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714亿元!1.6万家次基金持有科创50公司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作为科创板“试验田”中的“尖子生”,科创50成份股公司目前已全部完成2022年年报披露,除红筹企业中芯国际外,其余公司也已完成2023年一季报披露。

数据显示,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106亿元、归母净利润714亿元,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50%和整体净利润的63%,与2021年相比分别提升8个、12个百分点,继续发挥板块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2023年一季度,科创50公司开局良好,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

科创50公司获得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青睐。根据2022年年报,合计约1.6万家次基金持有科创50成份股,持股数量占流通股的平均比例达28%,其中20只成份股的基金持股比例超过30%。

科创50公司业绩再创新高

2022年度,科创50公司承压前行,稳扎稳打筑牢优势基本盘,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06亿元和714亿元,同比增速均达到44%。

其中,44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7家公司营业收入翻番;45家公司实现盈利,暂未盈利的5家公司均为上市时未盈利公司,3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翻番。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科创50公司苦练“内功”,持续提升盈利质量,为科创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3年来,科创50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7%、63%,大全能源、长远锂科、复旦微电等1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海光信息、奇安信、芯原股份3家公司扭亏为盈。扣除偶发性和特殊类损益后,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69%,企业经营成果增长显著;同时,科创50公司2022年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合计流入876亿元,同比增加55%,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的35%下降3个百分点至32%,科创50公司业绩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得到提升。

2023年一季度,科创50公司开局良好,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13%;1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

多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后取得跨越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科创50成份股公司中,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已实现扣非前后归母净利润均为正,成功摘“U”。其中,沪硅产业、芯原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22%、455%,中芯国际在归母净利润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13%的增速,九号公司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9.7%。上市时尚未盈利的奇安信抓住网络安全领域需求扩张机遇,打通销售、产品、研发、服务等内部多环节,公司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701万元,为科创板上市以来首次实现盈利。

在自身发展同时,科创50公司以现金分红等形式积极回报投资者。据统计,36家公司推出2022年度现金分红方案,累计拟分红206亿元,其中大全能源、中国通号、传音控股、天合光能分红金额分别达到77亿元、18亿元、14亿元、10亿元。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2023年年初以来,科创50指数稳中有升,累计涨幅13%,领先各主要指数。经过仅2年多的发展,科创50ETF已迅速成长为A股第四大宽基指数ETF。科创50公司也获得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青睐,根据2022年年报,合计约1.6万家次基金持有科创50成份股,持股数量占流通股的平均比例达28%,其中20只成份股基金持股比例超过30%。

聚焦硬核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50公司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相关企业18家,光伏领域企业6家,动力电池领域企业5家,形成了科创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代表。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科创板公司创新的重要保障。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达513亿元,同比增长37%,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数达21%,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作为国内基带芯片领军者,翱捷科技连续两年投入金额均超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45%,同时受益于新一代芯片产品结构占比逐步提升以及芯片定制和IP授权业务增幅较大,2022年公司亏损金额由5.9亿元大幅收窄至2.5亿元。

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是科创板公司宝贵的资源之一,科创50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合计5.27万人,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33%。澜起科技作为全球3家主要内存接口芯片厂商之一,研发人员占比达73%。

同时,科创板积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为持续扩产、创新研发募集资金。在科创50公司中,23家次公司已发布过再融资方案,合计拟募集资金959亿元,其中20家次公司再融资申请已注册生效。

天合光能、天奈科技、纳微科技3家公司综合运用定增、发行可转债的融资方式,连续2次推出再融资方案,为占领更高市场份额、加速进口替代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通过两轮融资自建部分上游产能,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国产纳米微球龙头纳微科技灵活运用简易程序定增和可转债两种再融资方式,加快产品迭代升级,扩展下游应用领域,提升国产替代渗透率。

融入国际供应链参与全球竞争

科创50公司以成熟产品积极融入国际供应链,输出中国产业实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2022年度,科创50公司合计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511亿元,同比增长15%,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平均达30%,其中11家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

全球户用储能龙头派能科技,公司户用储能在欧洲、英国、南非等市场份额领先,并积极扩展日本和美国市场。2022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03%。国内微型逆变器龙头禾迈股份凭借业内领先的产品功率密度,以及相同功率下较海外主要竞争者更低的生产成本,国际市场拓展顺利,公司海外业务收入20222年同比增长187%,有望加速微型逆变器领域出海替代进程。

科创50公司产品组团“走出去”的同时,也引来国际投资者纷纷将更多目光转向科创板市场,加速将科创50指数成份股纳入“投资篮子”。目前,已有214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股通标的,其中科创50成份股达41只;已有67只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核心指数体系,其中科创50成份股26只,占比近四成,其中20家同时纳入三大指数。

此外,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发布以来,外资获入市科创板新通道,美国、日本、英国等多地境外交易所发布科创50指数ETF产品,据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已有超过10只科创50指数ETF产品在境外多地上市,合计规模约为25亿元,为海外投资者开辟了投资科创板的新通道。

科创50公司还通过境外发行GDR的方式主动走进国际投资者视野,打通国际国内双重融资渠道。中控技术近日已完成GDR发行,募集资金5.65亿美元,同时在资本赋能下进一步向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扩张,与沙特阿美、壳牌、科思创、埃克森美孚及巴斯夫等国际客户进行业务合作,向全球一流梯队进军。此外,奕瑞科技、芯原股份、中控技术和天能股份也已在紧锣密鼓筹划通过发行GDR进行融资。

责编:王昭丞

校对:杨立林


2023证券时报创投金鹰奖暨创业企业新苗奖评选正式启动

↓↓↓


乘全面注册制东风,证券时报官网全新升级

隆重上线“信披+”频道↓↓↓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股事会专栏投资小红书e公司调查时报会客厅十大明星私募访谈突发!直升机坠落西安白鹿仓景区,机身明显受损!梅西被停赛停训停薪,啥情况?港股、A50走低…深夜大利空!石油、美股暴跌!多次熔断,又有银行股崩了!“华尔街狼王” 被盯上,暴跌超20%云南保山5.2级地震!已致3人轻伤,乡镇卫生院受损严重!大理、临沧等都有震感…20万+!比亚迪4月销量又爆了,这一数据亮了重大人员伤亡!应急管理部紧急发布事故警示突发闪崩!暂停交易!港股、A50大跳水,啥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基金   净利   光能   公司   净利润   证券时报   平均   指数   成份股   海外   年度   股份   国际   产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