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1953”工艺美术展在京开幕 近200件作品再现中国民间生活之美

“致敬1953”工艺美术展在京开幕 近200件作品再现中国民间生活之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3岁高龄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在“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开幕式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颁授仪式上致辞。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屏幕上播放着常沙娜在敦煌临摹壁画的影像片段。常沙娜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被称为“敦煌的女儿”。195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常沙娜在染织美术系任职,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作为海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曾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设计,以及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等许多国家重点建筑工程的建筑装饰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在致辞前向台下的常沙娜表示感谢。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两名参观者在一件瓷塑作品前驻足。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参观者在陶瓷作品前驻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参观者在拍摄一只来自云南建水的双耳四方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1953年张光宇设计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纪念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两名参观者在拍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与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相关文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参观者在拍摄一件织绣作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图书文献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一组陕西泥哨。陕西泥哨又称“娃娃哨”,是一种低温陶玩具,多描绘戏剧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有关中社火和秦腔人物的造型特点,经模具制作后加以彩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参观者在拍摄陕西泥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5月8日,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致敬1953:馆藏‘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作品选粹”展览现场,参观者在观看一套山水纹漆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孔斯琪/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敦煌   选粹   清华大学   作品   参观者   陕西   工艺美术   北京   展览会   中国民间   工艺品   民间   美术   记者   现场   艺术博物馆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