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科学家加入美籍!中国经济世界第二,为啥还是留不住人才?

以前中国经济欠发达,对于科学家出国或干脆入籍这样的事情,大家还觉得有情可原,但万万没想到,就在2023年,GDP排行榜上已经攀升到第二,在多个领域发展已经迈进世界前列的中国,依然有3.2万之多的科学家加入了美籍,这让很多网友都不可置信,迅速在网上引起大量讨论,怎么能有这么多人?是嫌国内工资低还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一、科研人才流失不是新闻

中国有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几十年前中国经济没有优势,人才流失是“人之常情”,科学家也是人也要养活自己和家人,当中国和美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差距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们自然而然的奔向了更发达的美国。

很多科学领域,美国依然是领头羊,越是高精尖的学科,去美国留学深造越成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问题就是,很多科学家去美国留学之后就选择不再回国,把科研成果和青春全部留在了美国,甚至变成了彻底的“美国人”。

我们不能强制要求每一个科学家都坚定无比的为国效力,但这其中的原因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二、中美两国国力差距依然存在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人均GDP上,中国和发达国家差的太远,请看这组数字,202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27万美元,什么概念呢?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80年和1985年就获得了这个数字,而今天的美国和日本的人均GDP是多少呢?7.6万美元和3.3万美元,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一目了然。

人均GDP差的多就会引起人才流失吗?当然这不是唯一因素,但绝对是关键因素之一,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家一袋米要分给10个人吃,就算给一个人多分点,也不能让另外9个人饿肚子,那个多分的人可分配的量自然比不上其他家一袋米只分2个人吃的多,家中无粮,心里真发慌!

咱们来拿数据说话,去年有人统计了全球数据领域科学家的薪资对比,中国的薪资指数是4.86,水平和同为红色区域的欧洲差不多,但还是和深红色区域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甚至日本、新加坡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美国在这一领域科学家们的平均薪资是14.4万美元,合人民币大概105万,俄罗斯15.7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114万,中国的薪资水平甚至不如伊拉克和以色列,连前10都没进。

所以,我们虽然GDP已经是全球第二,但我们依然是妥妥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日本那些标准的发达国家相比,人才流失纯属正常现象,想要出现大规模的“人才回流”,起码还得再奋斗好些年。

三、国内人才流动是国际的翻版

咱们也别光看国际了,国内的人才流动也是同样的道理,沿海发达城市人才留存率就是比中西部偏远地区人才留存率高,为什么?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发展更好,工资更好,视野更大呀,跟着这些优势的还有附加优势,比如子女的教育资源更好、生活品质也比其他地区高出一大截,就像你家有孩子考大学,估计首当其冲的要考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吧,很少有人考了高分依然选择三四线小城的普通大学。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我一个亲戚原本是西部偏远山区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大学也只是考到了省会城市的大学,但硬是凭着一股“发誓要改变命运”的劲头,甚至在结婚有孩子以后依然刻苦学习,考到了中国顶级学府,之后更是从研究生到博士,再到博士后,一步一步最后成功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了北京,成了标准的新北京人。

估计每个中国家庭都能讲出一两个这样的励志故事,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很简单那,家乡落后的经济和教育,无法给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人才流失成了必然。

这个亲戚再回故乡看望老同学时,和同学不仅差的是眼界,经济能力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

四、为啥大家更关注科学家的流失?

不是大家更关注科学家的流失,而是科学领域移民确实更为普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科学家更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欢迎,普通人去美国只能做做简单的工作,甚至在国内还能做体面的工作,到了美国只能刷盘子做服务员,因此办签证都会被美国官员审核半天,害怕你有移民倾向,拒签率也相当高,但科学家移民对美国来说,可是巴不得的事情;二是科学家从小受教育水平高,接触外国文化更多,所以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就比一般人小的多,也更能适应美国生活。

最近我在网上刷到一个段子,子女移民到了美国,接来了国内的父母,但父母一不会英语,二不适应美国社会和生活方式,结果没待几天就吵着闹着的要回家,这就是语言文化壁垒太深造成的现象。

五、我国并不是留不住人才而是有选择的留

就算是人人仰望的科研行业,人才也有层级之分,不是所有的北大清华毕业生都特别优秀,自然也并不是所有科研行业的人才都能称的上是可用之才,任何国家都一样,对于顶尖的人才,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会想方设法的留下,像当年的钱学森,周总理亲自处理钱院士回国事宜,这规格是一般的人才享受不到的。

而流失的大多是中层或底层的人才,在国内失去发展空间,或者经济所迫,就选择了另一个人生道路,和中科院的院士和普通大学的教授待遇差距大是一样的,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人才都会呈现金字塔式的分布,越顶尖的人才数量越少,待遇越高,越底层的人才数量越多,待遇也和普通人无异。

所以值得留和不值得留,考虑因素有很多,有限的资源会更倾向于投入到必要的人才上。

六、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经济支持首当其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同样决定人才流动,所以核心的问题还是在经济上,尤其要把经济投入向科研上倾斜,让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享受到实惠,这样就算其他国家邀请,也不会轻易离开。

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紧随其后

我们不能片面的说出国入籍的科学家们都是冲着待遇去的,我相信很多科学家仅仅是因为外国有更先进的技术和学术成就才选择了去国外发展,那么我们想要留住人才,自身的实力也要够硬才行,就像万国来朝的唐朝,成为世界中心一样,只有自己足够有吸引力,科技、文化、教育都处在世界前列时,我们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中国来。

就像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科学家来到中国,有人统计过,仅2017年到2021年的这4年时间里,就有3000多位美国科学家来到中国,他们不光看重中国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更看重中国对科研的长期主义,因为在同样的领域,美国更追求短期结果,导致这些科学家很多项目只进行到一半因为没有结果就被喊停,失去科研经费,而中国在乎的是长期发展,即使短时间拿不到成果,帮助培养中国学生也能受益。

不仅是美国,还有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像日本TBS就曾经报道过,在日本有着“智慧脑”和光催化剂先驱之称的藤岛昭就带着团队来到中国,还有“纳米机器人之父”的福田敏男,同样带领着团队帮助中国实现世界首个“纳米机器人”的研制,这两位科学家无独有偶也是看重了中国的科研环境,在国内可能会受到竞争压力,但在中国感受到的却是尊敬。

最后

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是永恒的问题,并不是今天的中国才有的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经济发展,培养好国内的科研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同时也能吸引来全世界的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都会   人才   美籍   日本   中国经济   美国   薪资   发达国家   中国   科学家   移民   学家   待遇   科研   人才流失   领域   国内   经济   世界   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