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喜欢自拍?揭秘自拍背后的3种心理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盈

外出游玩时,你是喜欢顺着自己的目光拍摄风景,还是抬高手臂、摆好表情来张自拍?在一些人看来,自拍是件肤浅做作的事情,目的只是为了向他人炫耀。但近日,美国《社会心理与人格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拍其实服务于更深层的心理需求。

研究人员梳理了多项相关研究,共包含2100多名参与者。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需要设想多个场景,比如与朋友在海滩上度过一天等。结果显示,参与者觉得这件事越有意义,就越有可能自拍。还有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该结论:当参与者回顾最近发表在社交平台上的照片时,那些与自己无关的照片更能让他们联想到当时的实际体验,而自拍照则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意义感。

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后扎卡里·尼斯表示,综合这些研究后我们发现,自拍并不都是虚荣心在作祟,它也能帮助记录事件的意义,便于未来回首往事,而且人们对用哪种视角拍自己想要的照片有一种天然的直觉,比如当参与者的拍摄目标是突显意义,就会更喜欢自拍照,如果自己没有出镜,他们对照片的评分就会降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将自拍照与意义联系起来,主要有3点原因。

一是受记忆类型的影响。人的记忆一般分为语义记忆,如记单词、公式等;程序记忆,如办事流程等;肌肉记忆,如游泳、骑车等;以及自传体记忆,或称情境记忆,如生日派对、毕业典礼等有本人参与的事情,这部分记忆往往最为牢固。所以,当一个人觉得某件事很有意义,想留下深刻印象,就会把自己放到情境中,留下自拍照;如果是大型展览等对本人不太重要的事情,把客观景物拍下来即可,相当于一种语义记忆,也就不需要本人出镜。

二是人们能从自己参与的事件中发现个人价值。如果照片中没有自己,那么这个人就是处在观察者的角色,很难与自身的意义联系在一起,而通过自拍照,人们能确切地回忆起自己参与过的事情,从而更加肯定自己对于周围人以及社会的价值。

三是人们有被肯定的需求。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青少年处于寻找存在意义的阶段,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发自拍照就是寻求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等人们有了一技之长以后,就可以用工作等内容替代自拍的作用。有自恋型人格倾向的人,可能长大后依然选择发自拍照来寻求关注,不过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行,周围人可以在现实中多肯定他们,帮助他们摆脱依赖。

除了过度沉迷,也有一些人对自拍非常排斥,这两种都不是理智的态度。肖震宇表示,当遇到一些人生节点,如毕业典礼、婚礼等,如果不留下照片,将来可能多少会感到遗憾,因此在重要的场合自拍有益无害,但过犹不及,平时还是要遵循适度原则,不要把个人价值建立在自拍照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天等   卡里   尼斯   中国科学院   自拍   心理   语义   参与者   情境   心理健康   意义   事情   记忆   价值   照片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