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文学:可以开展批评,但不必肆意诋毁

□季淼懿(西南大学)

近日,关于作家大冰作品的批判和诋毁声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大冰书中“祝你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的文学风格,永远充斥着文艺、浪漫、善良、情怀等风花雪月的词汇,曾是不少人年少时的记忆,但现在不少网友纷纷为自己“年少轻狂”时读过大冰的书表示后悔,一时间关于大冰作品的质疑、诋毁在网络中掀起浪潮。笔者认为,流行文学理应接受批评讨论和多样的声音,但是不必一

关于流行文学的争议一直都存在,而流行文学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契合时代的主流市场和价值观。几年前关于郭敬明文学的讨论也引发过广泛关注,一部分人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拜金主义”“功利社会”的色彩,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的文章具有“高观赏性”,其文章中有些句子写得“唯美浪漫”。作为郭敬明曾经的一名读者,笔者认为对其作品内涵和价值观确实值得批判,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作品存在的“审美价值”。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论是大冰还是郭敬明的作品,我们都应该秉持理性批判的思维,文学带给我们反思,这种思考过程恰恰才是阅读的内核。

不仅仅是流行文学作品,就连有关莫言作品的争议也一直都存在,不少人只拿出作品中的一两句话,或一两个片段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但实际上,这种解读已经完全脱离了作品本身,完全离开了整个作品的大环境,显然存在着“过度解读”之嫌。相反,《环球时报》的“任罡风”虽然是从正面肯定了莫言的作品,但是这样的定性本身也是一种“武断”,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在我们读万卷书的路上,不必因为自己曾经有过的“幼稚想法”后悔,也不必去一味抹黑和诋毁“流行文学”,文学创作是个大浪淘金的过程,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的双重考验。不难发现,大冰的读者在阅读他作品时大多是中学阶段,而现在这样一批人随着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熟和变化,逐渐发现他的作品经不起推敲。其实跳出来看,这正是文学阅读带来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中“去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但也不断抛弃。

当然,文学作品的价值远不只是获得大众认可这么简单,其蕴含的精神内核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写照和反思更加重要,在阅读欣赏文学的时候,我们要永远怀着一颗批判和反思的心,“择其善者而从之”,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优秀的文学值得细嚼慢咽反复品读,而俗套的作品注定速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罡风   文学   文学作品   内核   价值观   笔者   批评   后悔   读者   过程   优秀   价值   发现   时间   社会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