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搬砖少年”回乡当公务员,众人感到可惜,本人回应很真实

现在经常有人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家境清贫的学生总要面对很多的现实难题,就算是考上了好大学、拿到了高文凭,也会被人说成是“小镇做题家”。

如果能够凭本事考上清华北大,那么人生境遇就会大不相同,从顶尖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是社会渴求的高水平人才,大多走向了精英圈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想法是比较现实的,再加上激烈的职场竞争,选择考公考编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的学生,可是从名校毕业去当公务员,很多人就觉得有些可惜,清华“搬砖少年”却给出了一个清醒而真实的答案,让人颇有感慨。

被清华录取时在搬砖,毕业后却选择回乡当公务员,都说有点可惜

提到林万东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一提到录取通知书送到的时候还在搬砖,或许人们就有了一些印象,还记得他质朴的样子打动了不少人。

清华大学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习殿堂,能考入其中的不是学霸就是天才,而林万东就是典型的“寒门贵子”,从小家境贫寒,全靠着父母辛苦打工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才凭借713分的高分考上了清华大学。

当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的时候,他正和母亲在工地搬砖,通过辛苦地工作来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当网友看到瘦弱且坚强的林万东后,都被他感动了,从而送给了他一个“搬砖少年”的称号。

清华校长甚至在迎接新生的时候特意去接待了林万东,还把他的故事和清华校训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是很多学生学习的榜样。

时隔四年,林万东也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很多人以为他已经鲤鱼跃龙门,将来肯定是要留在北京或者是进入科研机构工作。

但是他却出现贼在了云南省定向选调生名单里面,也就是说他选择回到家乡当公务员,这样的选择和人们印象里清华精英学子不一样,都觉得有些可惜了,甚至还有些觉得大材小用。

面对众人的不理解,林万东出面解释,“忠孝两全”也不是不可能

众人对于林万东的选择很不理解,就连亲朋好友都觉得可惜,但是他本人却看得很开,而且想法也是非常真实而感人的。

他先是表示并非所有清华的学生都适合搞科研,对自己而言回乡当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至于原因他也从不遮掩,就是希望能够回家乡照顾自己的父母,父亲去世了,母亲身体也越来越差,自己在身边也能方便照顾。

另外他觉得家乡才是他真正的根,自己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回馈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只不过和那些科研人员的贡献方向不一样而已。

其实仔细想想,现代社会是一个“拼”的时代,林万东虽是清华学子,但家世背景并不好,在大城市也未必能有好发展,回到家乡反而能实现人生价值,既能助力家乡建设,也能孝顺父母,如此看来“忠孝两全”也不是不可能。

这么想来回乡当公务员确实是林万东最好的选择,他人也没必要觉得可惜,有如此清醒且懂得感恩的学生加入家乡建设也是一件好事。

名校毕业追求铁饭碗现象增多,并非学生没志气,而是现实太残酷

虽说林万东主要是想要回家照顾母亲,又有了选调生的好机会,选择回乡当公务员也是不错的,但是名校毕业生考公考编的现象越来越多,让编制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于是有些人就觉得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却非要和普通人抢饭碗。

还有一些人觉得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英学子,应该去搞科研,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而不是只想要安逸的“铁饭碗”,那样就是辜负了学校的教育与培养。

在笔者看来,学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而且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不管是进入体制内还是去搞科研,只要学生自己过得舒心且能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没什么问题。

而且现在职场竞争激烈,内卷现象越来越严重,名校生的优势也在下降,追求安稳并非学生没志气,而是综合考量之下做出的选择,他人没必要挑刺,尊重和理解学生的选择才是正确做法。

【笔者寄语】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谁也不能规定名校毕业就必须得去搞科研,在体制内做出贡献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和理解林万东的选择,期待着他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孝两全”,既照顾好家人又能做出好成绩来。

话题:你如何看待名校毕业生追求铁饭碗的现象?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清华   回乡   公务员   可惜   清华大学   寒门   铁饭碗   贵子   名校   学子   家乡   科研   现象   父母   少年   真实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