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河南,县委书记一问三不知,主席的做法至今仍值得膜拜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正值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后不久,毛主席前往河南视察。

毛主席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会上毛主席问了三个问题后,自认为工作资料准备充足齐全的年轻县委书记,居然满脑门子汗地一条都答不上来。

那么毛主席到底问了什么样的问题?而那位起先还自信满满的县委书记的“下场”又会怎么样呢?


主席随意的三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详细地了解各地情况,更好地展开工作,主席曾多次外出视察,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检查当地社会主义发展状况。

毛主席外出视察

1958年,毛主席便到了河南视察。河南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出产地,更是新中国重要的人口大省,于1958年末人口就已经达到4943万,经济则以60.76亿元位列全国前10强,因此毛主席格外重视河南。

毛主席在河南视察期间,让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召集了7个县的县委书记以及4个地委书记,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而南阳县委书记魏兆铭就是这7个县委书记中的一员。

魏兆铭,祖籍为山东省莒县人,自1948年之后开始便在河南担任重要职位。1953年,时年仅29岁就成为南阳县的县长,两年后任职南阳县委书记。工作中魏兆铭事无巨细,是群众眼中兢兢业业的好干部。

毛主席发表讲话

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表现机会,魏兆铭事前召集了各部门中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县委县政府中写材料的能手,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工作会,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查遗补漏,建言献策,以确保这次座谈会不出差错,并在会后加班加点地连夜地汇总成册,形成了两大本洋洋洒洒、内容详实的书面材料。

第二天一早会议即将开始前,魏兆铭才带着厚厚的材料匆匆赶到现场,杯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着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与其他的参会人员一起,依次同毛主席握手、寒暄。

主席笑容可掬地同大家打着招呼,显得格外平易近人,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自然而然地会议渐渐进入了主题,各地的干部们也都开始逐个地汇报起自己的工作。

吴芝圃

随着会议的继续,魏兆铭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他一边听着其它各县同志的汇报,一边整理修正着自己的思绪,并不断地在脑海加入需要补充的内容。

轮到魏兆铭的时候,他自信满满地坐正了姿势,打开了两本厚厚的材料,准备向主席汇报的时候,主席却面带笑容地出手止住了他。

说道:“魏书记,你们南阳多少年来一直是个相当出名的地方啊,我很早就想去看一看瞧一瞧,一直也没能去成。你是南阳的县委书记,我记得有一句话,叫作‘二十八宿走南阳’,不过你知道这二十八宿中,是谁排首位吗?”

南阳行政区域图

魏兆铭一下子就懵了,绝对想不到主席会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刚刚还胸有成竹的他一时语塞,迟迟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见他答不上来,毛主席也并没有为难他,只是又自问自答地说道:二十八宿也叫云台二十八将,以邓禹为首,邓禹就是你们南阳新野人。

听了此话后众人表现出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而魏兆铭也露出了怪不得主席会问这个问题的表情。

邓禹画像

可还没有等魏兆铭缓过神来,主席又紧接着问道:

“南阳,过去也叫宛城,历史上可是个藏龙卧虎的好地方,就连诸葛亮也曾隐居在南阳的卧龙岗,诸葛亮是那里人,丞相又为何入南阳,你知道吗?”

虽说魏兆铭经过第一个问题后思想上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但还是没有想到毛主席会问这样一个与他的准备材料毫不相干的问题。他的历史知识虽说也是有一些的,但与历史知识渊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毛主席相比,却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

诸葛亮

他知道诸葛亮曾经居住在南阳,但诸葛亮究竟是哪里人,又为什么会来南阳,他还真的不知道,所以此刻脑门子上已经出了一层细细的汗。

毛主席仍然没有介意,继续自问自答地说:诸葛亮,琅琊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至于丞相为何入南阳,主席简单地说了句:琅琊战乱,百姓的日子苦啊。

毛主席自幼熟读史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所以对其中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而作为当地父母官的魏兆铭,对南阳的这些历史却并不了解,当下也变得紧张起来,一时涨红着脸,羞愧得不知该作何答,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

幸好这个时候,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吴芝圃还算是见多识广——他开口接过这个话题,为魏兆铭解了围。

“在诸葛亮十三岁时,临沂战事频起,百姓流离失所,为了保命,一家人在家主诸葛玄的带领下跑到荆州、豫章一带躲避战乱,在投靠亲友不成,身边亲人相继离世,姐姐也嫁入了当地名门,只剩下他和弟弟相依为命的时候,于是就跑到南阳郡过起了隐居读书的生活。”

吴芝圃从宛城当时社会的黑暗,士族阶层的斗争,百姓的疾苦,频起的战乱,南阳环境的安定,社会的祥和,百姓生活的相对富足与幸福,以及家主诸葛玄为何带领一家逃到荆州,又如何来到南阳,并最终在南阳落下脚来的经过,一层层、一段段,将其中缘由经过讲得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听了他的回答之后,毛主席连连点头,在场众人见主席点头,场面总算是缓和了下来。

然而正当魏兆铭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主席转向魏兆铭说:“既然你对历史问题不是很了解,那么我问你一个工作范围内的问题,作为南阳的父母官,这个问题你应该比在场的任何一位都要清楚。你知道现在南阳县的老百姓,普通人每个月能吃到几两香油吗?”

主席的这一问题再次让魏兆铭汗如雨下,要知道他平时多是关注全县的整体生产和发展,而有关民生的问题他却很少关注,他连自己家吃几两香油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普通老百姓家的吃食问题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然而到此时他才真真切切的明白主席这么问他问题的用意,他们这些政府官员并不是以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写一堆有着漂亮文字的文章就可以了,而是应该走到民众中去,去切实体会民众的疾苦与需求,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才是最主要的。

主席的这三问,看似是随意为之,但其实却是希望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能将人民放在心中,但身为当地的父母官的魏兆铭,他一没有了解当地的历史,二没有切实地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事实上是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呀,这确实不该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官所应有的表现。

想到这里,魏兆铭心中充满了愧疚,于是赶紧站起身,向主席道歉:“主席,对不起,是我错了!”

毛主席听取汇报

主席视察四川,同样的三问,同样的场面

其实,早在1958年的3月份,毛主席视察四川的时候,就问过同样的三个问题,但结果是同样的三问,同样的场面,干部们同样地都回答不上来。

当时是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一次经济会议,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等一众党和国家人领导人都参加了这场会议,体现出了这场会议的规格之高。

毛主席和其他高级领导人

为了迎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到来,四川的干部倾心倾力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将各部门全都动员起来,汇总成系统全面的材料,比起魏兆铭的准备工作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主席在入住成都之后,也同样找人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的历史人文资料。他还饶有兴趣地让其他同志也跟着学一学看一看,但显然其他同志没有怎么用心看进去。他们始终将重心放在了汇报工作上,力求自己的政绩完美,能够让毛主席满意。

然后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毛主席同样提出了3个他们准备材料中并没有的问题,结果也出现了同样一度尴尬的场面。

成都市行政区划图

毛主席的第一问:成都,为什么会叫成都?

毛主席的问题抛出来后,在场那些自认为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的当地干部们皆面面相觑,都回答不出来为什么。也有人尝试着,将自己理解的答案说出来,但毛主席听完也只是摇了摇头。

会后,为了补上这一课,当地干部们专门着人集中力量查阅了大量资料,汇编为《成都的由来》递交给了毛主席。

史记

而有关成都的由来,也被找了出来,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明确记载:“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看到这篇汇编,毛主席总算点了点头。毛主席的第二问:这里是岷江,为何这个工程却叫都江堰?

作为当时有着6.6亿人口的大国领袖,毛主席深知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灌溉,因此毛主席特地去视察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

1958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根据日程安排,在周总理、李井泉等与会人员的陪同下,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共灌县县委书记陈彬等当地党政领导负责了接待工作。

在主席到来之前,李井泉特地找到了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张建忠,让他准备应答毛主席的提问。

不过就在张建忠信心满满的介绍都江堰时,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里是岷江,为何这个工程却叫都江堰?

岷江

张建忠尽管是担任都江堰管理处处长多年,但同魏兆铭一样,他将工作中的主要精放在了日常管理上,对都江堰的历史也没有作过多的研究,所以在听到这个问题后,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作何解释,包括在场的众人也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过这个时候,毛主席看了看众人,却也没有为难大家,而是自己给出了答案:岷江中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后人为了统称这一地区,故称为都江堰。

主席的答案,使在场的人对都江堰的认识,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毛主席的第三问:宝瓶口的岩石会不会被冲毁?

宝瓶口

主席所说的宝瓶口处的岩石,其实不容易被冲毁的,张建忠表示因为宝瓶口所处的位置属于粒岩,岩层坚硬,即便是经过反复冲刷也都不容易被冲毁。

可主席在听到这样的回答后却提出了个很宏大的时间区间:“100万年之后呢?”

主席的话音刚落,在场的众人不由得陷入沉思,此时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主席在刻意刁难,因为随着地壳运动,谁也不能保证宝瓶口会不会坚固如初,而这对于以都江堰为依赖的人民群众来说,却是息息相关的。

李井泉

李井泉等四川干部意识到,正如都江堰本身一样,在建造之出,劳民伤财花费巨大,但究其本身,却是一个利国利民且千秋万代的民生问题,考虑到其背后的深意,事后,这些参加会议的工作人员们特地组织成立了工作组,用大量钢筋混凝土将整个离堆附近的土层又加固了一番,已做到更加坚固。

而事实上也证明主席这一问题提出的正确性,因为就在之后震惊世界的四川大地震中,宝瓶口这里的离堆也因为强烈的地震受到了影响,但因为有着之前的强力加固,并没有遭受到损害,不得不让人感慨主席的英明提醒。


主席的建议,值得学习

毛主席在视察工作的时候,敏锐察觉到数量不在少数的年轻干部不注重实际,汇报工作时甚至存在浮夸这种情况的发生,让主席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毛主席

因此在魏兆铭汇报工作时,主席首先关心的不是那些汇报材料,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的生活。

而魏兆铭的错误,其实就是过分看重汇报材料,注重表面文章,从而忽略了深入群众生活。事实上来讲,说到底魏兆铭虽说是在汇报中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面子工程上,但他在工作中的成果,群众是有目共睹,毛主席也是看得见的。

因此在提出对魏兆铭的处罚时,主席只略一沉思,与其说是给与惩罚,还不如说是建议来的要贴切些:“为官并不是说高高在上,当一方父母官,要将群众放在第一位。出来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熟稔于心以外,还要融入到群众中去,只有了解群众,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

为人民服务

魏兆铭听完后连连点头,也表示一定会虚心的学习,并在之后的工作中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坚决落实到实处。

主席的这两次视察,究其根本也都是主讲要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只有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根本的国本,而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便是因为他始终能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也真正的做到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河南   岷江   都江堰   主席   南阳   父母官   瓶口   成都   场面   做法   群众   干部   会议   材料   工作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