人可以象风一样来去自由,所以大家痛痛快快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行人在陈平的带领下,沿着运煤的专用火车路跋涉了1个多小时,看到一个被层层煤灰掩盖的低矮建筑群,陈平指着前方那密密麻麻低矮的房子,告诉我们“到了”。

如此不是此次邀约,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识到煤矿的真面目,到处都是黑色的煤灰,远处望去,几乎看不到房子的形状,从破败房顶的间隙里透出的灯光在提醒路过的人:这里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我们的到来瞬间把陈平家狭小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他的还在读书的妹妹为我们端来冒着热气的糖水,客厅的沙发旁边摆放着一张床,厨房的炭炉火烧得正旺,餐桌就放在离炭炉不足一米远的地方,家里唯一的一个房间,摆下一张单人床和写字台后就没有了落脚的地方。虽然空间狭小、设施简陋,但是房子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跟屋外的灰暗天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名男同学低声问陈平,他们家是不是还有其它的住处,不然怎么住下五口人,陈平告诉我们 ,客厅的床是父母休息的场所,我们坐着的沙发到了晚上翻开来就是一张床,可以供两个妹妹休息。我们都太年轻,掩饰不住错愕的表情,陈平倒也坦然,他把女同学请进他的房间,大家挤坐在他的床上,书桌上摆满了书,还放着一台看上去有些年头的录音机,陈平放进一盘磁盘,按下播放键,“其实你不懂我伤悲,就象白天不懂夜的黑......”悠扬的歌声响起,女同学们跟随音乐一起哼唱起来,缓解了同学们的局促不安。

陈平的母亲拿出家里的相册,向大家讲起陈平各个年龄段的趣事,我无意间瞥见“新白娘子”的照片居然也赫然在列,心中冷哼一声:“这小子还真是痴心不改呢!”

陈平母亲难掩心中自豪,说陈平打小就懂事,学习特别刻苦努力,其他的煤矿子弟一到放假就四处调皮捣蛋,陈平却只愿意待在家里学习,初中因成绩优异,还被评为区三好学生(全区只有一个名额),他的中考成绩在我们学校那一届400名学生中排在首位,完全可以进入市重点高中向高考发起冲击,但是因为家里太过困难,父母希望他早点上班贴补家用,那个时候的中专包分配工作,但是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厮杀,优秀如他也无法确定能否考上大学,成为那个年代寥寥无几的天之骄子。说到这里,陈平的母亲眼泛泪光,自责自己耽误的儿子的前程,陈平却搂过母亲的肩膀,劝慰母亲不要难过,他很满意目前的生活,这一幕又把我们几个女同学感动得泪水涟涟......

从陈平家返程后,和我要好的姐姐不放我回家,非拉着我到她宿舍留宿,好郑重的和我谈心:“虽然大家的家庭条件都不算太好,但陈平家的条件实在超出了她的认知,刚刚我去上洗手间,居然是需要排队的旱厕,里面跑出来好些虫子,看着就让人害怕。”姐姐告诫我:“他这样的家庭,只会拖累他,你不能头脑发挥,要不要继续喜欢这个人,可要考虑清楚了!”奈何我当时就是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傻姑娘,大姐的逆耳忠言我是一句也没听进去,我气鼓鼓的回答道:“只要他喜欢我,就算是火坑我也愿意陪他一起跳!”

看我态度如此坚决,大姐无奈的摇了摇头,伸出手拍了拍我的小脑瓜,说:“我看陈平这次请我们去他家,目的也不简单,估计也早就喜欢上你了,把他家的情况明明白白摆在你面前,看你会不会动摇,你明天就回厂里,我去找他谈一谈,非把你们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四天后,我接到了陈平给我写的第一封信,展开信纸,居然散发出一阵茉莉花的清香,原来他在信纸里夹了几朵茉莉花,信中写道:美丽、纯洁、善良的女孩,你在我心里就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我不忍心在这张纸上留下我拙劣的笔迹,害怕我的家境会给你带来困扰,所以久久不敢向你表白......可爱温柔的女孩,愿意牵我的手陪我一起走吗?

浪漫的气息瞬间击中了我,我终于体会到了润叶向孙少安表白后,“孙少安幸福的哭了,两只脚象踩在棉花堆里一样不听使唤”的感觉。我可不愿意当临场退缩的孙少安,我要去抓住我的爱人,我立即坐上公交车,奔赴陈平上班的公司,或许真是有心灵感应,我到站下车后居然看到陈平就站在路口,微笑着向我走来,他告诉我送他们下班的班车早就走了,但是他感觉我今天会来,一直站在路口等我,两个年轻人四目相投,不约而同的长吁一口气,又大笑起来。

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天晚上的月亮很圆,风很轻,陈平带着我在街边停停走走,请我吃辣得流泪的炒田螺,他缓缓的向我解释,从小兰被表白的那天起,他就对我呯然心动了,迟迟不敢表白心意是因为自己太过普通,害怕给不了我幸福。

我看着他的眼睛,读出《平凡的世界》书中熟记于心的金句:“在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合理和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你相信吗,未来要各你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其实在与你相同的时间里,也忍受着同样的孤独。那个人一定也怀着满心的期待,拥有一腔孤勇,穿过茫茫人海,也要与你相见。”

显然陈平没读过《平凡的世界》,听了我的话,他的眼睛瞬间被点亮,象看一个陌生人那样对我仔细端详一番,感叹道:“为什么我今天才认识你呢?你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女孩!”(此处应该感谢路遥先生的文笔和才情)

夜已深,陈平拦了一辆摩托车送我去姐姐宿舍,摩托风驰电掣,阵阵冷风从前方袭过来,仿佛要把人穿透,陈平把他的双手覆盖在我的双手上,陌生而温暖的温度从他的手心传递到我的内心。

1998年,我和陈平举办了婚礼,1999年儿子呱呱坠地,体验了四年的租房生活后,2023年终于在市区买下第一套房, 那年春节,我们全家人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吃年夜饭,公公婆婆激动落泪,上一辈人过得太苦了,好在晚年终于能够品味生活美酒的芬芳。

解决全家人的住房问题后,陈平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凭借勤奋好学的优势,他通过自学成为公司首批掌握平面制图、三维制图技术的核心工程师,也是公司第一位掌握日常会话英语和专业英语翻译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些年里,他被提拔为中层管理干部,当过公司高管,也曾遭遇排挤,被免职被冷藏,又利用自己技术能力触底反弹,重新掌握命运的节奏。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只要我们心灵充实,我相信再大的风雨后面依然隐藏着绚丽的彩虹,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止境的奋斗历程。

儿子19岁上大一的那一年,我建议他读一遍《平凡的世界》,提醒他这本书里有着父辈生活的烙印,儿子读完这三本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非常感人,但书名应该改成《苦难的世界》,这本书中的人命运坎坷波折,用尽力气只是为了过普通人生活,这么努力的主人公的结局是痛失挚爱和好日子即将来临的时候,亲人患绝症离世,这平凡的世界让人感到绝望。

是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70后年轻的时候,在充满痛苦的日子里寻找生活的美好,90后、00后在充满甜味泡沫的生活里寻找一杯苦咖啡警醒自己。

生活在慢慢逝去,而记忆将永存。

(写于2023年5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命运   碰碰车   子弟   宿命   玫瑰花   煤矿   男同学   女神   平凡   剧情   姐姐   瞬间   母亲   年代   同学   世界   公司   田晓霞   孙少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