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终有益 挑唆害无穷

文丨刘旭刚

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小人,从中挑拨离间,致使好朋友、好同事,乃至夫妻、亲人变成仇人,导致家庭不和睦,单位不团结,社会不和谐。正如古人所言:“莫道舌头软,伤人快似刀。劝人终有益,挑唆害无穷。”


自古以来,挑拨离间者都不得人心,必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大家在平时应小心地防范小人所造出的“谣言”,以免受骗上当,信以为真!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重大伤害”。“挑唆害无穷”这句话,其含义浅显易见,通俗易懂,不必多言。联系现实生活,还是就“劝人终有益”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社会和谐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可以说,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矛盾,需要有人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劝人终有益的道理就在于此。



劝人终有益,益在家庭和睦。和谐温馨的家庭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夫妻恩爱,母子情深,父子情重,小敬老,老爱小,尊老爱幼,关爱倍至,工作顺心,生活幸福,精神愉快。然而,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等,难免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矛盾,或争执或吵闹,甚至发生“冷战”或"热战"。尽管有“家丑不外扬”的古训,仍有人会将家庭内部矛盾向其他亲戚朋友或同学闺蜜等“外人”倾诉,以解心中之烦闷。遇此情况,有的“外人”会好言相劝,使其冷静下来,妥善处理家庭矛盾,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家庭和谐。而有的“外人”却选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既不评理,也不劝说,一听了之。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生怕哪一句话说的不好而招惹是非,引火烧身。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和谐。如果家庭矛盾解决不好,家庭成员做出极端行为,会影响社会的安宁,甚至危害他人的安全。要化解家庭矛盾,除了一家人要重孝道,讲亲情,明事理,互尊互敬之外,家族长辈、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热心相劝,对于防止矛盾激化也是有益处的。比如,有的夫妻闹离婚,经过他人的苦口婆心劝说,破镜重圆,言归于好,挽救了婚姻,使家庭重归和睦。这样的劝说多么有意义呀!


劝人终有益,益在集体团结。家庭矛盾不可避免,单位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领导与被领导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若处理不好关系,很容易存在分歧,产生隔阂,形成对立,闹出矛盾。同事之间,如果不能互相理解、相互支持,也容易产生矛盾。一个单位内部不团结,人心涣散,形不成合力,会影响事业的发展。有的人遭到领导批评,有的人与同事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可能会心生不满,情绪激动,一肚子怨气。如果身边的人能够与人为善,处于公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导,使其消消气,去去火,正确对待,多朝好的方面去想,就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怨恨,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相反,如果他人不是善意相劝,而是有意的挑唆,或落井下石,或火上浇油,就会使其情绪越闹越大,心结越结越死,心中燃烧着怒火,说不定哪一天会干出失去理智的事情。单位要想形成合力,就要积极倡导善意相劝,发动大家做好思想工作,营造良好的团结共事氛围,对那些挑拨离间者应敢于亮剑,大声说不。


劝人终有益,益在社会和谐。在一些公共场所,个别人脾气暴躁,不懂得谦让,常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周围的人如果站出来相劝,把两人拉开,形成和为贵的氛围,就有可能使双方顺台阶而下,息事宁人,避免越吵越凶而大动干戈。而现实社会当中,有不少人爱看热闹,站出来劝架的人却不多,更有甚者起哄架秧子,当成耍猴的看,越打越闹心里越有乐。吵嘴打架虽说是个别现象,但这一不文明的行为,却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清代大臣张英劝诫家人礼让邻里,留下“六尺巷”的故事,体现出人际关系中以礼为先、以和为贵、以让为贤的行为风范;传统社会倡导的“无讼”理念,主张遇争谦让、息事避讼,尽量不通过打官司的方式解决纷争,彰显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明清时期州县和乡里设立申明亭和旌善亭,亭壁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教化人们崇德向善、敦亲睦邻,以营造良好乡风、淳朴民风,等等。这些好的传统观念,需要正确的宣传引导,需要人们在劝说中弘扬。当社会上出现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主动劝架的人多了,看热闹的人少了,防止由小吵变成大闹,使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得到制止,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



既然劝告他人,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有益于家庭和睦,有益于集体团结,有益于社会和谐,那么就应让“劝人终有益”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劝人要想有益,收到好的效果,应该采用正确的做法。要耐心启发,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能巸指气使,指责人,训斥人,需要通过换位思考的角度来讲道理,这样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同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被劝者的情绪波动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避免得不偿失,事与愿违。要谨慎劝说,一定要先考虑周详,弄清进言对象的喜怒性情,切忌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进言,要顺势而为。如果对方心情不好,听不进去,那么自己就该知难而退。看到对方面露喜悦,神情兴奋时,再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别人才更容易接受。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让自己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劝告交流,防止因矛盾双方的过激行为而伤及自身。劝人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矛盾纠纷,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以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们常说“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的由来是别人请你吃饭,主人在饭桌上招呼你,只要你听主人的招呼,肯定能吃饱饭。如果你和主人假客气,那么饿着的就是你自己了。慢慢延伸为一种民俗格言:意思是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采纳别人善意的劝告。如果别人说的是对的,那么就要虚心接受,不能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否则,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都是不利的,弄不好还会招来大祸!


劝人为善是善举,惠及他人也有益于自己。通过有效的劝说,调解了一起纠纷,化解了一对矛盾,避免了一场冲突,收获了谢意,贡献了和谐,让人生更有意义。我们要谨记“劝人终有益,挑唆害无穷”的古训,不做挑拨离间者,争做劝人为善的人。

编辑丨邱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有益   挑拨离间   家庭和睦   劝告   团结   矛盾   情绪   不好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