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龙宁英:从仁农内到一个人的城市

从仁农内到一个人的城市

——吴军辉《蹚过湘西的河流》赏析

文/龙宁英

时序还在冬天,一场大病初愈,走路还是气喘吁吁的,我到体育广场边的一个小店里拿一本书。一本巴掌厚的书籍,来回一千五百米,走得我大汗淋漓,衣服湿透。回到家后,急忙换下汗湿的衣服,否则尚未完全痊愈的身体就又会雪上加霜。

《蹚过湘西的河流》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吴军辉,作家出版社出版。

军辉是我的老乡,长期在军营机关工作,虽说是一名军人,却是军人里的秀才,喜欢写诗作文。二十年前,他工作的军营就在县城,时常拿自己创作的诗歌和他战友的作品给文联投稿。军营和地方多有互动,我们文化单位举办文学活动,或座谈会文学交流的时候,从没有忘记给部队军营留一个席位,有时候是军辉来参会,有时候是他的战友来。时间过去几年,军辉创作发表的作品逐渐增多,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无悔的攀援》。后来,军辉结婚生子,又调到军分区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好像没了文学情怀,我们也少了联系,相互疏远。

忽然有一天,接到军辉电话,告诉我他出版了新书,托人带到花垣了,放在某处,辛苦我自己去拿一下。

手捧着还散发墨香的新书,看那熟悉的名字,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虽然我们很多年没有见面了,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军辉一直没有放弃写作,人生之路熙熙攘攘,而他内心深处,依然给文学留一角躬耕之亩。文字的日积月累,又一部新著出版——也就是摆在我面前的这部散文集《蹚过湘西的河流》。

翻阅《蹚过湘西的河流》,发现其中大部分篇目,写的都是湘西人、湘西事,很多文字是对家乡人、事的追忆和怀想,读起来让人感动又亲切,就如作者说的,“火热的军营不仅有铿锵的气质,豪迈的激情,也有家国意气,儿女情长。”二十余载军营生涯,他的身心没有离开这片深爱的土地。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蹚过湘西的河流》里,大多数篇章所要表达的,亦是这样的情愫。

军辉作为一名军营干部,文字里清晰保留着理性。他不随波逐流,他的文字可以天马行空,但他又不一意孤行,读着他的文字,我的想象中会反复出现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人,一张大网朝着天空抛撒,却又能沉着稳健地从水里拖回,收获丰厚的鱼虾,在草地上活蹦乱跳。

这样的场景是美妙的,这样的行文也是美妙的。

每个人都有乡愁,军辉也是,身为军人,军辉的文章既饱含豪迈深沉的情怀,又蕴藉朴素细腻的情感。记得多年前,我的中篇小说《满地黄花》发表了,吴军辉读得激情澎湃,即兴写了一首诗评论《又见黄花黄》,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他说他太喜欢这篇小说了,写的是他家乡的山,他对这座山太熟悉不过,然后他问我,怎么不把它写成一个长篇呢?这篇小说的背景地,就是军辉家乡的一座高山,我们中学时期一座校办农场。我回答他说以后一定写。但是光阴荏苒,过去那么多年,我还是没有写,军辉倒是自己亲自动笔,写起来了,把对故乡的怀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蹚过湘西的河流》之《怀恋仁农内》即是。

《怀恋仁农内》写的也是他家乡的一座名字叫“仁农内”的山坡和山坡下人家发生的事情。从仁农内蔓延开去,他洋洋洒洒写了近一万四千字:陪护受伤的水牯牛、失火烧山自杀的新媳妇、山坳深处诡异的阿弥陀佛石像,秀和、明成堂哥、会兽医的堂侄、又是赤脚医生又是护林员的伯父等等,他们的命运,我的怀恋,都和仁农内紧紧连在一起,“很多年后,那些电影的剧本我几乎都看过,只是再也没有唤回小时候的兴奋和感动。”

十五岁那年,军辉家里的当家水牯从仁农内的悬崖跌落,摔断两条腿。山路逼仄,水牯乃庞然大物,无法抬回家医治。牛是农家宝,回不了家治疗就在山里治疗。父亲拿出家里翻晒谷物的竹晒簟支撑一个简易牛棚,请兽医上山给水牯牛治疗腿伤。简易牛棚旁边,父子俩就地取材,以四根杉木树为柱,搭起一片茅屋,父子俩轮流住在茅屋上陪伴受伤的水牯,白天是军辉,夜晚是父亲。军辉采割牛草一日两餐给水牯牛煮食,其余时间看书、写小说,或者漫无目的在山里闲逛、唱歌、喊山、看山顶上被山风吹得摇摇晃晃的风动石,不时还有寨子里的同龄玩伴上山和他玩耍,因此,山里的日子不孤单不寂寞,别有情趣。遗憾的是水牯牛腿伤太重,最终没能站起,被父亲忍痛宰杀。

仁农内是苗语名,是吃人坡之意,然而,山坡并不吃人,反倒是护寨,因而在作者童年与少年记忆里,留给作者的是它的每一处都有迹可循,每一处都有情节有故事,是一个人行走江湖时能够慰藉心灵的怀恋。

《鸟儿飞》是一篇怀念父亲的文字,它记叙了作者对逝去父亲的缅怀。父亲说,他死后不会变鬼怪吓唬人,它要变作一只鸟。这是一位善良老人的愿望。于是,父亲去世后,一只小鸟反复在作者的生活中出现。这是一种臆想,是一种心灵感应,它从作者的生活中飞过,更从作者的心灵里飞过,是作者无限牵念父亲的一种寄托,一看却直入人心。读罢该文让我们懂得,“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不妨静下心思听听鸟儿的歌唱,看看鸟儿飞翔,再默默地告诉自己,生活会多有不如人意处,人世间会袭来百般风雨。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好好生活,无愧于容纳我们这般任性来往的天与地,情与爱。”

《青春的记忆》从头开始一直叙说着青春年少的情愫,意识里蓝得透彻的青春、一年年消逝远去的青春,让人读得心生苍凉,感叹万千,后来就突然话头一转,还是提起家乡那条古苗河,古苗河神奇的白水河段,白水河与《山海经》描述多相似之处:“白水出焉,而生白焉。”记忆闸门一旦开启,思绪如奔马,似江河,一泻千里。

军辉从部队转业后,去到林业部门工作。我不知道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还是组织分配,可冥冥中好像注定他与生态有缘。他一直热爱大自然,进入林业部门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森林与鸟、森林与人、森林与大千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自然而然流水一般涌入他的笔端,有赞美,更有责问。

《一个人的城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湘西花垣苗乡广为流传了很多年,家喻户晓。作者把它写成了书面文字。要达到多么深厚的修为和造诣,才能把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改写成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呢?成兵的家在湘西一个名牛角寨的悬崖之上,十几户人家的寨子,在他嘴里就是比衡阳、比长沙还大的城市,也许在他心里本来就是这样的。他从寨子走出去,为了爱情,他把一个小城姑娘花妮骗回他悬崖上的“牛角市”来,几乎从头至尾都是骗,花妮居然相信了他的谎言,跟着他回到了“牛角市”来生活,还生育了一大群孩子,但成兵最终又把花妮遗弃在这个孤独的“牛角市”里。好在虽然成兵背叛誓言,丢弃花妮,但这座“城市”没有抛弃她,她还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有些善意的谎言可以得到人们的原谅,因为他的本意是出于好心;有些谎言是出于自私的本能,这是令人唾弃的。在《一个人的城市》里,不管是说谎的成兵还是受骗的花妮,都是一道流血的疤痕。但愿这样的故事以前发生过了,以后不再发生,也不会再发生。

《蹚过湘西的河流》很多篇章,更像散文体的小说,有人物经历的兜转,也有情节曲折的轻徊,读起来引人入胜。《木匠的爱情》《婚礼进行曲》《惊魂游戏》《那一场伫结之情》《我们的高原》《一个人的城市》等,其实,作为文学作品,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读者喜欢,读者认可的,都是成功的创作。

我拿到《蹚过湘西的河流》,潜心读着《仁农内》到《一个人的城市》,感觉到一路走来,正是军辉从少年到成年,从乡村到城市,从军营到林业,完成了一个创作者开花成长的历程。

祝福军辉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更多的优秀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白水   湘西   花垣   林业部门   牯牛   城市   寨子   牛角   军营   山里   河流   书评   家乡   父亲   文字   作者   龙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